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从吐鲁番到敦煌--记大海道考古探险穿越


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即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文化,由于丝绸之路的影响,我国的敦煌和吐鲁番是这四大文化体系在全世界仅有的两个交汇点。(季羡林)

从吐鲁番到敦煌——记大海道考古探险穿越

全长500多公里的大海道,是已知的十四条丝绸之路中最后一条未被探明的故道,在它的两端,连接着丝绸之路上两个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重镇——吐鲁番和敦煌。

大海道一名的由来,史书上没有正式记载,大概是因为这一路上多沙碛荒漠而得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孟凡人介绍,大海道是14条丝绸之路中最不为人熟悉的一条,也是其中最为危险的一条。由于它是中央政府通往西域最近的路线,比旁边绿洲遍布的哈密路线缩短了近一半路程,因此,自汉唐到宋元时期,在军事、经济上的位置都极为重要。元代以后,由于沙漠化加剧,废弃不用。明清以来,中外各国的考古队曾做过几次穿越的努力,但都以失败告终。

2000年2月1日到12日,中央电视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联合举行了大海道考古探险穿越活动,在12天的时间里,14名队员乘坐着沙漠车爬涉漫长的无人区,沿途经过了废弃的古城堡、烽燧、驿站、史前人类居住遗址、化石山,遭遇海市蜃楼、沙漠野骆驼群、以及众多罕见的地理地貌。这是一段辛苦、却精彩纷呈的行程。回来好些天以后,想起那些恍如洪荒年代的景与物,仍然有一些不太真实的感觉,好象我们一路经过的,并不是人间的风景。

起点——富庶丰饶之地

吐鲁番,突厥语的意思是富庶丰饶的地方,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哪个城市象吐鲁番这样富于传奇色彩。西出玉门关,库鲁克塔格以北、火焰山南麓,戈壁、流沙、干涸的古河道包围着的这片绿洲,就是吐鲁番。在它的北方,天山山脉终年积雪,静静矗立。

吐鲁番的地理位置,正好处在东西、南北交通的十字交叉点上,这种重要的战略位置为东方、西方和北方游牧文化的汇聚创造了条件。“如果说西域文化是一种十字路口文化的话,那么这一特点在吐鲁番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引自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余太山主编的《西域文化史》)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无论是南道还是北道,都必须穿越中亚广阔的戈壁荒漠地带。一到夏天,骆驼开始换毛,体力衰弱、不堪使用。而在酷热并且最易起暴风的夏季到没有一滴水的沙漠中旅行,也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东西往来的商贾、僧侣、使者常常选择风最少的冬季开始他们在中亚地区艰难的旅程。吐鲁番冬季平均温度比周围其他地区高出差不多十度,无疑是行旅们向往的乐土。 

今天,在吐鲁番依然屹立着当年丝绸之路上两座西域最大的古城——交河城和高昌城,这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占了全新疆的50%,在自治区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的西汉到唐朝、也就是丝绸之路昌盛的一千多年间的文物,80% 以上出自吐鲁番。丰富的文物和遗迹,成为我们今天了解中亚史、东西方交流史、以及西域史的最佳佐证,同时也为我们勾勒出这片绿洲当年的繁华。

汉唐盛世之间的一千多年里,吐鲁番以开放的姿态迎纳了东西方几乎所有最伟大的古代文明。在长安、波斯、君士旦丁堡,当一种文明或宗教受排挤不得不远走他乡时,他们也常常会选择吐鲁番,穿过河西走廊或翻越帕米尔高原,在吐鲁番找到适宜的土壤。

关于佛教:20世纪初为追蹑佛教东渐史迹几赴新疆的东瀛释子橘瑞超曾经在他的中亚探险记里写道,吐鲁番是佛教东渐史上最重要的地方。在高昌城和交河城,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大量汉唐之间的佛寺遗址。吐鲁番的佛教石窟寺群多达十余处,合称高昌石窟,它与新疆的龟兹石窟,以敦煌、云岗石窟为代表的中原石窟,以及印度最大和石窟遗址——阿旃陀石窟齐名,是世界佛教石窟艺术的四大代表之一。

摩尼教:吐鲁番曾经是摩尼教的世界中心,在吐鲁番发现了这个宗教最初的文献原稿,而吐鲁番的摩尼教绘画,是这个已经灭亡了的世界性宗教艺术上至今尚存的唯一见证。“没有任何东西,能比吐鲁番保存下来的细密画更清楚地向我们展现摩尼教的精神世界。”

只要有心,在吐鲁番可以找到各种古代的宗教遗存,比如梵文、回鹘文等多种文字的佛经写本,萨满教图腾,一千多年前的基督教堂遗址,以及反映道家思想的壁画等。实际上,这个今天以葡萄园艺和维吾尔民间风情闻名的戈壁绿洲,曾经是世界上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我们的大海道之行,是带着震惊和欣喜开始的——在这里,文明曾经如花般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