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4%老人感觉比较幸福


  对此零点调查和中脉科技集团联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和西安七个城市的2225名6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了入户访问,此次调查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调查结果显示,78。4%的老年人感觉比较幸福,但是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并不轻松,还有很多因素对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次调查中38。7%的老人将身体健康作为生活幸福的首要标准。

  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经济富足是生活幸福的三大支柱

  在老人看来,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富足的经济状况是幸福的三大支柱。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难免会受到疾病的困扰。对于老年人来说,拥有健康的身体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子女来说都是最大的帮助。因此,38。7%的老人将身体健康作为生活幸福的首要标准。家庭和睦也为19。7%的老人视作幸福的标准,16。6%的老人认为“有钱”是幸福的必备条件之一。多数老人退休之后,经济条件与在职时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且老年人随时面对疾病的威胁和生理变化所导致的生活能力下降,经济宽裕有助于他们应付诸多困难。本次调查就发现,有近3成的老年人担心未来有重大疾病的可能,并且分别有18%的老年人担心疾病引起的经济困难和诊治费用的支付问题。因此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经济状况对他们的幸福感有很大的影响。

  阻碍老人幸福的原因

  幸福本身是一种内心的感觉,它与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直接相关。首先,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健全和健康的身体”因素讲,大多数老人都或多或少受到某些老年性疾病的困扰,本次调查发现,30。2%的老人几乎半年就会去一次诊所,14。2%的老人一个季度会去一至两次,12。6%的老人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次诊所。

  其次,社会交往能力差。比起青年人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老年人似乎已经不会有太多的“梦”。“益友”、“合群”和“集体意识”这三个因素与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相关,就多数老人的现状来看,退休意味着从以往最依赖的集体中脱离出来,许多人没能再找到能接纳自己的集体。本次调查中,43。9%的老人表示自己的朋友不是很多,50。9%的老人感觉自己没什么知心的朋友。

  最后,消极情绪挥之不去,特别是高龄老人。在本次调查中,有高达16。7%的老人被“平淡冷漠、无聊发愁、孤独寂寞”等消极情绪所影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消极心态更多一些,占到23。56%。

  真正的幸福离老人并不遥远

  这些阻碍幸福的因素也并非不可调整和改变。因为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多与生理变化密切联系的。老龄化虽然带来了种种困惑与问题,但多数情况下只是生理变化造成了期望和需求在内容上的新变化。幸福毕竟在本质上表现为期望和需求的不断满足过程,因此帮助老人抛开生理变化的影响,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不断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那么幸福会离老年人越来越近。

  首先,老年人应树立“积极老龄化”的意识,打破把自己视为无能、是社会负担和无社会贡献的群体的旧观念。老年人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提高自信和自尊,在活得潇洒的同时也可增加经济收入,提高自我保障的能力。

  其次,老年人应树立积极的交友意识。虽然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在老年幸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让老人对自己的生活保持乐观态度方面,更为广泛的友情却举足轻重。本次调查发现,现在仍在工作的老年人在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各维度上都高于不工作的老年人,特别是在“能经常交到新朋友”的维度上远高于现在不工作的老人。总之,拥有更多的朋友、更好的人际关系可使老年人获得生活的满足感,感受生命的意义,从而远离消沉和孤独的心境。

  再次,老年人需要树立积极的健康意识。调查显示,受访老人中63。6%坚持每天锻炼,但也有10。1%的老人表示从来不锻炼。老年人应在未老之前就为自己积蓄健康和精力,把锻炼身体当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不仅有利于强健体魄,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调查中32。6%的老人对目前健康方面最担心的是“未来有重大疾病的可能”,这种担心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是巨大的威胁。

  老年人应树立“疾病并不是无法战胜的”这种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保持精神生活愉快的重要心理条件。

  幸福表现为期望和需求在不断满足过程中的一种感觉,以上三种意识的确立,能够成为克服老龄化社会种种困惑的精神武器,是一种进步的价值观,也是老人体验和享受晚年幸福所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革新观念,真正的幸福离老人其实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