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体育的发展


摘要:当前高职体育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如何充分发挥高职体育教育功能,是目前高职院校体育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主要从高职体育与社会需求,中日近代竞技体育兴衰看中国高职体育的发展,高职体育与中国国情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从而为高职体育健康、快速的成长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体育;生存;发展
1高职体育的再认识
当前对我国高职体育的生存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再认识的过程。这不仅为高职体育的生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高职体育的发展提供动力、指明方向。
2高职体育与高职社会需求
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定位在“技术应用型人才”。美国管理学家彼﹒杜拉克把“同时也做体力工作”的知识工作者称为“技术人员”。 “应用型”与 “体力”两词充分说明了高职体育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正如马克思所说:“未来教育对于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当今社会发展已将体育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两者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一方面社会需求是高职体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高职体育发展的动力与方向。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在不断改革中迅猛发展。进入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社会需求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北京市的几个调查结果为例,“十五”后期的人才需求中,专业技术人员名列第二。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到80年代以后仍然持续发展。如德国的专科大学学生数,从1980年的20万人到1999年的47万人;法国的高级技术学院学生数,从1980年的6.7万人增加到1996年的23万人;美国的社区学院学生数,从1980年的452.6万人增加到1997年的547万人;日本的高等专门学校学生数,从1980年的46万人基础上增长为1997年的56万人。这说明了当前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另一方面体育的产生是由人的自然属性所决定,人类必须与自然界进行艰苦的斗争,才能创造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这种求生本能最初表现在原始人的谋生和防卫需求中,这表明体育与生存需求从来就有极为密切的天然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社会化大产生成为现实,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相继出现了军事体育、竞技体育,大众体育等等,无论哪种体育都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都受到各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同时又为各时期社会发展服务。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需求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是不以人们的愿望和主观意志为依据的”。高职体育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又起到积极的作用。
3从中日近代竞技体育兴衰看中国高职体育的发展3.1我国的近代竞技体育
我国建国初期为了发展生产、医治战争创伤吸引大众投身体育锻炼。为了尽快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摘去“东亚病夫”的帽子,振兴民族精神,提高国际地位,于1956年确立了振兴竞技体育的方针。由于受到“文革”十年动乱的影响,直到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竞技体育才得到空前的发展。仅1978-1989年间,获世界冠军362项,创造和超过世界纪录216次,分别占建国以来冠军总数的92.3%,创造和超过世界纪录的54.9%;(摘自《中国体育报》1989年9月29日)中国女排的五连冠、亚运会、奥运会的辉煌业绩等都极大的鼓舞了国民的士气,增强民族自信,显示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这是为了满足处于振兴中的整个民族的某种政治和社会心理,即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在政治的直接干预下强盛的竞技体育。
3.2日本近代竞技体育的兴衰二战后,日本被美国占领时期,为了恢复民族自信心,向世界夸耀战后复兴的经济实力。以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胜利为目标,在政治的直接干预下,举国振兴竞技体育,在许多重大国际比赛中名列前茅,直至跻身于东京奥运会三强之列。当时日本竞技体育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威望,而且使战败的日本人恢复了民族自信,这对日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东京奥运会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步入了经济大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生产自动化不断提高,交通、信息日新月异。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口超过50%,人们渐渐远离体力劳动,日常运动越来越少;另外,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造成肥胖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恶性肿瘤和心理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促使人们求助于体育、医疗。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政治家还是社会大众心理都不再对国际体育竞技寄予厚望。体育政策很自然地将重点转向提高大众身心健康的体育需求上,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促使经济发展。社会的需求为高职体育教育提供了条件。
从中、日竞技体育兴衰比较表(表1)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日近代体育发展的轨迹,体育在社会发展各时期的主要形式和功能,体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可知我国体育正处在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过渡时期。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在论人力资本投资时,把“延长公民的寿命和增进他们的体质”的保健措施列为人力投资的首位一样,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应把投资重点由物质转向人力、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这为高职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高职体育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
4国情与高职体育
我国大众体育受到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1989年我国GDP只相当于日本的15.1%;2000年日本的GDP为4.8万亿美元,约相当于中国GDP(1.1万亿美元)的4.4倍,日本人均GDP为3.8万美元,相当于中国人均GDP(855美元)的44.4倍。除了在收入方面存在差距外,从表2、表3还可看出我国和日本在体育设施、闲睱时间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据经济学家统计,只有当恩格尔指数达到60%以下时才可能出现娱乐、体育消费;当指数低于50%以下时,开始出现娱乐、体育消费持续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民众闲睱时间正以每年0.8小时/周的增长率递增,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加。据统计1991年我国恩格尔指数达53.82%,2000年达47.4%,2001年城镇居民达37.9%,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占11.8%(海峡都市报2002.12.10)。可见,我国通过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来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可能,在我国逐渐推进体育大众化的方针是符合国情的。因此,高职体育应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不断改进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方式,应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而出现的务实趋势;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劳动者的使用效率,延长劳动力使用年限,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就业率,增强竞争性,从而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体育作为培养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教育手段,既要注重增强体质的近期效益,又要着眼于将来对“享受”和“发展”的需求。还必须充分了解自身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明确当前社会发展的状况,确立目标,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国高职体育当前应以提高和改善劳动者素质为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充分运用高职体育教学的集体性、表现性、竞争性、规范性、实践性、交往性和职业性等独特的教学优势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以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社会进步。高职体育就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才能在高职教育中明确方向,发挥最佳的功效。

参考文献:[1]吕树庭.从中日竞技体育的兴衰看体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J].体育科学,1990,(3):1-6[2]郑厚成,邹继豪.体育教程[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3):1-6[3]杨金土.我国高职教育形势刍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9)中: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