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业余体校教练、文化教师、运动员三者关系的协调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业余体校训练、教学、学习三者之间矛盾的透析,反应出业余体校现实状况的一个侧面,同时根据自己多年业余体校工作的经验,提出些建设性的建议,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业余体校教练文化教师运动员关系协调
  1;问题的提出
  业余体校的发展经历了许多的发展变迁,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就目前发展的最高形式来看,就是我们普遍运作的“三集中”的业余体校形式,“三集中”的概念就是集中训练、学习和生活管理,组成“三集中”的个体就是我们教练,文化教师和运动员。长期以来,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困扰业余体校开展的主要矛盾之一。教练感觉到队员难招;文化老师感到学生难教;学生感到书难读。如何理顺,协调好三者间的关系呢?
  2、教练、文化教师、运动员三者矛盾的具体表现。
  2.1教练员与文化教师之间矛盾。
  2.1.1业余体校的开办,主要目的是为了有利于业余训练的开展,同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因此,学校的招生来源绝大多数是教练员根据各项目选材的要求、特点选招进来的。体育运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求所训运动员要动得起来,练得起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采说是把本地区内的“孙悟空”全部集中起来了。体校学生的言行、思想较普通学校的学生要活跃得多,文化基础和学习兴趣较普通学生相对要差,但智商绝对不低,这是他们的特点。
  2.1.2 文化老师所要面对的是一班这样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吵好动、学习兴趣不高、“不服”管教、拖欠作业、学习任务完不成……等等。于是文化老师大呼:你们教练怎么招来这么差的学生,不爱学习、不好管、不好教,你们不管好!我们没法教!往往课堂里出现能管则管,管不了就听之任之,或应付了事的松散局面,其结果可想而知。
  2.2文化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2.2.1运动员来到体校学习、训练、进校的初衷就是参加体育训练,逃避伤脑筋的文化学习,想法单纯,认为只要训练好就能出人头地。因此,他们在训练场上的表现完全是另一个人,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在他们眼中,教练直接表现出来的能力,技能使他们钦佩、崇拜。他们服从教练指挥,认真听取教练的技术指导,很快能领会教练的意图,训练刻苦,勇猛顽强,不怕流血流汗,比起赛来象小老虎!深得教练的喜爱,每当进步时,取胜时都能听到教练的称赞,他们身心的体会是良好的。
  2.2.2走进教室,他们的感受就不一样了,教不高室是封闭的空间,课堂教学有它的严肃性和特定的环境要求,作为不同对象的文化课老师,有不同的要求和教授特点,他们也许能听好一堂课,也许只有半堂课的耐性。于是“我”的毛病就来了,忍不住来个小动作、动作,于是课堂哗然,任课老师是不会允许的,一定会严肃的批评。学生会觉得很没面子;或者那一天运动量大了,打不起精神啊,课堂上睡着了!教科书敲在脑袋上是很难免的,伴随着的是更严厉的批评,又是你!运动员心里犯嘀咕了,老师你太不给面子了,老是找我的麻烦啊!今天是我,明天是他,后天是你,谁都有“不认真”的时候啊!于是麻烦出来了:低情绪,上课烦,他这个老师更烦。
  2.2.3文化老师呢?狂呼!冤!我严格要求错了吗?我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错了吗?我要你背书做作业!错了吗?……好吧!你们去闹吧!你们去睡吧!你们……想怎么的就怎么的吧……45分钟你快点过吧。当然这些例子只是极个别的现象,我的棍子并不是很长。
  3、对三者关系协调的一些看法。
  3.1首先要统一认识:体校教与训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材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必须学训并重。
  3.1.1教练员要提高选材的认识:从培养优秀苗子的观点出发,要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当今体育比赛,已不单纯是体能的竞争,同样包含运动员文化水平的比拼。科学训练要求运动员能消化、吸收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来进行合理训练,而运动员的文化基础水于是进行科学训练的前提,毫无疑问,文化水平越高,接受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和意识越强;文化素质越高,其对运动原理、运动生理,心理、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越清楚,运用能力越强。就能更好、更有效接受理解教练指导意图,发现自身的各种问题。及时与教练交流沟通,
更快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些国内外体育界早以非常重视,并在许多一流的运动员身上得到验证。
  3.1.2我们教练员在招选苗子的时候,有意识考察苗子文化基础、智商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尽可能选择德、智、体兼备的人材,为训练高水平的运动苗子打下基础。
  3.2教练员要协助文化课老师搞好文化方面教学:充分作用运动员对教练员的崇拜心理,从训练教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技术动作原理的讲解,运动、生理、心理等方面知识的介绍,引导、启发学生,使他们认识到文化知识学习的
更要性。
  3.2.2以副班主任的身份协助文化课老师进行思想教育、纪律管理、积极参与听课活动,了解运动员的学习情况;各阶段合理安排运动量,使队员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去。
  3.3文化老师加强与运动员的沟通,多向教练了解队员的训练情况,思想动态,情绪变化。
  3.3.1结合体校学生的特点,采取一些适合体校学生生理,心理的教学方式、管理方式,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文化老师去借鉴。比如“精讲、精练、当堂消化法,互动式教学法”。
  3.3.2 “精讲”要求教师对教材深刻把握了解,抓住重点,在较短的时间内讲解完,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作业”。
  3.3.3 “精练”就是围绕讲课的重点布置些作业,利用最短的时间来进行练习,讲完就练习,不搞题海式,起到理解、巩固、提高的作用。
  3.3.4 “当堂消化”就是要求把讲的知识,布置的作业,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参与指导下完成,基本掌握,尽可能减少课后作业。这些都是结合运动员学习时间少、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训练任务重不想过多的作业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的。
  3.3.5 “互动式”教学法:体校学生“三大特点”:①好动、开朗、好表现;②时间紧、任务重、基础差;③课堂纪律差,不动就睡觉。如果你对学生很了解,能够驾驭住课堂就可以进行尝试互动式的教学:允许学生接话,允许随时提问,通过一问一答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把课堂当成赛场,让学生的情绪始终高涨,思路紧跟老师的讲课内容走。这些,都对我们文化老师的业务能力和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具挑战性。能教好体校学生的文化老师是水平最高的老师。
  4、结论
  总而言之:只有教、训、学三者的认识统一了,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都能把教、训、学的目的认清了,工作才能协调一致,才能取得训练、教学、成材:丰收,形成良性循环。那时,教练将不会再有招生难的感慨,文化教师也不会有体校学生难教的疑惑,有志于体育事业的学生们也愿在业余体校这个冠军的摇篮.中成长。作为业余体校的一员,谁都经历过这一切,这只是我的一些浮浅的看法和见解,大家有比我更深刻的体会和心 得,请多多指教,我衷心祝愿我们业余体校能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