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南京市六合区八百桥镇初级中学   张红军

[内容摘要]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体育课堂教学任务之一。但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其往往很容易被广大体育教师所忽视。一堂课下来,学生往往能掌握所学技能,对所学技能有较好的动作反应,但对技能之中所含的理论知识往往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学技能,并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而是直接观看示范去机械模仿。再加上老师专业认知的表述,一般学生很难有兴趣去听,或根本就听不懂。这就造成了技能与认知的严重脱节。体育所涵盖的理论知识,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体育文化。纵观古今,体育技能不能脱离其文化而单独存在。结合新教材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去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提高课堂效果切实大有益处。

关键词  认知能力   学习能力    体育教学

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体育课堂教学任务之一。但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其往往很容易被广大体育教师所忽视。一堂课下来,学生往往能掌握所学技能,对所学技能有较好的动作反应,但对技能之中所含的理论知识往往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学技能,并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而是直接观看示范去机械模仿。再加上老师专业认知的表述,一般学生很难有兴趣去听,或根本就听不懂。这就造成了技能与认知的严重脱节。体育所涵盖的理论知识,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体育文化。纵观古今,体育技能不能脱离其文化而单独存在。针对这种现状,本人在初一体育教学中,结合新教材展开了有益的尝试,使学生在认知基础上发展技能,在技能上,提高对认知的理解,使学生技能与认知相辅相成,同时发展。现分别陈述如下: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江苏省洋思中学成功的教学经验模式。它在发展学生认知能力方面,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地位。

    初一新教材内容生动活泼,结构新颖,图片资料也大大增加,并且采用多元并进的主栏与启发性的补充辅栏相结合,结构创新,提高体育教科书的可读性。这就为学生的自学创造了条件。为此,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布置课外作业时,就要求学生对将要在下一节课上的教材进行系统的自学,并布置自学提纲和自学思考题,要求学生尽量通过自学,能牢固掌握其内容的知识体系。在以后的教学时,只要老师适当提醒学生就能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内容,去体会、思考并校正自己的动作与动作要领之间的差别,从而达到纠正错误动作的效果。初一学生不可能有较多的体育理论与实践知识,上课时,光靠老师的讲解,多数学生听得似懂非懂,哪还能谈得上有时间与能力去体会动作。因为体会动作,要在先知到或懂得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让学生先自学有关理论与实践知识,然后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学生学习技能的速度大大加快,且错误动作也随着降低。这是因为相关的词,能够引起相关的词。而动作技能是受意识支配的复杂行动,它是在第二信号系统参与下,受了语言的刺激后在第二信号系统中所建立的暂时联系,这种联系的建立,可以从第二信号系统扩散到第一信号系统(a)。 同时,学生知识的认知能力能大大发展,在学生自学过程中,通过知识内在的连贯性,能丰富学生动作想象力,并发展学生思维创造力,在课中有的学生能创新一些新的练习方法。运动原理、运动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认知能力有机结合,并一起发展与提高。使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由“主从型”为“合作型”,“被动型”为“主动型”,“传授型”为“进取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关问卷及对比表明,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效果要优于没采用的。

    二、遵循认知发展规律,提高认知的实效性

    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期向高潮期过度阶段,身体在迅速发育,认知能力也在迅速发。为此,结合新教材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去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提高课堂效果切实大有益处。一般来说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现分别说明如下:

    A:感知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各种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样是从感知开始的,各种感知能力的发展,是形成运动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从主观因素方面来看,学生的主观状态是影响人们感知质量的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

    (1)知识经验越多,感知形象也就越迅速,越完整,越深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联系初一学生在小学时已学过的知识经验,使其能更迅速、更完整的感知事物,加速对知识、技术动作的理解。例如:快速跑教学时,应从小学的相关跑的动作讲起,逐步过度到初一新教材中的跑姿。

   (2)感知的目的和任务越明确,感知也就越主动、越全面、越清晰。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时,要向学生把看什么、听什么的目的和任务交待清楚。初一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更应突出目的和任务,语言精讲目的要明确,以吸引其注意力。

   (3)个人对感知对象的态度,也是影响感知效果的重要主观原因之一。学生对感知对象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取决于感知对象是否符合一个人的兴趣、需要、情绪状态等。如果学生对感知对象有兴趣,他就感知得深,反之则相反。因此,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生理特点,并结合多数学生兴趣爱好,有针对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B:思维能力

    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成中,学生的思维必须处于积极状态,没有积极思维活动,运动技能动作的科学概念就不能很好的掌握,动作质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积极的思维活动能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

   (1)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从已知到

未知,以科学概念武装学生。思维总是从已知到未知,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基础上去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一个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技能就越熟练,思维就越灵活,判断就越准确。任何运动计术都是由一系列科学概念组成的。所谓掌握知识,运动技能,就是掌握科学概念及其体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逐步以科学概念武装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乃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像教材中的术语和一般专业用语,一开始可说的通俗一些,以后尽可能的术语化,让其慢慢习惯。

   (2)正确提供多种直观材料,从具体到抽象,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在直观材料的作用下(例如:挂图或示范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头脑中会形成丰富的感性认知。感性认知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思维活动又对感性认知起指导作用。在具体教学中,多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活动,直接或间接获得更多的材料,从具体到概括,在充分增加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掌握概念。例如:多面的示范,逐面的讲解动作要领,有利于学生直观性思维的形成。

   (3)丰富学生的语言。人脑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进行的,主要是借助语言进行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用词准确恰当,说话语句完整,前后语言要连贯系统,层次要分明有条理(b)要求学生回答老师提问语言要精练、干净、利落,并注意点评学生言语上的各种毛病。

   (4)创造问题情境,把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统一起来。思维的具体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审时度事,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有关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初一学生,生性活泼思维积极。只要善于组织、引导,就能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C:记忆能力

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离不开记忆,在体育教学中,记忆是巩固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唯一心理因素。人的记忆力和其它心理能力一样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教学、训练的影响下还可以达到迅速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培养:

(1)遵循记忆成功的有效条件。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记忆的任务、目的明确。在体育教学中提出的认知任务、目标时,应指出那些内容必须记住,以便初中生能有目的去识记。2.识记时的积极性。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注意力,调动初中生的激情,排除记忆干扰能力。3.丰富的知识经验。4.讲就记忆卫生。

   (2)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科学的记忆方法将使记

忆效果“事半功倍”。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可采用:1.趣味记忆法。采用与同半比赛引起兴趣,激发记忆。2.歌曲记忆法。把记忆内容编成顺口溜,让学生朗朗上口容易记住,例如:初一途中跑的动作可以说成:两臂体侧用力摆,眼看前方跑直线。3.数序记忆法。用数字将动作要领串连起来。例如:排球垫球动作要领可为:一夹,二插,三提,等等。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发展,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高是明显的。通过近一学期体育教学显示,及有关测试调查显示,所教的初一学生体育知识掌握牢固,在课中的认知能力表现较好。其认知能力要好于其它班级学生,对动作要领能做到“脱口秀”的程度。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在改革。学校体育必须使学生全面发展。重技能的习得更重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必须注重其人文性,力争做到技能与认知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和体育思想。那么,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就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a:<<运动心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1年 2月

       b:<<儿童体育心理学>> 丁忠元  明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