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郑州发生电信诈骗案170余起 受骗者多为老人


  核心提示:银行员工“多管闲事”,识破一起电信诈骗,保住了郑州市民苏老太太的18万元(详见本报6月19日A06版),而这样的幸运,不是谁都能碰上的。
 
  5月3日至11日,老太袁某被骗100余万元;6月8日,63岁的刘某被骗87.95万元……昨日上午,郑州市公安局对外通报,今年1至6月份,全市共发生电信诈骗犯罪案件170余起,被骗金额巨大。是老年人防范意识差,还是骗子“道行”太深?记者走近警方,通过大量案例,请教心理专家以解构骗局,警醒市民。
 
  【公布案例】
 
  电信诈骗掏空老人钱财
 
  “在我们调查的所有诈骗案中,电话诈骗是最‘狠’的招数。一个电话就可骗走市民的全部积蓄,让人倾家荡产。”郑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吕传平说,目前电话诈骗态势依旧猖獗。
 
  4月份,郑州某大学一退休教授被骗走44万元;5月3日-5月11日,8天时间里,老太袁某因电话诈骗,被骗转账一百余万元;6月8日,骗子以身份信息泄露、高清机顶盒欠费为由,骗走63岁的郑州市民刘某87.95万元;6月16日,郑州一退休大夫被骗走百余万元……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失去的,可能是一辈子的积蓄。
 
  采访时,郑州警方表示此类电信诈骗是利用高科技实施远程犯罪。
 
  行骗的技术手段
 
  诈骗分子借助通信线路或银行网络实施诈骗。他们在国外、境外建立诈骗网络平台或利用境外服务器架设诈骗网站,运用网络电话技术任意设置虚拟号码行骗,给侦破带来很大难度。
 
  【解构骗局】
 
  诈骗三步骤,环环相扣
 
  面都不见,只是动动嘴皮,就能让很多受害人倾囊而出。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骗子之所以能频频得手,确实有一番“本事”。
 
  每一个骗子都做足了“功课”。只是现行的诈骗手法,更加善于利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理由,如以前理由多是“电话欠费”,而现在是“法院传票”、“信用卡透支”、“邮件藏毒”、“医药卡停办”、“高清机顶盒欠费”、“电费激增”等各种理由。“骗子善于抓住每个接电话人的心理,看人下菜。其实,骗子的每一次对话都是一场心理博弈。”吕传平分析说。
 
  行骗的常用步骤
 
  郑州警方通过梳理大量典型案例,发现电话诈骗的脚本一般都是这样的:
 
  1、突然接到陌生电话,告诉你一些涉及你、暂时无法确认的事情,如法院下发传票,或者公安局等部门的电话
 
  2、利用你的担忧和害怕心理,劝说你把钱转到某个“安全”的银行账号
 
  3、受害者转账后,钱很快被骗子转走
 
  【案例剖析】
 
  骗子动动嘴皮,咋就“掏空”老人积蓄?
 
  电话诈骗作案,属于典型的非接触性犯罪。让人难以相信的是,为何骗子只是动动嘴皮,就能骗取受害人数万、数十万元积蓄呢?个中问题发人深省。
 
  这是发生在郑州市的一个真实案例。6月3日,家住三全路的刘大爷遭遇骗局,不到一个小时,他主动“送给”骗子87.95万元。
 
  第1幕
 
  演员:扮演有线电视公司业务员
 
  剧情:称有线电视欠费
 
  目的:诱发市民好奇心,为第二环节下套做铺垫
 
  道具:网络电话,可任意改号
 
  女骗子拨通刘大爷的电话。“您好,刘××吗?我是厦门有线机顶盒有限公司的,你办理的高清机顶盒业务,绑定的银行账号已欠费15万元。”
 
  刘大爷疑惑:“不可能,我一直在郑州啊!”
 
  女骗子:“那应该是您信息泄露了,建议到厦门报警,我可帮您转接厦门市公安局。”
 
  心理学分析:首先给个下马威,吸引人注意。老人先是紧张,接着尽力辩解,这正好入了圈套。诚恳、规范、官方的……这些都会增加受骗者对对方的信任。
 
  第2幕
 
  演员:冒充民警的男骗子
 
  剧情:编造涉案的假象
 
  目的:搞清刘大爷身份信息刘大爷没挂机。转接后,电话里传来“值班林警官”的声音,“这里是厦门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之后,林警官向刘大爷询问了报案用的身份证号,称其账户涉及一起毒品洗钱案,目前已发通缉令,可到北京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网页查询。按照对方提供的网址,刘大爷果然看到了自己的通缉令。
 
  心理学分析:行骗者制造紧张气氛,不停地变换角色,让你来不及辨别真假,思考面相应变窄。
 
  第3幕
 
  演员:冒充民警的男骗子
 
  剧情:威逼利诱,骗取账户信息
 
  目的:说服市民转账,转走资金
 
  “林警官”说,刘大爷涉嫌犯罪,要求清查其财产,要求其将所有资金转入国家金融中心的“安全账户”。接下来,刘大爷在骗子指导下通过网银将87.95万元转给了骗子。
 
  心理学分析:由于前期铺垫得好,刘大爷心理防御已降至最低。骗子提示受害人,公事公办走流程的做法,其实是在故意干扰对方的思维,诱导对方继续按照自己的指挥去做。
 
  案情总结:
 
  郑州大学心理学系一位教授分析说:纵观行骗过程,就像赵本山和范伟演的那个经典小品《卖拐》一样。“赵本山”不断给人心理暗示,不断给人下套,最终使腿脚正常的“范伟”觉得自己真的瘸了,心甘情愿买下了拐。
 
  【防范提醒】
 
  可疑电话“四注意”
 
  谨记公检法不会电话办案
 
  这么多案例,哪些人易于受害呢?吕传平剖析称,目前受害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中女性和知识分子占相当大比例。
 
  “相比之下,女性情绪更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这也是此类电信诈骗案中,女性受害者较多、被骗金额较大的原因之一。”郑大一心理学教授剖析。
 
  另外,该心理学教授还表示,文化程度并不代表人的社会化程度。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甚至职业与财经相关的人,也并不见得社会接触面更宽,“有些人的工作、生活,其实与社会现实关联度并不高,社会化程度低,受骗概率就高”。
 
  警方提醒说遇到电信诈骗,最好谨记防骗“四不”。“此外,对这些骗术所涉及的基本常识,很多年轻人懂,希望能把这些信息在家庭聚会时分享给亲友,特别是家中的老人,他们未必懂,因为总有人上当。”吕传平提醒。
 
  “四不”对付电信诈骗
 
  不轻信。公安、检察、法院、金融等部门电话根本不能直接转接;公安、检察、法院从来不会采取打电话的方式办案。
 
  不透露。不要在电话中透露任何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
 
  不转账。公、检、法系统不会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用电话通知的方式让百姓转账。
 
  不上当。对“000”开头的国际网络电话要谨慎接听;接到可疑电话,拨打110报警,或者自己直接拨打相关单位电话进行求证,不要相信所谓的转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