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促使我们的教育去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应教育。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论和世界观等。“个性化”教学就是以此为切入口,把体育分项教育与具有个性的教学二合为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体验到他是成功的。依据学生发展的需求、社会需要需求以及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发展需求,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材内容,整合学校的优势资源,使学生、社会、学科三本有机结合,把小学的体育打造成质量上乘的课程。从而使我校体育新课改真正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达到培养孩子自信和健康的人格,实现“健康第一”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个性化教学  单元独进  变相娱乐  实践   研究         

 一、创建个性化教学的价值取向

小学体育教学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实验的推进,面对全新的教育理念,面对全新的教材,有一些教师出现了迷茫、困惑、苦恼的现象。许多教师找不着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在熟悉新课标,深入了解素质教育后,发现主要原因是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教学思想如何转变成教学行为不行,技术动作中如何教与学不明白等等。

1新理念下个性化教学的提出

1.1对传统体育教学思考

在新的课程改革之前谈到体育课教师如何教,想必教师们都会随意地谈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无非就是两大步.第一步是备课,第二步是上课。如果我们再细化一些,备课包括括哪些方面?得到肯定的回答:一是备学生,包括了解学生情况,比如男、女生人数,体育骨干情况;二是备教材,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选择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和措施,编写教案。上课的几大主要环节是哪些?一是场地和器材的准备,二是合理有效的准备活动,三是基本内容的学习,四是放松练习,下课。应该说,这些回答概括了我们传统体育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思路。从这些教学环节上,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体育课只是一种体能训练和技能学习的运动训练模式的课,这对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1.2 课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明确目标和任务。体育是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的要求愈加切。本课题即是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入手,使学生通过高段个性化的学习,能够掌握和突出一、二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1.3  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根据新课程的体育教学功能和目标,结合小学高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体育教学自身特点,提出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发展学生体育特长”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让学生从自己原有的体育基础和兴趣出发,在球类、田径、综合等项目范围内自主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为此,在教学中摸索一种既能满足学生心理上的要求,又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技能、技术的教学方法,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并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性。也为具体实施教育部推出的“2+1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新的课程标准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给教师带来了发展的机遇。面对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材,我们应该如何教呢?通过本人对小学高段体育个性化教学实践研究,认为对新理念体育教学价值很大。

2 对小学高段体育个性化教学内涵的解读

2.1.个性化教学的认识

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学校体育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师资条件,开设球类、田径、综合分项教育内容,在高段年级范围内供学生选择组班上课,并按学期(特大单元)重新由学生自主选择组班,通过单元独进、变相娱乐组织教学,分别由不同个性教师的个性特长为指导,设计具有个性的教学,从兴趣入手,拿起激励的武器,展现学生的个性,在一个民主、轻松的氛围中实现目标的一种二合一的教学。简而言之是体育分项教育与具有个性的教学的融合体

2.2 把握理念内涵,建立个性理论

课程标准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总是对学生发号施令式的灌输知识、讲解技能,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和机械模仿的状态。而新的课程改革把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改变过去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旁观者和听众的现象。教师要掌握体育生理、心理、卫生等有关常识,把平等、自主、互动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让孩子们乐此不疲。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创造,通过实践,体验失败、品味成功。教师采用体育分项教育与具有个性的教学。适时加以引导,变换组织方式,不但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个性教学的具体操作

怎样教出个性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个性化教学在内容的个性内容的设计上已有很好的体现,这需要教师具有个性的指导,教学的个性按排,创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组织教学方法。

1个性的组织教学方法

新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虽淡化技能的传授,但并不是说不传授技能;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也注重教师的指导。个性化教学就是以此理念为导向,创设 “单元独进法”和“变相娱乐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具体分析如下:

1.1“单元独进法”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组织教学方法。它主要是以单项教学内容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教师授课,学生练习,评议考核形式组成,使学生较系统、正确掌握单项式技术。如:田径组的加速跑技术,球类组的篮球运球技术,综合组的体育游戏中某种技术等等。

1.2个性化教学其目的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单项技术。因为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第一 信号的反应能力较强,而对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应能力较差。所以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动作泛化、技术不定型现象。而“单元独进法”有利于教师通过连贯的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动作技术,使学生反复练习,改进、巩固、提高,直到学会掌握。

2以兴趣为突破口

    要实现以兴趣为突破口,彻底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心甘情愿地跟着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走,在一种民主、轻松的氛围中实现目标。设计具有个性的教学,使活动内容变相娱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从兴趣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的导入部分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好的新课导入,不但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让他们带着这种求知欲,主动地、积极地探讨问题。这对于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情景导入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步骤;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去探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景,为目标的实现做了很好的铺垫。

    2.2形成志趣,提升学生的锻炼意识

兴趣有三个阶段,兴趣——乐趣——志趣,志趣是兴趣的最高形式。新的课程标准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中强调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如何通过我们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形成志趣,提升学生的锻炼意识,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提升,也是对学生锻炼行为的提升。

3.拿起激励的武器

课学的激励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利于矫正学生原有的不良行为。激励是最有效的评价方式。

3.1目标激励法

    为学生设置跳一跳、加把劲、改一下方式就能够达到的目标。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给他带来希望,促使他不断努力,向自己的目标靠拢。这样的目标,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如:“动作不错,如果腾空后头仰得轻一些,你的动作会更漂亮。”“你出手的动作很漂亮,我看很快要超过老师了”等等。

    3.2 榜样激励法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不但具有示范性、生动性和亲切感,更具有挑战性。有了榜样,不仅给自己确定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更给自己树立了无比的信心和勇气,而且榜样是我们身边最亲密的同学,说服力大,号召力强,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强的震撼力。如:“王垒同学的动作真棒,让他给大家做一个示范好不好?”“某某同学真是好样的,动作如此漂亮,值得大家学习!”

    3.3 比赛激励法

    小学生都喜欢竞赛、比赛类的体育活动。在这类活动中,不但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与体育道德。这样的比赛既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更可以是多个小组同时进行的。但我们在设计比赛项目的时候,应该把体育精神与道德修养渗透其中,使学生在比赛中不仅能够得到身体的锻炼,更能够得到情操的陶冶和人格的升华。如:“比一比,看一看,看谁做得最规范”“千万别放松,胜利属于你”“贾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等。

    3.4体验激励法

    体验是获取知识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活动,才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品尝成功的喜悦,由成功的喜悦所引发的激励机制会促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如:“勇敢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谁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谁就是最勇敢的人!”“成功就在你眼前,再加一把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