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适宜行为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十一世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知识经济加速到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励。在这个以知识的创新与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影响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基础教育是关键性的环节。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责无旁贷的。
在学校体育近二十年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始终围绕着“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样教”的问题进行研究。改革的浪潮有力地冲击了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以竞技体育为目的的教学体系,然而,如何使体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成为他们所理解和热爱的体育,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令人不安的是,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接受了十几年的体育教育之后,当他们走出校门时,却与体育再见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学校体育的致命伤。
要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主要的环节之一,而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两个最为主要的因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切行为对学生都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思想品质、学习态度以及个性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将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个性品质甚至成长过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原有的不良行为,使自己的行为更加规范而富于艺术性,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教学行为”的界定
何谓教学行为?教学行为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构成体,而是一个包括教和学两个动因在内的、结构复杂的、内容丰富的目的性行为,是由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以及与行为主体相联系的起着直接与间接作用的因素所构成的、在动静交替转换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种态势。
在其构成上包括两个层次:其一、就是那些直接显示结果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很大成份的无意性和不由自主性。其二、是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潜在能力和个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态势,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意识性、稳定性和自主性。
教师的教学行为又分为适宜行为和不适宜行为两种。
适宜行为将教育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传导给学生的是诸多的优良品质和积极效应(包括学习积极性、自尊心、自信心、自主参与意识等);不适宜行为将教育教学产生消极的作用,传染给学生的只能是一些不良的作风、习性和“小毛病”,有时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以何种适宜行为,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1、 通过课题研究,要求教师把握自身在教学中应有的适宜行为,并贯彻于教育过程之中。
2、 以教师的适宜行为来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品质、学习态度以及个性品质,并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四、研究内容
1、 教学中适宜行为(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准确应用。
言语行为包括:平等口吻、亲和感、激励性、简练、幽默等。
非言语行为包括以下几点:A、教学中教师印象整饰的规律与策略;
B、教学中站姿的操作和应用;
C、教学中手势语的操作和应用
D、教学中触摸技巧和应用
E、教学中的眉目语
F、教学中目光分配的技巧
2、 教学中不适宜行为的矫正。
不适宜行为包括:随意言行,常忽略的小节,错误言行,违法行为等。
3、 教学中教师调节情绪的方式方法。
4、教学中的机智艺术。
五、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三毛小学2003/2004学年度的一(2)、三(2)、五(1)、三个班级为研究对象。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与观察、调查法相结合进行研究。
具体的措施有:
1、 在矫治不适宜行为和把握适宜行为时,采取以下措施:
A、 认知偏差的矫正。这是让我们走出认知误区。全面而正确的认知水平是客观、公正评价学生、优化教育行为的基础。一方面要克服光环效应;另一方面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B、 情感异化的矫正。异化的情感,必然导致偏差的行为。克服情感障碍,教师要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要抛弃冷漠、厌恶情感,主动关心、真诚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谊,采取理智的、有效的教育行为。
C、 观念陈腐的矫正。更新教育观念,一方面要转变陈腐的教育思想,摒弃教师中心论,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提高师生交往的亲密感;正确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自觉承担起管理、教育学生的责任。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准确地了解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作用。
D、 师德低劣的矫正。首先要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增强爱生感;再次在增强师表意识。
2、 正确应用适宜行为的原则:A、善意尊重原则;B、师生共意原则; C、协调一致原则;D、意识调控原则;E、积极作用原则 F、自我意识原则; G、最优搭配原则。
3、 教学中教师调节情绪的方式方法:A、培养良好的教师风度;B、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设置适当教学坡度和充分挖掘本学科知识的内在魅力等);C、运用管理艺术(委婉暗示法、以静克乱法等)
4、加强研究过程的开发度,在平时研究的基础上多开实验研究课,多讨论,勤思考。
七、研究程序
本课题从2003年5月开始至2004年8月结束。
1、2003年5月——2003年8月为实验准备阶段
学习相关理论,理清研究思路,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研究方案;并做好前期必要的前测调查工作等。
2、2003年9月——2004年6月为课题实施阶段
以学期为单位,期初制定每学期的具体实施计划,明确阶段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重视观察、记录与案例反思;期末进行测量调查、对比、分析;重视研究资料的积累。
3、2004年7月——2004年8月为研究总结阶段
整理资料,分析研讨,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八、研究成果形式
1、 完成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典型的案例分析材料
3、各阶段素质检测成绩及相关资料等


三毛小学《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适宜行为研究》课题组
2003年4月30日

参考文献:
《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控制方法与技巧》 于 明 主编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 著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 著
《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 李瑾瑜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