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兴趣的思考和尝试


            早在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社会的发展应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把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如何使学校体育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然而,在目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与“人的终身发展”不和谐的因素,最突出地体现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淡薄,其主要表现有:
            一是学生喜欢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现在的学生好动,吵起来追追跑跑,不亦乐乎,一旦到了体育课上却没了劲,或者自己搞点活动还有点劲,一到体育课上对规定的练习、任务就没有了积极性。
            二是除了几个足球迷外,真正能参与到日常体育活动中的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即使是足球迷,可能也只停留在电视观看上,对球星、球赛虽可以作肤浅的评头论足,自己却不会去参与,也难以有欣赏品位。
            三是把体育当作一种被动的不得不做的任务与负担。如果没有考试,可能连最起码的活动也不乐意,一旦出了校门,可能就不再对体育有什么兴趣。有这种应试的观念在,就是在学校也难以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难以养成体育活动与欣赏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四是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认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浪费时间。教师、家长、社会对学生考高分上大学寄予厚望,而非高考课目的体育认为可有可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殊不知体育锻炼能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作业布置量非常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无法抽身于体育锻炼,也就谈不上兴趣培养。
            我们还可以看看在校学生的家长、长辈,他们往往也因为没有在年轻时重视体育活动,没有养成良好的能力和终身的兴趣,要么在繁忙的工作中不晓得用体育活动来调节自己的身心;要么等自己的身体不行了才勉强出来活动活动;要么凭着年轻以为自己很壮实,把本可以用于陶冶情操的体育活动时间用来打牌、搓麻将;而家庭成员的一员如妻子对体育的“毫无感觉”,往往还会因为对爱好体育的成员如丈夫“不可思议”而引发家庭矛盾。家长不爱体育,加上“希望孩子考个好学校”的观念,对孩子的锻炼就不理解不支持乃至强烈反对。一方面拼命为孩子买各式各样的营养品补身子,一方面却不晓得让孩子参与锻炼来强身。他们只晓得体育只是“玩玩”、“消遣”,不晓得体育也是一种身心调节,不晓得体育还能提高一个人的文化品位。
            如果我们现在的学校体育还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终身兴趣,并让他们在这样的兴趣下,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若干年后,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比他们的长辈还要缺乏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因为他们的长辈好歹还可能下过乡,吃过苦,经过体力锻炼,也有一定的意志,而他们的下一代缺少活动和意志磨练,近视眼、颈椎病、心理压抑等,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他们将更加难以适应。随着人们闲暇生活时间的增多,不懂得体育的人,生活也会更加枯燥。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当今的学校体育,应着力培育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应该是人们成长过程中特别是青少年阶段所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兴趣。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这种兴趣往往受到压制。从学校体育的角度看,因为面对的是青少年学生,体育兴趣主要是指学生们关心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对体育“心向往之”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它不是一时一地对某个活动的“心血来潮”的冲动,而是稳定的具有强烈指向性和动力性的心理特征。学生有了这样的兴趣,就会经常地身不由己地关注与体育有关的新闻、人物、事件和各种赛事,会产生一种乐在其中的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欣赏的欲望,使对体育的认识和体验有利于促进人格的完善和终身的全面发展。
            下面结合日常体育教学的一些尝试,谈谈体育兴趣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一、多方激励,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学生升入高中后,都有一种新鲜感,在各方面都有一种“重新做人”的感觉。高中的体育课是怎么样的,苦不苦,有趣不有趣,这些都是他们关注的。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不少教师怕学生不听话,第一堂课总是扳着脸讲体育课的规矩,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学生听听高中的体育课不过就是多年来“领教”过的东西,心理上就有了抵触情绪,这样要想培养兴趣是困难的。
            针对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在高中体育教育起始中,想方设法使学生对体育有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意义是深远的。
            1、名人激励。
            向学生介绍一些体育明星的成长历程和辉煌成绩以及轶闻趣事,如篮球名星美国的乔丹、奥尼尔,足球名星巴西的罗纳尔多、英格兰的欧文、贝克汉姆。特别向学生介绍我国奥运会冠军的辉煌成绩和他们为国争光的奋斗足迹,如乒乓球名将邓亚萍,跳水名将伏明霞、田亮、熊倪,举重冠军我省运动员占旭刚,以及我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得主许海峰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提问或请学生来讲他们所熟悉的名星趣事,还向学生宣传知名人物重视体育锻炼身体的事迹,如毛泽东喜欢游泳,生前曾十三次游过长江,还曾游过湘江、钱塘江、珠江和北戴河等大江大河,1974年81岁高龄的毛泽东还在湖南长沙游泳馆游了五次。毛主席生前不仅喜欢体育活动,对体育活动很有研究,在青年时期就写了一篇《体育之研究》的文章发表在1917年的《新青年》上,其观点对我们现在的体育教学还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韩国总统金泳三虽年逾七旬,但他对自己的健身丝毫没有放松,每天坚持跑二十分钟,游泳十分钟。贺龙元帅在抗战时期冒着炮火硝烟组织体育活动在战斗间隙还组织篮球赛,他的“战斗篮球队”在当时很有名气。
            2、健身佳话。
            利用自已学校身边经常参加锻炼的生动事例鼓励学生,如我校的一位体育教师,年近退休,坚持长年体育锻炼,每天早上打太极拳,身体很结实,上课示范动作清楚利索,精神饱满;我校高一年级组长每年坚持冬泳,精力充沛,担任三个班英语课教学,英语教研组长和班主任。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反方面的事例,
            如一些大学教授,科学家英年早逝的现象,树立炼好身体为社会作出自己更多贡献的理想。只有自己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把身心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这样把体育锻炼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并能长时间的保持这种兴趣。
            3、体坛趣事。
            通过对体坛趣事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从六十九年前刘长春一人独闯奥运会,到四十九年前新中国体育健儿把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擎起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上空,到十七年前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一枪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零的突破。在理论课上根据课的内容及学生的情况,向学生介绍一些体育趣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足球知识时向学生讲述“足球与战争”的故事,1969年,洪都拉斯与萨尔瓦多为争夺参加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比赛资格,两国足球队在绿茵场上展开激烈的角逐。因为球场上一方球员犯规,双方球员发生了争执,动脚又动手。场上球员拳脚相加,场下球迷也失去理智。一方甚至喊出了:“打倒洪都拉斯!”的口号,另一方也不示弱,高喊:“叫萨尔瓦多滚出地球去!”事后,球场风波惊动了两国政府。6月26日两国断绝外交关系。7月14日萨尔瓦多用大炮坦克开道,出兵大举入侵洪都拉斯,4天之内侵占了400多平方公里土地。迫于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和强大的舆论攻势,到7月21日,双方完全停止军事行动。而这场战争造成了3000多名无辜者丧生。还有1912年瑞典斯德歌尔摩奥运会上的“索普冤案”,1956年第十六届墨尔本奥运会上苏联单浆划艇选手伊万诺夫异常兴奋“金牌落水”,马拉多纳“上帝之手”等趣闻轶事。
            4、未来体育。
            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人的自身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身心健康是人们的第一需要,未来体育将以健身和休闲体育为主要内容。未来社会一方面竞争日趋激烈,在工作中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的脑力和体力;另一方面随着双休日和各种假期的增多,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加。参加体育活动成为人们的一种需要,也将是一种时尚。有鉴于此,我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中,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
            二、多维改革,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
             1、精心备课,改变教师形象。
            既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有严格要求但平易近人,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觉得体育老师有学问,懂技术、会指导。对体育的接受往往从对教师的接受开始。所以要求体育教师一开始就要以亲切自然的表情、认真而谦逊的态度,体态端正、衣着整洁、落落大方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用热情洋溢的语调向学生问好。在教学中教师讲解要简洁,语言精炼,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根据教材情况可编一些通俗、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口诀等;教师的指导语,一要准确,说中要害;二要用积极性语言,挖掘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给学生以鼓励、赞许、肯定。同时还要具有海纳百川的心胸,善待包容每一位学生,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多一点沟通与交往,少一点架子与对立;多一点肯定与鼓励,少一点轻视与批评;多一点疏导与宽容,少一点禁令与责罚。在学生练习中发现错误,耐心指导,拉近与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关系是改变教师形象的基础。
            改变教师形象要树立为育人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无论是教材的选择或是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学组织,队伍调动等都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发展。如夏天在列队时学生背向太阳,教师面向太阳,冬天学生面向太阳,老师背向太阳。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关系;拉近师生之间距离,融洽师生感情,不但使学生敢说、敢练,无拘无束,而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怕失败,大胆练习。为了鼓励学生大胆练习,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练习,共同参与。这样使学生克服“身顺而心违”的现象。学生在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课堂上教师的鼓励,师生的共同参与将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使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倍增。
            2、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还需要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的任何方法如果常年不变,不管一开始有多大吸引力,到后来肯定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在耐久跑教学时如果让学生经常围着操场一圈一圈单调乏味的跑,学生练习几次后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从此对耐久跑丧失兴趣。所以在耐久跑教学中可采用穿插图形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采用越野跑,走跑交替,有条件还可以采用定向运动方式进行耐久跑练习等。在教学中经常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觉得意犹未尽;在众多的教学手段变换中,游戏和教学比赛是经常采用,并且应用面广。如在快速跑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进行30米跑、50米跑、100米跑等,这样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精神;采用一些游戏,如“抓尾巴”、“背向听哨声追逐跑”或采用接力跑比赛等。这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使用适当的游戏或比赛,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方法变换虽然很多,但更多的是各种教学方法组合的变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变换教学方法,还要经常变换教学方法的各种组合,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使用多媒体和配乐等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有声音、图象、动画等,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运用多媒体教学比教师单一讲解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教学意图和动作技术。但运用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所以运用时要根据地教学内容和教学地点适时运用,如体育理论课教学,体育馆内的一些教学;不能不分内容,不分场合过多过滥地使用。同样适时恰当的音乐配乐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松身心,调节情绪;一般在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以及情景性教学内容中,使用音乐效果很好,会提高学生兴趣。
            3、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参与能力。有了能力,会有成功的享受,就会乐意参与,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
            我们在高一新生中发现有的农村初中考上来的同学,由于他们初中时一般只练中考项目,没学过篮球不会打篮球,到高中后,课外活动只好在球场边看其他同学打球。根据学生这种篮球运动能力缺乏,而不能参与篮球运动的情况,我们按篮球水平的高低进行分层次教学,对未学过篮球的学生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首先让他们学会“打球”,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机会,逐步在参与中提高。在其它项目教学中也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如在上
            “后滚翻”时,有的同学由于身体较胖或其它原因翻不过去,那么先让她们在斜坡上从上向下滚翻,并给予一定帮助;翻过后,降低坡度,再进行练习,让学生再努力,再次体验成功。在足球教学比赛中,让为了学生体验进球时的成功喜悦,可以不设守门员或将球门放大,降低进球难度。在跳箱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可先采用“山羊”代替,并逐步拉开踏跳板距离,或降低箱的高度,先练四节,再到五节,最后加到六节。这样学生觉得自己能做,能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即使下了体育课,即使出了校门,也会自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三、多方合作,确保兴趣培养的顺利进行。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单靠体育教师“独家经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效果不好,能依靠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那么肯定事半功倍。
            1、  与学校有关方面的配合与合作。
            体育兴趣培养,需要有一个体育文化氛围,在创设校园体育氛围过程中,有些工作不是体育教师力所能及,要争取学校其它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如得到政教处配合,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每天播放体育新闻,定期播放体育专题节目。每年开展文化体育艺术周活动,在活动中,组织各类体育比赛,体育辩论赛,开设体育讲座,安排体育欣赏,扩大学生参与范围。我们每年与各年级组配合,开展各种小型体育竞赛,如班际跳绳比赛,拔河比赛和年级球类联赛等。与校卫生室合作开设体育、健康、卫生知识展。与教务处配合组织运动队和兄弟学校开展校际比赛。与学校工会、团委合作开展师生友谊赛。与图书馆合作,多购置有关体育的图书、期刊供学生借阅。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体育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体育活动,参与体育活动。
            2、  与班主任和其他文化课教师的配合与合作。
            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一般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多,对学生具有较大影响力,班主任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也会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很大影响。体育教师与班主任老师配合利用班队活动组织一些体育内容的主题班会,如有的班级在申奥过程中组织了《2008——北京》、《北京,我为你加油!》等主题班会;还协助班主任开展一些班内小竞赛,如班级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等一些小型活动。在重大体育活动时可与语文教师合作组织征文等活动,如我国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时的“相约北京”
            征文活动。多关心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多与文化课老师交流,也可使他们积极支持体育活动,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活动后被文化课老师“骂”的情况发生。
            3、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学生是家庭的一员,虽然高中学生没有小学生那样依赖家长,但家长的体育意识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阐述“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要求家长重视子女的体育锻炼,我们还利用校运动会组织家长观摩,以增强学生家长的体育意识。
            与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开展假期体育活动,我们在学生放假时,给每位学生发一张学校、社区联系表,要求学生在放假后第二天到社区报到,第二学期开学时,由社区居委会填好各栏目交学校,其中有一栏是参加体育活动及获奖情况,今年暑假我校城镇学生中有80%以上参加社区体育活动,有一部分学生还在社区组织的比赛中获奖。另外体育教师参加到社区体育活动中去,为社区体育活动充当义务辅导员。
            由于体育与学校其它方面以及家庭、社区在育人这个总目标上是一致的。所以体育教师与学校及社会各方的合作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关系,是共同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条件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过程,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利用体育这个载体进行育人的过程。
            以上是笔者粗浅的认识与尝试,体育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因为个体的差异性,在现行教学条件下,许多工作难以到位,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在这方面有所松懈的借口。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为了国民的基本素质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能为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多做点什么,我们当努力为之。
            
            
            参考文献:
            1、张耀祠、毛卓• 游泳池内外的毛泽东·体育文化月刊•1997年第1期
            2、曾有情 • 足球与战争 • 体育文化月刊 • 1999年第11期
            3、刘红 • 外国元首的体育情结 • 体坛纵横 • 199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