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三腔共鸣?


  发音的共鸣器官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而根据声音特色和声区划分,分别有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从原理上来说,我们要以三腔连成一个整体,不能单独孤立使用其中任何一个共鸣腔。

  所谓头腔共鸣是声乐发声的一种方法。头腔共鸣是沿袭了科学知识尚不发达的19世纪的声乐术语,是一种练声方法。头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面移动一些,把下胛放下来(好像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的感觉),同时,软腭和小舌头也随之上抬,舌根则有放下一些的感觉,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些,声波沿着上腭传递向鼻咽腔、鼻腔和诸窦,引起声波的回荡。它在发高音(头声区)时为主要的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

  口腔共鸣是发声方法之一。口腔共鸣的获得是要在发音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觉。基音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气息的传送,使声波沿着硬腭向上齿背方向推送。这时,声波随着气息的推送离开喉咽部分流畅向前,在口腔的前上部分引起振动,声音即在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这时兼有鼻腔打开、畅通的感觉。这种共鸣使声音明亮靠前,但过多的口腔共鸣,容易使声音出现“白声”。发中音(中声区的音)时,以口腔、咽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头腔次之,胸腔更次之。

  所谓胸腔共鸣也是沿袭了科学尚不发达的19世纪的说法,是一种,一种声乐术语。胸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状,发声时,下腭自然下垂,喉咽部适当开大一些,把在硬腭上声波振动的反射点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再由气管附近传送到胸腔引起共鸣,这时,似乎感觉到是把声音唱到胸部去一样。唱低音(发胸声区的音)时,以胸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头腔更次之。

  怎样才能更好的三腔共鸣呢?首先是要练习头腔共鸣。要得头腔的要领,从假声入手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用像摇篮曲一般的音调轻轻哼歌或是说话。我认为,用“Lu”声来训练头腔发声有神奇的功效。大家都可以试试。我觉得,用LU音虽然有效。不过要注意的是用有漂浮感的音,很轻松的发声。或者用九十度敬礼的方法,即低下头做九十度敬礼礼,同时发Mo,这时头部有共鸣的感觉。感觉出共鸣位置之后,慢慢把头抬起,同时,注意刚才所得共鸣不要让它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