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个性心理发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读《发展心理学》一书心得

[摘要]初中阶段又称青春期、少年期。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年时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随着初中生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及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学生的个性心理对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人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完善学生的统一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间关系、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等方面运用个性心理学理论进行辅助教学,目的在与于探索出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适应教学改革新的路子。

[关键词]初中学生,个性心理,发展,体育教学,运用

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对个性下了定义:“决定了人独特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个性是由生物因素、心理,社会经验和个性倾向等结构组成的全面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不能离开活动”,人的“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大力提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具有深刻长远的影响,实际应用价值很大。如何应用心理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并具有本课程特点,应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的方向,

体育课中,青少年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在一个较为广阔的领域中尽情游戏、运动、竞赛,他们的个性即可以充分地显示,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成功地诱导主体积极有效地投身于体育课程的学习活动、完善练习过程、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是每个任课教师梦寐以求的境界,同时也反映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掌握与应用初中生心理学,根据体育课程特点,采用优化的教学设计和各种教学模式,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是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方法。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各种心理因素影响。因此,教学中教师熟练运用心理学原理是至关重要的。对此本人从四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要达到身心和谐,就必须完成心理整和过程。初中生随其身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许多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在心理整和上出现了暂时的混乱,结果导致了他们不能很好地在短时间内适应自己、接纳自己,出现了一些消极心境增加了许多烦恼。本身由于主客观原因所造成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害怕做出的身体练习别扭好笑,在学习过程中不敢参与练习,敷衍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采用降低动作难度、加强个别辅导循循善诱,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另一方面应营造融洽轻松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心理定势;还可运用激励机制,对学生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必须要建立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和个体成功的运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以形成成功的期待----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真正自信的学生是“在自己的内心与自己进行比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2、完善学生人格

注重个性发展能完善学生人格。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再由于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学生兴趣爱好不一致,致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完善学生的人格。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多给学生关爱与尊重,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尽量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学习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增添勇气,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防止学生的孤僻怯懦培养良好的气质特点,塑造其统一的人格。

3、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间关系

进入中学后,初中生显示出与儿童时代交朋友团伙现象的许多不同特点。将情感的重心逐渐倾向关系密切的朋友,他们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并能保守秘密的朋友,因此他们交友范围逐渐缩小,初中生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是一个至两个。而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积极有利条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形式出现,人和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横向联系。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交往机会多于其它学科。体育教师在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可通过体育教学特点,创设明朗而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通过教学比赛和游戏教学,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友爱、民主合作、互相谅解、公而忘私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在从集体中摄取力量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学生之间的保护与帮助,分组练习等形式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形成友谊等等,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心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自觉、坚持、果断、自制构成一个人意志品质的四个基本要素。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过程,也是锻炼意志品质的过程。由于当前初中学生意志力普遍较弱,怕苦、怕累、意志力薄弱禁不起一点微小挫折,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比赛,游戏比赛等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包括生理、心理和环境),教育学生在遵守规则,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公平竞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接受挫折教育,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长跑教学,引导学生战胜自我,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准备活动时的队列练习保持自己的克制力,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坚强起来”。通过游泳教学引导学生具有征服大自然的勇气,敢于向困难挑战,培养坚强的毅力;通过跳高教学,引导学生勇于进取,培养学生坚定自信,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做到积极引导,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在条件艰苦的环境里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坚强意志是在千百件小事的锻炼中逐步培养出来的。经常在小事上注意锻炼意志,才能在大事上经得起困难的考验。

当今社会节奏加快,大众传媒无所不在,城市里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节奏快捷的社会里。然而,社会的发展在给城市青少年带来了欢乐、进步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困惑与彷徨。过早的成熟也加剧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因此,当前教育工作者普遍感到:现在的青少年心理承受力实在太脆弱,个性心理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新的问题,令我们措手不及。研究、探索这一新现象、新问题,加强心理辅导教育,并使之在青少年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学校教育教学中逐一渗透、运用。我们应具备奋发图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为青少年的明天更加辉煌而努力。

摘自:《宁波市幸福苑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