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调唱名法的学习心理和教学策略(二)


      二、首调唱名法的学习心理基础
      影响乐理、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唱名问题,不仅涉及到唱名法,而且涉及到音乐学习的心理活动、感知音乐的方式,并且影响到人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态度和能力发展的许多方面,是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改革中需要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虽然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规定了采用首调唱名法教学,但人们普遍对首调唱名法还缺乏更全面的认识,还不是主动选择,还有人认为这是落后带来的不得已的办法。
      关于首调唱名法的产生、沿革、特点等已有不少文章作过了详细论述,这里仅从首调唱名法的学习心理角度尝试进一步的探讨。
      研究和选择首调唱名法还是应该以是否有利于人的发展、符合人的文化基础为出发点。
我国民族音乐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极为丰富的民族调式,并形成特有体系。调式、节奏以及音的运动逻辑是音乐特别是旋律的组织基础。我国人民主要是通过以调式为基础的旋律来感知音乐的,这种审美心理是不可否认的传统。调式感成为人们接受音乐时的一种自然感觉,首调唱名法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和听觉的自然规律,因此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基于人们的审美心理特征,和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首调唱名法必然会成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和主动选择。
      在首调唱名体系运用得最为完美的匈牙利音乐教育中,首调唱名法的应用像是一条贯穿于各项教学内容和活动的主线。柯达伊认为,首调唱名体系在普及音乐文化方面,比所有特殊的音乐学校起得作用还要大,它是一个综合的基础,在使用这种视唱体系的国家或学校,歌唱活动比其他地方发展得更好。首调唱名法使音阶调式中的每个声音都有了一个名字。在唱出唱名时也就确定了它在调式里的作用。也就是说,首调唱名法中do的位置、高度可以是移动变化的,但各调式音级却有确定不变的唱名。无论从什么调性高度开始的大调音阶的第Ⅰ级主音都唱成Do,第Ⅱ级都唱成Re……,这些唱名同时兼是调式音级的命名,唱名表明了每个音级在调式中的功能、特性和表现力。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多伯索依• 拉兹罗在阐述柯达伊的理论时说明,在音乐中有一个比声音的绝对高度更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声音”的功能和各个“声音”之间的顺序与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的构成形式不同,因此形成了音乐的丰富色彩、不同风格。这种相互关系的体系对于各种风格的有调性作品都具有意义,这就是调式。调式在这个意义上说,就不止是一个音阶,它包含了各个声音的不同组合形式及其逻辑进行。调式是不同民族、不同风格音乐的内在组织和逻辑发展的基础。而首调唱名法正是与调式音级相统一、与调式运动相适应的关系,它为调式感的确立和对调式中各音级关系的感知提供了直接的联系。
      实际上人们对声音在音乐中的感知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能够清晰地感知声音的高度,把它们从连续运动的频率中分离出来,这是从声学角度观察声音;另一个要素是声音的作用,以及声音之间的关系,这是构成声音情感的要素。只有当声学的声音和情感的要素相融合和统一的时候,才会产生对音乐的感知。“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只有通过声音的语言才能被人理解。”(多伯索依• 拉兹罗《柯达伊的方法和他的原则》,柯达伊教育学院供稿)这“声音的语言”就是调式赋予声音的“倾向”、“期待”、“解决”等逻辑运动和色彩,是声音和情感的结合。这表明了音乐中最本质的特征是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和它们的运动,而不是每个音的绝对位置。
      但是,如何获得这种感知呢?尽管音乐是非常自然的,可是它使用的材料比起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更加非物质化、更无形。如何使音乐语言成为真实可感的,使声学的和情感的声音相统一呢?
      可以利用首调唱名法,通过视唱和表演的实践活动,获得对声音感受的音乐印象。这些首调唱名音节综合了声觉的和情感的特质,它们保留在脑中,促进了音乐印象的积累和记忆,这就是曲调形成中调式音级固定的作用。首调唱名法使每个音级位置相对“固定”下来,使在不同高度上建立的音级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一种典型、稳定的感觉和心理反映,逐渐变成对音乐的感知、促进了音乐思维的形成。柯达伊认为:“在这种视唱方法中,学生自然地建立了音乐思维的基础。”(引自沙伯•海日戈《柯达伊的音乐教育观念》)
      按照心理学的概念,“思维”是人运用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智力的最高级和最核心的部分。柯达伊所提出的“音乐思维基础”就不仅是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还包括对音乐的创造性活动。柯达伊的“要让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愿望”不仅表现为让人们会欣赏、唱、奏别人的创作作品,更重要的是要使民族音乐传统活在人民的生活之中。而这一切必须从学校教育做起,必须从小培养儿童熟悉、并且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具有符合本民族审美情感的音乐思维。
      首调唱名法和声音感受之间的联想、联系是直接的。在心理活动中,它的名称符号(唱名)和音感符号(调式)是统一的,因此建立了心理的直觉联系。通过唱名会对声音的感受深刻,也会帮助人们清楚地歌唱和建立内心听觉。实践中,声音的感受反过来也会使唱名加深印象、促进音乐听觉的发展。这种唱名体系为学生打开了通向音乐文化的大门,是获得听力、通向清楚的音乐思维的最好方法,这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
      利用首调唱名法可以使基础的和声感觉和知识很容易地引入到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无论在什么调性,大调中的Fa就是下属,Sol就是属),对建立和声听觉和学习基础和声、钢琴的即兴伴奏、移调演奏,都可以打下良好基础。对于和声教学也有多位学者阐述了以强调调式音级倾向为首要特点的首调唱名体系的作用。詹姆士• L• 穆塞尔和梅贝尔• 格连的音乐教育心理学著作中的观点,有助于理解首调唱名法对于和声学习的心理基础。
      穆塞尔等认为,几乎所有的音乐都是在旋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始的音乐都是纯粹旋律性的音乐。跨过历史的沿革,今天仍然应该认识到旋律的主导作用。因此不应该把和声当作孤立的一块、一块的和弦来教、来感觉,而要把它们看作是几条旋律线在一起发出声音时所产生的音质美妙、变化多端的序列。这就说明开始进行和声训练的地方应该在合唱团体里。学校的音乐课正好可以提供这种机会。培养和声感意味着建立一种感觉,把和弦当作由复调音乐中各声部的对置所产生的音质效果。因此有人说学习和声的适当道路是通过复调音乐,这有一定道理。当然只学习复调音乐还不能保证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和声意识,还需要具有明确和声趣味的、能把注意力引向整个和声效果的音乐和具体的训练方法。
      调式是听众期待发生的一系列音的一种体系。就是说,当音乐处于某一个调式里的时候,某些特定的音的存在引导着人们去期待继续发生某一系列的音,假如这些期待被扰乱了的话,就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效果。许多和声教学利用了这个特点,用各种方法指出音阶中各音级的倾向效果——例如导音、属音、中音等。弗兰西• 莱特(Frence  Wright)在她的著作里把这种现象叫作“音的磁性”。登肯• 麦肯济(Duncan Mckenzie)论述在加拿大和英国广泛采用首调唱名体系的“心理效应”时,说的是同样的事情。在建立一种对调式的感觉时,它的目的就是在儿童心里创造出对组成该调式的各个音级具有一种适当的、期待的心理体系。研究调式的途径不是通过音阶,而是根据实际的旋律,通过引起人们注意各种音级的倾向性及价值来建立对于调式的感觉。
     穆塞尔等认为,为了强调倾向性效果和建立“音的期待心理体系”,最实际的方法就是应用首调唱名法。“首调唱名体系的价值在于它把调式要素规定下来,并带到学习者面前的这种力量。”(詹姆士 L 穆塞尔等:《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第132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由于首调唱名体系是发展对于调式具有敏锐感觉的一种实际、有效的方法,在调式音级构成和弦时,学生也容易感觉和理解它们的倾向和进行。另外,还可以把音级的唱名与根据首调唱名体系设计的手势联系起来,因为那些手势巧妙地暗示出想要强调的调式音级。
我们的教学中如果把首调唱名体系的运用只单纯地看作使用方便,就还没有理解它的心理学意义,就会限制了我们对它的深入理解和充分发挥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