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两年买了25万元调理品


 

  两年砸金25万元购买调理品

 

  据孙女士说,老人买调理品,她和爱人一直都知道。虽说吃了没什么效果,她和爱人也没在意,就当是老人买了个心理安慰,心情好了,对身体也有好处。不过,她和爱人万万没想到,老人竟然在两年内买了25万多元的调理品。前些天,老人生病住院,昏迷了两天,前去看望的姑妈说“老爷子好像还有些货没拿到”,她和爱人这才知道,老人还有13万元的货没拿,钱却已交给了对方。

 

  “爱人回家找到付款收据,发现老爷子买了三、四家调理品公司的产品,其中在一家公司买了25万元的产品,还有13万元的货没有拿,并且公司只给了收据没有发票。”孙女士说,她和爱人找到这家调理品公司,要求拿回已付的13万元货款时,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在芜湖市工商局介入后,这家调理品公司最终退还了12万元的货款。

 

  情感营销“攻心”为上

 

  因为处理公公的事情,孙女士与这家调理品公司有了一定的接触,她认为对方营销模式“攻心术”非常厉害。“对方营销人员经常到老爷子家里,时常带上些米、面、油、鸡蛋上门,陪老人拉家常,嘴巴特别甜,左一声爷爷右一声爷爷地喊个不停,见面了总是挽住或牵住老人的手,非常贴心。”孙女士说,这招情感营销非常管用,老人把这些年轻人当成了自己的孙子孙女。后来,连老人什么时候发工资、存折里有多少钱,对方都摸得一清二楚。

 

  另外,对方还不断地给老人授予各种头衔,如“健康之星”、“客户董事会成员”、“勋章获得者”等等。孙女士说,老人退休前是干部,有权力也威风,自尊心强,退休后依然渴望被承认、被欣赏,这些头衔让老人重新找到了自身价值,他非常乐意接受。

 

  高收入者容易成目标

 

  “我们经常给老爷子打电话,他都说要参加讲座什么的,感觉很忙碌。”孙女士说,调理品公司时常邀请老人参加免费调理讲座,甚至派车接送,服务到位,有时还会组织一日游,让老人感觉生活充实。

 

  据了解,调理品推销通常开始于公园等老年人出没较多的地方,目标主要锁定退休教师、公务员,因为他们有稳定的收入,也有健康需求。推销人员看准目标后,就会找机会上前搭讪,了解老人家境,散发传单,推荐调理项目,然后是要求上门拜访,提供各种贴心服务,最终是推销产品。

 

  “家里很多调理品老爷子自己也搞不清是什么,对方说好他就买,是否真的需要对他已不重要了。”孙女士说。

 

  老人情感孤独普遍存在

 

  据大江晚报报道,老人两年花25万元买调理品,算下来一个月一万多元,虽然发现不起效果,但老人仍觉得对方好,甚至曾要求放弃索回预付款。老人如此信任推销人员,舍得将所有退休金拿出来买调理品,背后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现象?

 

  “首先是对方成功的营销模式,攻心为上,迎合了老人情感孤独的心理。这在中国是种普遍现象,很多老人缺少精神慰藉,生活上感到孤寂。”安师大社会学院副教授赵怀娟说,中国文化中把亲情看得很重,讲究天伦之乐,而国外的文化对亲情看得不如中国重,尤其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虽然老人与子女关系淡漠,但他们有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老人情感也有归宿。

 

  另外,如今人们都很关注健康,各种养生调理讲座铺天盖地,加上老人没有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很容易“深陷其中”。(本文当事人均为化名)(李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