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在《新课标》下对主体性教学的思考


体育教学在《新课标》下对主体性教学的思考

 

山东省博兴第二中学艺体部(分校) 王明强(256500

 

摘要:本文就针对主体性教学的产生、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阐述了主体性教学是“以体育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做到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的效果。于是,近年来,在体育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体育教育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普遍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主体性教学    自主性    创造性    思考

 

一、主体性教学产生的背景

在二十一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只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材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考核标准,很少考虑到学生个体的体育需要、体育基础与情感体验;片面强调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锻炼;忽视体育学习方法的学习与体育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学生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进行体育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着教师转,围着教材转,教师一板一眼的教,学生亦步亦趋的学,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严格的课堂教学纪律的约束下,学生“神顺而心违”,成为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容器,课堂气氛沉闷,严重的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八十年代以后,虽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但已开始大多还停留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层面上。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全面推行了素质教育,它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教育,也是一种发展个性的教育,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如何,主要看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和个性的培养与完善,这样就从理论上为主体性体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体性体育教学的实践,早在1995年原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就提出了“自主选择(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三自”体育教学模式。此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主体性教学的教改试验就在全国中小学蓬勃开展起来了。

二、当前在《新课标》下实施体育教学的主体性存在的突出问题

1、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和学对立起来,忽视与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受“教师中心论”的影响较深,重教轻学,教师对学生管得太多,统得过死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近几年来有些体育教师却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提出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中心”;要“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学比教更重要”;应当“学在前教在后”;要“由导学式教学转变为学导式教学”;要“由传统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等。

主体性教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决不能贬低和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教育所施加因素的影响。在学校体育实践中,特别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教法手段、运动经验、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解以及课前的准备等,都要先于学生和优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持和主导的作用,古今中外,任何课程的教学无一例外。人为地把教和学割裂开来与对立起来,提出谁比谁更重要和以谁为主,是不科学,不可取的。

2、  分强调学生的主体需要,忽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只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而忽视学生的主体需要,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需要改变。然而,目前在实施主体性教学中,却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那就是只讲学生个体的体育兴趣与体育需要,而无视乃至排斥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最突出的是,近年来有些体育教师把自己对学生体育兴趣与项目排序的调查结果,作为确定体育教材的唯一依据。例如: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耐力跑缺乏兴趣,因此,就主动取消耐力跑教材;又如,调查结果显示,田径项目排序靠后,于是就认定田径项目不宜选作体育教材;再如,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学生认为队列练习单调、枯燥,于是,有认定队列练习无论如何不能选作体育教材。如此种种,学生的体育兴趣决定一切。

3、  分强调主体性教学,结果把它变成了“放羊课”

有些体育教师片面认为,实施主体性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喜欢练什么就让他们练什么,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于是教师就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对学生放任自流,把主体性教学变成了“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课”。

放任自流,表面上看来似乎弘扬学生的“主动性”,也许学生确实“玩得很高兴”,但却无法使学生学到必须学到的体育知识、技能,无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有效的全面发展。而且还用以导致学生认为“体育没有什么可学的,教师没有什么可教的”心理,以及形成一种不虚心求学的态度,从而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体育教学。

三、体育教学在《新课标》下解决主体性教学的有效措施

1、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性是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实施主体性教学必须明确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教学群体的主体,又是教学个体的主体,作为个体的主体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为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积极的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  主体性体育教学必须注重因材施教,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它们的个性各不相同,学习方法千差万别,如果教师仍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将学生规定在某个统一层面上进行教学,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年龄和心理特征,针对它们不同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特点,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不能强求一致,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学生水平得到提高。教学目标不仅要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便利之门。因此,教师在学习方法指导上针对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并行之有效的手段与方法,真正做到“善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练习时都有成功感,继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由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转变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主体性体育教学必须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是可能有效和成功的教育。要保正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就要提供可能学生选择的内容。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在教学中安排选择性学习活动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的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使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更换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

4、主体性体育教学必须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我们现在的一些体育课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气氛沉闷,统得过死,在一定成都上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极大的妨碍了主体性体育教学的实施。因此,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主动积极的,心情愉快地进行创造性体育学习和锻炼,主动性才能得到张扬和发展。这就需要:

(1)尊重学生。传统的教育观主张“师道尊严”,教师指挥一切,控制一切,学生只能循规蹈矩,不能越“雷池”一步。要消除师生间这条无形的鸿沟,教师应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一员,尊重、欣赏、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其人格。

(2)沟通感情。人与人之间心理相容时,一方的行为就能引起另一方积极地反应;不相容时,一方的行为就会引起另一方的消极反应。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必须尊重“真实”、“接受”、“理解”三原则,表里一致的真情实感是师生情感交流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时常进行换位思考,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感受学生的思想、情感,并把这种理解、感受恰当的传导给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知己、是朋友、是伙伴,这样就会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3)控制情绪。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境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前提基础。首先教师不能把自己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对课堂上的偶发和突发事件做出冷静的处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遇到矛盾时能够冷静地思考,既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又主动地与教师交换意见。

a)         主体性体育教学必须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裴娣娜教授认为,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体育手段多种多样,体育形式千变万化,统一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统一方法又可以实现不同的目标,从而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关键是体育教师要改变那种按统一口令进行练习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创造性学习的舞台。例如:“绕杆接力比赛,只规定总的距离,绕杆的数量即可,在规定的距离内标杆与标杆的间隔距离如何确定,交给各组学生自己去研究决定,教师只提醒:“注意标杆的设置要有利于速度的发挥”即可。其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体育就是在创新中产生和发展的,没有创新就没有体育,而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来培养的。但是,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的现象,却比比皆是,这样,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当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创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体育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学习。

学生的创新不一定每次都是成功的,稀奇古怪乃至荒诞不经的现象必然会经常发生,教师千万不要随意批评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要多加鼓励,并给予必要的启发及创新方法的指导。(完)

 

 

 

 

 

作者简介:王明强,出生于1967年2月21日,本科,中学一级,研究重点在于对体育教学及训练的探索,撰写的论文曾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赖天德著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2)《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毛振明著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

(3)《如何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

作者:郑华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