[西北地区]追随前辈足迹——探险尼雅遗址


    一、关于尼雅遗址
   
尼雅遗址位于民丰县卡巴阿斯卡村(大麻扎)以北的沙漠中,是一个以东经82度43分14秒、北纬37度58分35秒为中心的狭长地带。东西向7公里宽,南北向25公里长,散布在尼雅河古河床沿线。近年的考古工作又将遗址区向北推移了几十公里。在1700年前的公元三世纪,发源于昆仑山脉吕士塔格冰川的尼雅河经此向北延伸,那时这里还是一片繁荣的绿洲。1700年以来,由于气候和地质的变迁,河床退缩,这里已经退化成为典型的流动沙丘地貌。百年之前,谈到在茫茫的死亡之海中曾存在着这样一片古文明,实属不可思议之事。但百年来的考古成果已经证明,这个“东方庞培城”的存在是铁的事实,留给人们的将仅仅是对于这个事实的来影去踪的考证。一般认为,沙漠周边居民群落的消亡总是伴随着河流的退缩、改道或其它自然条件的恶化。但对尼雅遗址的考古学,气象学、水文地质学的综合研究表明,尼雅文明的消亡极可能不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异,而是由于军事、社会或其他突变因素引发的结果。这个神奇的遗址为人类留下了千古之迷。
   
关于尼雅百年考古的历史梗概

l         公元79年,由于维苏威火山爆发,古罗马城市庞培城被埋葬。18世纪开始的百年挖掘又重新复原了这座城市的全貌。正值此时,一些东方古写本、文物和传言流入欧洲,使“东方庞培”的猜想成为东方学中的热点。由于英籍匈牙利探险家斯坦因的个人愿望与其政府在东方扩张势力的愿望合拍,欧洲的东方学界又给予其极大的声援,使斯坦因顺利完成了东方之行。他的东方之行的成果确凿的证明了“东方庞培”并非虚妄之谈。

l         斯坦因在1901年、1906年、1913年和1931年,曾经四次到塔克拉玛干进行地理和考古探险活动,足迹遍布尼雅,安迪尔、楼兰和罗布泊。如果单从考古成果方面评价,他的确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就。但是,在当时考古手段已经比较完善的社会背景下,斯坦因采取了雇佣大量民工悬赏挖掘的手段,给文物遗址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当时旧中国知识界的普遍反对之下,于1931年5月被南京政府电令出境。

l         1905年,在斯坦因首次到达尼雅之后5年,美国学者享廷顿在美国地理学会的资助下进入新疆,曾在塔里木南缘地区进行考察。根据其收集的去卢文木牍等物,可以推测他到过尼雅。1911年12月,日本僧侣橘瑞超也曾沿尼雅河北行,进行考古挖掘,但没有留下可据考察的文字资料。

l         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考古学者在当时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逐渐展开了对尼雅遗址的调查研究工作。1959年2月,史树青先生一行深入尼雅进行遗存清理和文物采集。1959年10月,新疆博物馆考古队在遗址区进行了9天工作,提供了相对比较完整的发掘资料。

l         60年代以后,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原因,尼雅考古工作未能继续。直到80年代,这项发掘工作又开始复苏。1980年12月,新疆博物馆与和田地区文管所合作,对尼雅进行遗址调查和清理发掘,又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文物。从80年代末期开始,由日本净土宗僧侣小岛康誉先生与新疆自治区文化厅合作,对尼雅遗址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系统调查,该项调查目前仍在继续。其间,新疆考古研究所也在该地区同步的进行工作。从80年代末开始的对尼雅遗址进行的科学和系统的调查,对于提高人类的历史文化素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外,80年代以来在塔里木盆地广泛进行的地质、水文、石油综合勘探,又为塔里木南部地区的考古工作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二、尼雅徒步探险的季节的选择

尼雅遗址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部,在尼雅河的尾闾。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1.2℃,夏季地表温度可达50多度,冬季白天气温在零下5度左右,夜里可达零下30多度。通常10—4月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的最佳季节,在这期间不会出现沙尘暴,4—5月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季,每隔几天就要刮两三天的暴风,夏季沙漠干热难忍,都不适合沙漠探险。冬季是全自助徒步沙漠的最佳季节,白天气温在零下5度左右,夜里气温在零下15—30度之间,白天行军不至于出汗太多,也没有寒风瑟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