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永州市业余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湖南省第九届运动会于2002年9月15日胜利闭幕,永州市体育代表团在全体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在全市人民的热情支持下,经过运动员近一个月的顽强拼搏,以金牌34.5枚、银牌36枚、铜牌56.5枚,总分1438.875分,代表团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圆满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子我们的光荣任务。但综合名。次相对前几届有所下降,其原因主要是业余训练的滑坡。为了积极备战省第十届运动会:努力提高我市业余训练水平;为国家培养、输送大批优秀体育人才及后备力量,我们受体育局党组的委托,对全市11个县区进行了业余训练现状调查,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统计、分析所得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于2002年9月一11月对全市11个县区的12所业余体校、1所人才基地、1所运动学校、6个重点班及6所传统项目体育学校,近1000名运动员和124名教练员、教师,还有26名现任学生校长进行了访问、调查。
  1.2研究方法:
  运用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及文献综述法,经过统计学的归纳、处理得出调查结果,对所得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有关数据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结果分析与讨论
  2.1近十多年来,体育事业发展很快,全市也是一样。这与各级领导的重视分不开的。调查中显示各级领导重视率达100%,说明领导都明白业余训练的重要性,懂得业余训练是体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是体育局争位置的工作。但部分体育局领导变换频繁,给体育工作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2政府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增加的经费基本上保人头经费,甚至赶不上人员增加的经费增长。据统计,81.8%的县区经费有一定的增长,91%的县区用于业余训练的经费呈下降趋势。(见表一)
                             11个县区、市体校人员、经费表(表一)

人员 经费 行管人员 教练员 教练员与行管人员比例 总经费(万元) 用于业余训练经费(万元) 训练与总经费比例 90  年 92 62 67.4% 176.3 67.3 38.2% 96  年 127 66 52% 223.8 77.4 34.6% 2002年 184 74 40.2% 319.1 75.9 23.8%

  注:教练员人数按花名册统汁,包括暂时没有带训的教练员
  训练条件比较落后。一是场地少,随着训练人数的增加,场地设施没有改善,大部分训练在简易的场地训练,有的甚至只有借用学校的场地训练。由于经济方面因素,原有的场地租给私人武术馆,占用了训练场地等等,造成了训练场地不足。二是训练器材比较缺乏,我们调查14个项目,其中13个项目训练器材种类不齐、数量不够,6个项目器材训练严重缺乏。
  2.3县区业余训练积极性较强,但项目布局重复,拳头项目不足。
  在永州市的整体实力中,县区占相当达的比例。据统计,省九运会中县区得分占总得分的59.8%,举重7块金牌中,宁远、江永占了4块。
  目前,大部分县区都开展了田径项目,几所传统项目体育学校开展项目也只限于田径。东安还开设武术,但出租给了武馆:芝山开设了摔跤、举重;宁远开设了举重、武术,其中举重为重点项目;道县开设了游泳项目;江华、江永开设了举重项目;新田的田径放在学校;兰山的田径放在学校、乒乓球基本上以培训社会爱好者为主。除举重项目外,其它项目都不能形成拳头项目。
   2.4教练员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管理不完善。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待遇普遍偏低的影响。不少教练员、体育教师纷纷“跳槽”、“下海”找出路。一些教练员训练没有补助,服装四、五得不到解决;必备的运动训练器材多年不予购置。而学校体育教师,服装没有,开展训练不给计算工作量,评职称升级轮不到边。这些都无形中挫伤了教练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教练员队伍不稳定。而随着体育局人员的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却比较缓慢(见表一),且教练队伍是师傅带徒弟式的“近亲繁殖”,产生“退化效应”,也影响业余训练的发展。
  大部分教练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能够尽心尽力、积极刻苦地自觉训练。但他们缺乏组织力、承受力、管理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及参加大赛与指挥大赛的经验。这与他们自身的业务学习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关系。
教练员管理缺乏科学性。在基层,教练员制度基本上局限于考勤、考绩,且不能完全兑现。对于考德、考能不够。据调查,所有体校都有教练员管理制度,但完全实施的不到20%。制定目标一味根据上年成绩作出,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主客观因素,充分挖掘潜力,考虑学生基础、竞争对手、场地设备、训练经费等条件,使教练员管理不能达到科学、系统、完善。

  2.5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业余训练没有以输送和出成绩为主要目的。通过调查,全市参加业余训练的人数增加了,但输送和成绩没有相应地增加(表二),主要是过分强调有偿训练,以及体校经营模式的改变造成的。由于体校人员臃肿,负担过重,不得不全力抓创收,占用了业余训练的精力:体育实施租用给武术馆办校,也对业余训练影响很大。
                          全市业余训练人数、成绩统计表(表二)

训练人数 输送人数 输送比例 省运会取得名次 90  年 641 39 6.1% 第四名 96  年 812 51 6.2% 第六名 2002年 1648 56 3.4% 第九名

  体校学生文化学习状况普遍比普通学校差。据调查,体校学生入学时文化基础总体水平较低,因为学习不拔尖,想另找一个出路,才送入体校训练:体校学生对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动机、兴趣等倾斜于运动训练;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时间冲突也需协调解等等,种种原因造成了体校学生学习偏差。
  2.6全市竞赛机制急需调整。自1993年永州市举办了第七届运动会后,9年来,全市没有举办过综合性运动会,市里没有比赛,县区业余训练的积极性就不高,也不能选拔出优秀运动员参加省里比赛。全市的选拔赛、测验赛、通讯赛也没有连续性,在比赛形式、录取名次、奖励等措施上也不统一,对业余训练的持续发展不利。
  2.7体教结合广泛开展,积极探索新形式下业余训练的新路子。体育、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联合共办体校,采取体育部门出场地、教练,教育部门出文化教师的方法,确保训练、学习质量提高;体育部门主动协助教育部门在学校广泛开展业余训练,主动协助教育部门举办各种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如每年一届的中学生田径、乒乓球运动会等;体教两局齐抓共管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工作,做到“三个共同”,即:共同研究、共同协商、共同行文。体教结合的发展趋势是向学校倾斜,当前学校体育设施较好,如宁远一中建成了封闭式的400米塑胶跑道,为业余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校还形成了积极的训练氛围和开放性的训练思维。但体教结合还存在体育与教育部门未形成一股合力,两部门沟通不够,发展不协调和缺乏有力的政令依据、政策保证等问题。
  3、措施与对策 
  3.1体育竞赛是一个连续、系统工程,体育行政领导和教练员等体育队伍的稳定,可保持项目发展的持续性,对运动成绩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体育事业是公益性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规定,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确保体育事业经费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根据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体育投入的精神,建议各县(区)体育事业费达到总人口人平1元以上。
  3.3项目布局要坚持“以点带面”的原则,走“集约化”的路子,不能面面俱到。要依靠科技,注重人才质量,培养一批优势项目,带动全市竞技项目的发展。要以市体校为龙头,以举重、游泳、田径为重点,带动摔跤、柔道、网球、体操、跳水等项目的,快速发展。县区要保持原有的传统优势项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1—2个新兴拳头项目。
   3.4科学管理教练员队伍,奖罚兑现,大力选拔优秀教练人才、管理人才、运动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教练员、管理人员实施全员聘任制。严格控制非体育专业人员进入体育部门;严格控制非教练员在体校人员中占的比例:严格控制教练员不带训练的人数。
  3.5转变观念,强化输送,狠抓拳头项目和尖子运动员,对有夺金牌实力的运动员要重点对待,特殊照顾,努力实现“精晶工程”。
  3.6恢复市级比赛,对人数较少、项目开展不广泛,但又是省比赛项目的,可以规定一个成绩标准,按此标准进行录取名次,低于标准成绩不取名次,并对县区进行排名。
  3.7进一步加强“钵教结合”,加强体校学生的文化学习,积极、主动地协调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关系,广泛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比赛,促进省里对在市州级以上综合性运动会和全省性单项正式体育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继续实行升学加分和特招政策,逐步扩大体育加分项目。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和体育设施优势,积极开展田径、射击、球类等奥运会重点项目的课余训练,为永州市业余训练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