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石历史悠久,有着深邃的文化内涵。早在红山文化石期,巴林石就被开发利用。它不仅涵盖着内蒙古赤峰地区远古文明的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深厚底蕴,而且将以精美的石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写下重重的一抹。
巴林石,学名叫叶腊石。巴林石因产地而得名,出产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巴林右旗,与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印石”。
巴林石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精美的石头。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发现,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1973年我国正式大规模勘探开采巴林石。1978年被轻工部正式命名为中国巴林石。到今天,巴林石名品辈出,为中国印章石重重地描出精彩的一笔。
巴林石,共分为巴林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巴林彩石、巴林图案石五大类,数百个品种,是雕刻、篆刻的上佳石料,其中又以巴林鸡血石著名。
沙巴尔台牧民中有许多手工艺人,他们的工艺作品一般有两类,即生产生活用品,像碗、盅、蒙古象棋、烟荷包挂钩、油灯扣子等等,另外一类是祭祀用的器皿,如佛像、祭坛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涵玄妙多变,有5000年悠久灿烂的文化,有2000年的赏石文化,中国人的赏石文化传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道家的“德”,儒家的“仁”,佛家的“空”,但哪个都与中国的赏石文化艺术密不可分。正因如此,古时诸多诗人文士拟石比人,相石绘影心石交流,感情至深。
人类的文明史始于石器时代。用石制作生产工具、装饰品、工艺品,是当时人们对石的使用价值的崇拜,如红山文化遗址就有最早的玉龙出土,被史学家称为“天下第一龙”。在汉代墓葬中也有卵石造型的“石件摆设”,可谓当时的“石玩”了。
人类的祖先从旧石器时代利用天然石块作为器具,到新石器时代打磨形成各类刀、釜、鎬等器具;从营巢穴居时代利用石洞做栖身之所,到利用石头座建筑住所;从简单的石头饰物佩件到后来的精美石雕和宝玉石工艺品,各种石头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蛮荒时代逐步走向现代文明。古今一切利用石头及由石形成的感触,经人们长期归纳整理,构成今天石文化的基本内容。
到唐代,石玩已大量进入宫廷和宦官人家。白居易《太湖石》诗中有“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及吴融《太湖石歌》中的“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等咏石名句。
延至宋代,玩石、赏石艺术更为盛行。朝廷下旨,在全国各地广泛大量地搜集奇花异石,供皇家贵族赏玩,并有诸多文人墨客著书赋词,把“石玩”推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高点。当时藏石家孔传在《论石》中赞曰:“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负土而出,状为奇怪。或岩窦透露,或峰层峻岭,其类不一,至有物象宛然,得于仿佛,虽一峰之多,而能千岩之秀,瑰奇可爱,大可列于园馆,小可置于几案。”
自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创作中的超现实主义、魔幻主义及美术绘画中的抽象派、印象派等作品,逐渐风靡世界,在以后东西方经济文化频繁交流中,相互借鉴,加速了西方人对东方神秘文化的理解和传播。正如东方民族在现代文化中不同程度地展现西洋情调,而东方浪漫色彩也愈来愈多地展现在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之中。至此,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为现代文化的传播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一些较有规模的印石馆应运而生,大批经销巴林石的商贾天南海北超卖各类巴林石,使巴林石近些年在东南亚及欧美国家也开拓了市场,找到了知音。
巴林石是我国诸多观赏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质地、艳丽的纹理、凝重的冻感成为观赏石中的佼佼者。巴林石成矿时期距今已有一亿多年,而它真正走出大兴安岭山脉,向人们展示靓丽的风采只有30多年。
藏石家张源说:“艺术不能脱离时代感情”,通过玩赏巴林石、研究巴林石,在多方位、多角度、多领域中追求、探索、领悟、发掘,吸收多门学科的营养,才能使巴林石文化这一艺术新蕾开放,姹紫嫣红。
巴林鸡血石的传说
相传,羿射九日后,剩下一个太阳藏了起来,世间一片漆黑,民不聊生。 是太阳神炎帝用金鸡驾金车,每日里赶着太阳从东到西。天长日久,太阳不再胆怯,而炎帝也倦怠了。于是炎帝想了一个办法。他把一只金鸡蛋交给巴林草原上的鸡公和鸡婆孵化,让金鸡之后留在人间。每日早上呼唤太阳升空,提醒人们起来耕作。炎帝又辛苦了二十天,眼看小鸡再有一天之期就要破壳,他也太累了,又认为一切都已妥当,就放心的去睡去了。
却说一个妖魔,专喜在黑暗中为患人间,最怕的就是阳光,得此消息后,顿生邪念,它想:只要设法干掉金鸡蛋,炎帝在天上睡上一日,世上已是千年。这千年的黑暗就成了自己的天下,真乃天赐良机,主意一定,立即扑向草原,哪知鸡公、鸡婆担此重任,唯恐有失,早把孵化地点安排在山上一个隐密的所在。妖魔到了草原苦苦搜索,鸡公担心妖魔迟早会找到孵化地点,勇敢地献身引去了妖魔,妖魔以为只要跟踪鸡公,就不愁找不到金鸡蛋,当越去越远时,妖魔才知中计,它恶狠狠地扑向鸡公,鸡公故做惊恐,展翅就飞,众北到南,在一座山上与妖魔展开了殊死搏斗,没几个回合,便残死在魔爪之下。妖魔返回巴林草原,知道小鸡破壳的时辰快到了,就破不及待地从口中放出妖火,一处处地焚烧,妄图烧鸡死金鸡蛋,鸡婆为了阻挡妖魔,奋不顾身,冲了出来,同样惨死。 这时,由于火烤的热量代替了鸡婆的体温,加之二十一天期满,小鸡终于破壳而出了,而且见风就长,一下子变成了一只气宇轩昂的大公鸡,引颈一声长鸣,唤出了太阳,震死了妖魔。
在鸡公、鸡婆殉难的地方,它们流的血化成了鸡血石,人们感念鸡公鸡婆之义,把鸡血红当作珍贵的宝石,竞相收藏。民间风俗,凡在大举起事时,盟重誓,喝鸡血酒,或许也源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