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艺术在借鉴中发展


      近百年来,中国古老的二胡艺术,走过一条继承、借鉴、创新的发展之路。几代二胡艺术家们,继承传统音乐之精华,借鉴其他艺术之精妙,发扬开拓创新之精神,使二胡艺术大放异彩,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民族音乐。
 
二胡是一种发展中的艺术,在发展中不断求得提高和完善。借鉴,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由于二胡是一种包容性很强、颇有发展潜力的拉弦乐器,具有吸纳其他乐器所长的潜质。因此,为其借鉴和融汇其他艺术的精华,拓展自身的演奏技巧,奠定了基础。借鉴就是学习、汲取、融会贯通。对其他艺术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促进二胡艺术的发展。
 
1, 博采众长融新意
我国的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地方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内容极为丰富。是取之不尽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多少年来,二胡艺术,就是在博采众家之长,汲取兄弟艺术、姊妹艺术的营养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发展成为自己的演奏技巧。在借鉴地方、戏曲、民间音乐中,大致有三种形式。
其一是借鉴其地方戏曲和民歌的特点,形成了二胡曲目的各种风格。例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所表现的江南风情和岭南韵味;秦腔戏曲的西北风格;内蒙民歌的草原风格;宽广欢快的新疆风格;粗旷浓郁的山东、河南、河北、东北等地的北方风格等等。因此,极大的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根据戏曲和民歌的素材,改编或创作的许多二胡曲,都属于这一类。
其二是借鉴其独特的演奏手法,拓展了二胡的演奏技巧。例如,戏曲音乐中的鱼咬尾、散板;大擂拉琴的模拟人声、笑声、鸟叫声、马嘶声、锣鼓声的技巧;坠胡的大幅度滑揉;琵琶的拨弹、泛音;唢呐的悲凉韵味等。这些独特的演奏技巧,都被吸收到二胡的演奏之中,从而极大的增加了二胡的感染力,成为民族音乐的特色。
其三是融汇了民间艺术的精华,演绎成传世名曲。民间艺人在艰苦生活的磨练中,历经沧桑。他们之中,有的身怀绝技,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颇深。对地方风格谙熟于心,在愤世嫉俗的切身体悟中,借景生情,能够创作出传世之作。阿炳的《二泉映月》,孙文明的《流波曲》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
 
2, 借鉴西洋奏华章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刘天华先生对二胡进行改革创新时,就借鉴了西方小提琴的演奏技法,洋为中用,将二胡的演奏音域扩展到第五把位,首次编写了二胡练习曲,为开办二胡正规的专业教学奠定了基础。在二胡独奏曲的创作中,吸取西洋作曲的有关程式,开创了二胡演奏的新纪元。例如,《苦闷之呕》中的变奏形式、《烛影摇红》中的三拍变奏舞曲等曲式。尤其是在民族音乐中极为少见的、用二胡来演奏的进行曲《光明行》,借鉴了西方的作曲技法,以大三和弦分解作为旋律主音、以上下四五度交替转调手法、内外弦不同音色的对比、铿锵有力的顿弓、连顿弓的应用,以及用大段落颤弓来表现宏大壮观的场面等演奏效果,都是二胡史上前所未有、后也罕见的。
到了60年代初期,刘文金先生借鉴西方的作曲手法,运用多层次变奏叙事、回旋曲式、多段体结构、调式、调性的布局与转换等技法,创作的《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将二胡的音乐性、表现力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突破了以前二胡曲的模式。80年代,他又用协奏曲式创作了《长城随想》,第一次采用多乐章、大乐队协奏的形式,首开用二胡来表现中华民族的重大题材的先河。从而,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技巧,进一步拓宽了二胡的表现力,提高了二胡演奏家驾驭大乐队的协调能力。
进入21世纪,二胡随想曲、叙事曲、协奏曲、狂想曲不断涌现,进一步拓展了二胡演奏的路子。在不断的借鉴与创新中,促进了二胡艺术的深入发展。
借鉴,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对一切科学的、成熟的、美好的东西,拿过来,为我所用,弘扬二胡艺术,发展中国的、民族的音乐,才是真正的目的。如果背离了这个方向,对国外的东西生搬硬套,非驴非马,没有一点中国味、民族味。这样的借鉴,就是不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
 
3, 移植名曲展风采
在借鉴的过程中,移植也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将其他艺术门类的成名之作,用二胡的手法和技巧演绎出来,换一种角度和韵味,来表达曲目的主题与内涵,往往会别有洞天。这种移植,也丰富和提高了二胡的演奏技巧。
古曲《汉宫秋月》原是琵琶曲,经过不少二胡演奏家的移植、改编的再创作,形成了一首著名的二胡名曲。用二胡的音色和技巧来表现古代宫女们那愁怨、凄惨的命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江河水》原是一首辽南民间的笙管曲,被改编成双管独奏曲后,黄海怀先生又将它移植成二胡独奏曲,一举成功。现已成为二胡演奏者的必修曲目之一。其知名度已远远超过双管独奏曲。《一枝花》是张式业先生根据唢呐曲而移植、改编成的二胡曲,不但保留了浓郁的山东民间音乐风味,运用二胡的演奏技巧和手法,赋予这首乐曲以新的生命,成为脍炙人口的二胡名曲。这些优秀的移植作品,让二胡艺术大放异彩。
近十年来,为借鉴小提琴的演奏手法与难度较大的技巧,以推动二胡技艺的提高,一些小提琴练习曲和小提琴曲的片断,被引人到二胡练习曲中,成为院校的专业教材。如《野蜂飞舞》、《吉卜赛之歌》、以及帕格尼尼的《无穷动》等。同时,一些小提琴独奏曲先后被移植成二胡独奏曲。例如,刘天华先生移植、刘长福先生改编的《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张韶先生移植的《流浪者之歌》、于川先生移植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以及赵寒阳先生整理移植的《卡门主题幻想曲》等等。这些根据同名小提琴曲移植的二胡独奏曲,技术难度都比较大。因此,演奏这些曲目,起到了推动二胡演奏技巧向高难度发展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展了二胡的表现力。
 
二胡艺术的发展,是一个艰难的历程。经过几代二胡艺术家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二胡今天的成就。二胡艺术今后的发展,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仍然需要不断的借鉴其他艺术的精华,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音乐、地方戏曲、民歌、民间音乐的土壤之中,不断深入地挖掘、整理、移植国内外的优秀作品,为二胡发展所用。那种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已经过时、无可借鉴,一味盯着外国的、时尚的音乐,而放弃了借鉴和创新,这显然是片面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没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是不会流传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