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耳聋:无法避免,却能推迟


  老师听不到铃声

  一种只有学生可以听见、老师充耳不闻的“无音铃声”最近风靡欧美教室,让很多教师头痛。

  所谓“无音铃声”,其实是频率约为17000赫兹的声音。以它做手机铃声,尽管学生能听到,很多老师却毫无知觉,有学生因此称之为“青少年之音”。

  “无音铃声”利用的是最基本的声学原理:人类耳朵能捕捉到的声音,频率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听力会有所衰退,首先表现为对高频声音敏感度降低。研究显示,大多数人在35岁后就基本失去了对17000赫兹以上声音的辨识能力。

  对于上述新闻,可能有的人无法理解。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听力减退是“全面减退”的,而上面的新闻却告诉我们听力减退竞有“先后次序”。那么,人的听力是如何退化的呢?

  听力减退,从高频音开始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不同组织、器官都会慢慢地衰老,累及听觉系统,出现听力减退,言语分辨失真,即为老年性耳聋。

  正如新闻中所提到的,老年性耳聋首先表现为对高频声音敏感度降低,听力减退从高频开始,常先听不到与他工作和日常生活无关的声音,如“吱吱”的虫叫和“啁啾”的鸟鸣,随后逐渐听话不便,对低声的言语,需用手掌挡在耳后倾听。

  出现这种状况,与老年性耳聋的病理变化有关。老年性耳聋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耳蜗及蜗后,主要的病变处为高频声音的感受区,因而造成高频听力所受到的影响较低频者显著。

  老年性耳聋的特点

  除了听力减退从高频开始之外,老年性耳聋还具有以下特点:

  ①听力下降进展缓慢,经年累月后才被发觉。老人在与熟人相聚时谈笑风生,少有困难,但与陌生人交谈就会应答犹豫,答非所问。在嘈杂的环境中感到更为吃力,特别是在许多人参加的集体活动中交谈有障碍。

  ②常有听觉重振现象,即患者常述“别人说话低声时听不到,但大声时又觉得太吵”。往往出现在有人向他告贷时置若罔闻,而骂他时句句听清,这是因为借贷时都是低声,骂人时则用高声,因而容易被人误解为“装聋作哑”。

  ③语言分辨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多数情况下纯音听力减退不及语言听力严重。年龄越大此种现象越明显,即在许多老年人尽管纯音听力基本正常,但仍不能理解讲话的内容。

  ④可伴有耳鸣,常为高频声。开始时为间歇性,在夜深人静时出现,以后渐变为持续性,白天也可听见。耳鸣常始于30~40岁,其出现率随年龄而渐增,60~70岁时达到顶点,此后即迅速下降。多数伴有耳呜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耳呜感到“习惯”,以后耳鸣可以自动消失。

  如果出现以上典型症状,应及时到诊所进行专科检查,排除有明确病因的听力下降,如药物中毒性聋、噪声性声损伤、慢性中耳炎及听神经瘤等。

  听力减退,无法逆转却可延缓

  衰老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迄今为止,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来逆转此过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各种损害听力的因素的影响,可延缓听力系统的衰老。如改善生活或工作环.境,降低或消除噪声;尽量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以及蛋白质较多的鱼肉和牛羊肉;戒除不良嗜好,特别是抽烟和饮酒。核桃肉、芝麻、花生、白果、松子肉、深海鱼油等有补肾健脑、开窍益聪的功能,可选择食用,有益于预防老年性耳聋。

  此外,治疗和控制相应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慎用耳毒药物,如必须使用,要随时监控用药时和用药后一段时间内听力的变化,同时注意是否有耳鸣、口唇麻木等,一旦发生要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诊治措施;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可选择与自己体力相应的太极拳、健身操等项目。

  不少老年性耳聋患者可以通过助听器帮助听力恢复,但这种恢复并不是说戴上助听器听力就好了,只能说戴上助听器后能听清楚对方讲话了,尤其在酒家饮茶、市场买菜时能听得清楚,可以和子女、亲戚朋友交流。但是,助听器不是随便到街上买一个戴上就行的,而是要到诊所请耳科大夫看看,到听力中心做听力检查后,按照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由专业的大夫来为您科学的选配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