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


 

“苏北地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研究”是中央教科所“十五”规划立项课题,本课题于2002年6月立项,“课题”研究工作已运行二年,二年来,我们在中央教科所的领导下,在江苏省教委教研室、宿迁市教育局亲切关怀下,在南京体院、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有关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我们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现将我们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国际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学校是培养人的主阵地,所以世界各国特别注重学校教育,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终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特别重视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例如,美国通过在中学创建篮球特色俱乐部,培养了一大批NBA名星,为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民族的繁荣昌盛起到了重要作用。巴西通过创建足球特色学校,为巴西足球的崛起,国民素质的提高,民族的兴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日本的中小学校,经常进行有特色的远足和野外生存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也培养了学生的生存能力。综上所述,世界各国通过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发展了本民族的特色项目,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推动了各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架起了世界各国之间友谊的桥梁。
2、国内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己成为国内中小学体育改革的潮流,很多学校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为载体,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不仅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体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味,有的一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名校。山东的诸城中学、高密中学,他们通过抓好业余训练这一特色,提高体育特长生的升学率,进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成为全国有名的国家级示范高中,山东的宋江武校更是注重自己的特色教育,以武术教学为载体,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宏扬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上海浦东新区,同样走出了“体教结合”的新路子,创建了胡荣华象棋学校、李国君排球俱乐部、白玉兰游泳学校、城厢武术学校,他们不仅贯彻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而且增强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地区背景
苏北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省政府关于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不断实现,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育人口有了较快的发展,体育环境有了改善,但与苏南等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还有较大差距,与省政府提出的体育强省的宏伟目标,与国家提出的奥运战略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对体育的投资与苏北地区GDP的增长率相比,仍然很低,增长的比重还远达不到GDP增长的比率,特别是中小学体育环境还有待改善,领导的观念有待更新,体育传统学校的数量,以及向优秀运动队输送的运动员数量,还比较少。传统项目学校的运动项目设置还有待完善,内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课余体育兴趣小组,学校体育俱乐部,课余野外体育活动与发达地区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决定以泗阳实小的省级课题:“创建体育特色学校 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在整个苏北地区进行“创建体育特色学校 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研究.
二、深入调研、积极培训、提高素质,切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我们现有中小学实验学校16所,辐射徐、淮、盐、连、宿5个市(县)区。在课题研究上我们的做法:
1、针对苏北地区各实验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实验方案。
在制定实验方案之前,课题组对苏北五市的学校体育工作现状,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苏北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实验的主体是学生,只有深入了解他们,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实验方案。为此,首先,按整体抽样法,对不同区域的二所高中、三所初中、二所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对100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专长,作了详细的了解;其次,对10名分管体育的校长,50名体育教师进行专访、座谈、问卷等。从而了解了各校的体育现状,其中包括学校的体育设施、运动队训练、体育教学、体育俱乐部、体育环境建设、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第三,走访了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体育界前辈、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请他们对苏北地区的学校体育现状,谈谈自已的看法,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为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指明了方向。在深入调研的同时,我们认真地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国家的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学习了报刊杂志上有关“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文章,在上述基础上,根据我们对“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理解,制定了实验的总体方案。定位了实验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为指针;明确了实验的根本宗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打造具有体育特色的品牌学校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实验的特点:坚持用当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验,探索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规律,研究教学和业余训练策略,并将其转化为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行动;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点,解放学生,让学生在与人配合中体会合作,在赢得比赛中体验成功,在自编游戏中体验创新,在失败中经受挫折。以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创建工作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步进行,坚持理论到实践的原则。提出了实验的三个主题目标:①探索苏北地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特点和规律,②构建苏北地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操作模式,③进行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相关性研究,验证创建工作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效果的相关性。并将其具体化为16个目标,构成了实验的目标体系。我们又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苏北地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研究”方案,各实验学校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2、加强实验者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者和教师队伍素质,加强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要在科学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须适应科学知识与科学研究工作的特点与要求,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道德。为此,我们积极倡导:以苏北五市基础教育的实际为依托,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唯上,不唯书,只求实,即尊重客观事实,要有韧劲、有恒心,不怕困难,积极探索,坚持下去直到取得成果;要协同作战,相互尊重,搞好培训,提高理论素养,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明确实验的目的及其具体操作规程。
3、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质。
一是实验学校加强了教研活动,加强了集体备课,同时我们 课题组组长大多是各校分管体育的校长,这使活动的质量有了保障。很多校长亲自指导教师实验,和教师一起研究备课。给课题研究注入了活力。二是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邀请了南京体院王正伦、王爱丰两位教授,请他们就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实验变量的控制作了专题讲座。课题中后期我们多次邀请宿迁市教育局教科所张徐建所长,给我们作专题讲座。通过业务培训,课题组老师获益匪浅,理清了思路,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三是有计划地组织课题组观摩实验学校的特色展示。2003年2月在泗阳实小召开课题报告会,观摩了实小的女篮、乓乓球训练,欣赏了实小大型团体操和鼓号队的精采表演。观后,老师们一致认为:“实小学生的篮球、乓乓球水平高,普及面广,训练有特色,是苏北地区各级学校,学习的典范。”2003年10月课题组成员观摩了泗阳中学“多班合并专项分组”的展示课,观看了业余训练队的教学比赛和健美操表演,观后,大家共同的体会是:“泗阳中学的课堂教学理念超前,教学形式多样,能充分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合作学习、创新能力在实验班里已蔚然成风。2004年2月课题组成员观摩了宿迁师范附小的大课间活动,孩子们手握乓乓球拍随着音乐的节律,尽情的跳跃,整个活动充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给观摩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1、摸索出了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一般规律。
(1)体育管理是创建特色学校的保证。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学校体育工作得以蓬勃开展的前提和保证。为此,要求各实验学校的领导在认识上要到位,指导上要有深度,工作上要有效度。各校成立了由校长室、政教处、体卫处等部门的体育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四次以上体育工作会议,根据实验方案,分工到人,职责明确,校领导定期检查实验的进展情况,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方案,做到有检查、有计划、有总结。
(2)实验教师的素质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首要条件。
学校体育工作的成绩,最终要靠体育来教师创造,最高的认识,最好的管理,最优的生源,最硬的条件,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来胜任,那也只能是形同虚设,效益将是一句空话。为此,各实验学校很抓体育教师队伍建设:①督促自学,不断“充电”,每人每年必须订阅两份以上体育报刊,记录1.5万字学习笔记,听课40节,上两节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特色课,发表两篇与课题有关的文章,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从网上下载与课题有关的文章,会自制多媒体课件,会采用电子备课,能和全国各地的同行在网上进行交流。②相互合作,开展研究。学校每周安排一次集体教研活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一次课题专项研究活动。③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每年各校组织教师集体外出学习,积极参加本课题组组织的各项活动。
(3)改善体育环境、营造体育氛围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必要条件。
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突出全体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始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针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使学生生动、活泼、健康成长这一特征要求,在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环境建议等方面;关注全校学生的实际,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求,积极营造体育活动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只有所得、学有所成。为了满足全体学生体育的需要,各校根据自已的实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的建起了体育馆和400米塑胶跑道,有的农村学校自制简易体育器材,有的建起了健美操队、绳操队、圈操队、仪仗队,使体育和艺术有了很好的结合。有的学校为了突出特色,课题组自编校本教材。泗阳实小的《小篮球》,徐州铜山侯集的《排球》,连云港师专附小的《体育与艺术》教材,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便,也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到体育运动中去,迎来了周边学校的观摩团,为其它学校创建体育特色项目,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2′、突出全面性。学校体育一方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的提高。为此,课题组要求各实验学校,每年举办一次体育节,举办一次少年军校,两年举办一届艺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突出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而发展创造力的关键就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因此,我们注重改革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校体育思想、内容和方法,加强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尽可能地为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各校能根据自已的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会体育部的功能,体育节上采取竞标的方式,放手让班级去承办。有的学校能根据学生的爱好,成立了体育俱乐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营造了全校学生人人参加体育的氛围。
4、突出社会性。学校体育工作有无特色,关键是在社会上有无影响,这也是衡量体育特色学校的标准之一。各实验学校,能广开渠道,为学生创造展示才干的舞台。泗阳实小的小女篮,能经常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表演,赵京表演时,被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赞誉为“女子篮球的希望之星。”连云港附小能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艺术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了孩子和家长的距离,沟通了情感,应邀参加2003年11月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演出“同一首歌”在花果山的表演活动,成功承办了省教研室组织的体育课展开幕式,参加市体育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活动演出和市政府组织的庆元宵大型表演,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4)采取“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为创造体育特色学校提供了经费上的保障。
体育成绩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结晶,体育成绩的创造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和教练员素质问题,又要提供物质保证和政策倾斜,这就需要一定的体育资金。体育资金来源的渠道:①争取上级奖励;泗阳实小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享受20万元体育专项拨款。在全省体育传统学校综合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获奖金3万元。②社会赞助;不少实验学校利用自身的体育特色项目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广告,获得一定的赞助费。③有尝训练;学校提供优良的活动场所,安排专职教练进行场内指导,收取一定的训练费用 ④学校内部调整,每年从办公费和勤工检学中提供一定的经费作为体育专款。
2、构建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原因种种,教师教学思想落后、观念陈旧,导致教学方法的落后是主要原因。当前,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突出了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以创新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课堂上注重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新问题:部分年轻教师,甚至从事多年教学的老教师仿佛也不会上课了,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深,要么是“放羊”,要么是统的过死,显得茫然不知所措。为此,我们课题组要求各校不去盲目的课改,而是摸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有:①采取分层编组教学;分层编组教学是以布鲁姆掌握学习和因材施教原则为理论基础,利用复式教学形式将同一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层次,按层编组,按组定标,组织分层教学和分层辅导,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于分层编组课堂结构,其中教学模式是:“合——分——合”,其中“分”是“分层编组教学”的核心结构,借鉴复式教学经验,采用直接教学活动与间接教学交替的形式进行,形式上纵横轮换,内容上递进发展。分层编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合”(基本训练、导入新知)——“分”(自悟三基、合作学习)——“合”(信息反馈、讨论研究)——“分”(再悟三基、创新学习)。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灵活应用。②导学三步教学结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基本点应放在教会学生会学上,为此,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研究中继续深化“导学三步教学结构”,即“自学——辅导(讨论)——反馈”式的教学结构,即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按自学提纲进行独立学习体育技能、技巧,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或组织讨论,及时反馈,及时消化的教学过程。按照教学结构进行教学,要自始至终贯穿“自学启发,讨论辅导,双向反馈,消化巩固”的原则。通过研究使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个输入、变换、储存、反馈、强化的完整信息过程。使教学系统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获得最佳教学效益。
导学三步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


3、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提高了运动竞赛成绩,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知名度。
通过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加强了运动队训练和管理的力度,取得了令了瞩目的成绩:泗阳实小女子篮球队曾两次荣获全国冠军,两次荣获全国亚军,十次荣获全省冠军,男子乒乓球队连续四年在全国“新星杯”少儿乒乓球比赛中打入前八强,成为全国少儿乒乓球甲级队。2003年,周雨夺得省男子单打冠军。培养出两名乒乓世界冠军(高小军、毕琦),两名亚州冠军(胡丽丽、高彦军),张晓武已成为国家队队员。铜山县课题组以创建排球特色学校为载体,形成了一个由排球为主的课余体育活动、课余排球训练、课余排球联赛组成的“排球集市”取得了骄人的战绩,铜山县的男、女排球队在国际交流、全国、省市各级排球比赛屡创佳绩。1999年,铜山县排球队到日本与日本半田市排球队进行访问比赛,最后载誉而归。农村娃娃杨威东瀛,令人赞叹。
4、以创建特色体育为载体,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大大调动了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养,营造了体育活动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从实验学校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身体素质、耐挫能力,思维反应、个性发展、社会交往等几个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较实验之前有一个明显的改观。另外,通过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展也带动了其它学科前进的步伐。铜山候集小学在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有5人次获一等奖,4人次获二等奖,在国家徐悲鸿书画大赛中有数十人次获金奖,在省计算机竞赛中有1人获一等奖。
5、构建了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评价体系
经过研究初步构建了评价的五个维度。
①领导的重视(30分)
②体育环境营造(20分)
③校本体育文化的建设(10分)
④教师的素质(10分)
⑤学生的综合素质(30分)
四、研究的几点体会
1、行政领导是保证
“苏北地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研究”课题本身具有“新”、“高”、“大”、“难”的特点,是我们从未真正研究的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深感责任重大。这样的课题,如果搞不好,将会给教育科研本身和苏北地区的学校体育工作带来负面效应,给数万名青少年、儿童的发展带来不可弥补的影响,如果没有行政领导的保证是难以达成的。本课题自立项和进入实验状态以来,得到苏北五市的教育行政领导、南京体院、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徐州师范大学体育系的专家、教授的重视和鼎立支持,在这里,仅向他们表示感谢。
2、一定的物质基础是搞好教育实验的基础。搞好一项教育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教育科学研究,要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其所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在物力、财力较为困难的条件下,我们基本坚持自力更生、以题养题的原则,同时也得到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帮助,使课题研究才得以顺利进行。
3、课题组全体成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实现实验科学化并取得成果的关键。
4、教师队伍的培训是搞好实验的关键。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经验证明,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搞好实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