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阶段实施体育分项教学的研究


在高中阶段实施体育分项教学的研究

江苏省淮阴中学  于斌 

一、  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观一直统治着课堂,少儿教学成人化,教学过程的统一化、强制化,导致体育课单调、枯燥。这种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教学格局,严重挫伤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能力、态度、习惯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根据调查,有99%的学生喜欢甚至非常喜欢体育运动,但对过去的教学形式只有25.4%感到满意,57.1%基本满意,喜欢度与满意度相差甚远。究其原因,70%的学生是这样回答的:体育课上想学的内容老师不教,不想学的东西拼命教,所以就不想上体育课,只想自己玩了!体育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几个体育动作,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把课上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业余自我锻炼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只有变课内的“要我练”到课外的“我要练”,才能达到和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定的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无味,又苦又累,在这种情况下又极易产生疲劳或厌倦;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很多,但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从教学内容着手。学生凭爱好和兴趣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这体现出自主性,他们会自觉地从严要求自己,听从教师的正确引导,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投入体育锻炼之中,对自己选修的项目有自信心和责任感。因此,在中学阶段开展选修课教学,能给学生带来身心上的满足和愉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研究的背景

 1. 研究的理论背景

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本次体育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作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并建议在高中阶段重点学习一两项运动技能,发展熟练运用该项运动技能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关怀,为新世纪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与奋斗目标。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健康认识水平的深化和提高,建立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是学校而且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体育功能的拓宽,必将引起学校体育全方位的改革。

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根据实施素质教育,面向未来的需要,学校体育必须突破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从单纯的生物教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的多维教育观转变;实现从以竞技为主教学目标向强身健体、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及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的多元教学目标转变;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新型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必须与此相适应。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为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结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他认为选择性学习是激发兴趣和动机的前提,自主性存在的条件,是创造性的基础。所以,学校体育教学要尊重个性,让学生在运动项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都有一定的选择权,满足其多层次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才能驱动他们人人都运动起来,才能使体育教学真正属于全体学生。

2. 研究的现实背景

    通过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健康水平虽有改善,但是学生的健康状况仍令人担忧,身体素质处于停滞与下降趋势,缺乏抗挫折与适应能力,缺少竞争意识、协作精神、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等。

我国现在的体育教学,基本上从上世纪50年代就继承了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系统学习”的那套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主张两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5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这种教育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诸多弊端,必须尽快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为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在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回顾,我校实施了“体育分项教学课”的模式。因为体育教学的改革,课程改革是核心,所以从育人的高度,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体育与健康目标的改革和实践,体育教学必须呈现重育人、增健康,重健身、养身心,重个性、展特长,重学法、讲实效,重终身、养习惯的改革趋势。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高二年级实施分项教学的学生
 2. 研究方法:资料查阅,询问调查,实践研究,数据统计

四、  实施过程与分析讨论

1.    研究步骤:分4个阶段:

(1) 前期准备阶段(2000/9-2001/6):高一阶段主要进行身体素质的强化准备和多项运动技术的接触,使学

   生能逐步了解自身兴趣爱好和运动特长。
(2)分项组班阶段(2001/6-2001/7):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分班,组建各教学班。
(3)教学准备阶段(2001/7-2001/8):根据各分项班的具体情况,结合大纲制订教学进度,单元计划以及课时

   计划。
(4)教学研究阶段(2001/9-2002/6):按既定的教学进度、计划进行教学,学生完成规定的身体素质和专项 

   运动技能教学任务。

2.    按项目组建新教学班,选配班干部。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改为以5个自然班选项相同的学生分班授课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选一项,选项相同的学生组成学习班。分项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项目的选择性,这样势必导致教学组织形式的转换。原来一个自然班中由于个体的兴趣、爱好、能力、基础的差异性,学生根据课程设置自主选定,组成了以项目为中心的新教学班。如何组织管理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而且必须做好的工作,我们尽量引用原来的班干部,着重挑选组织管理能力较强和有高度工作责任心的,以及项目技术具有一定基础水平的学生担任班长、组长等职务,做好助手并参与管理。

3.    加强备课组的建设。在整个学校体育工作运行机制中,备课组的工作非常重要。在教研活动中紧紧围

   绕本学科项目的特点,注重教研氛围,开展教研课题。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针对

   性的研究,以及所反馈的导向性和倾向性问题及时地进行研讨。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教师要不

   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做到精益求精,教学计划的制定从年度、学期、单元到课时都要精心安排,

   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结合,选项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并重。

4. 教材内容求价值。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与现状,对原教材内容重复、容量过大、技术要求过高、统

   的过死等弊端进行了大胆地充实与删改,在教材编配上力求优化组合现代教学最迫切、最需要,社

   会最欢迎、最有价值,学生最喜欢、最投入的内容,并注意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特别注重对

   组合技术的教学,加大组合技术教学的比重,避免反复练习单一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我校选择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和健美操五个项目,同时还重视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每学期

   至少安排六个学时用于田径教学,旨在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及体育对生理、心理的良好

   影响,自觉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术和健身方法,指导自己参与锻炼,获得终身受益的储备,使

   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时代性、娱乐性和特长性,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5. 教法手段求优化。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新颖的教法手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最优化,应用启发性,创设教学环

境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反馈矫正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相结合,教学的整体性与学生的个性

相结合,知识的传授与锻炼身体相结合。只有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使激发的情感易于倾向爱好,促

使全体学生以积极地姿态、创造性的进入角色,然后发展到自觉表现的层面上。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注重身体素质练习与专项技术学习的结合,即专项技术练习与专项身体练

   习、一般身体素质练习的三者互相融合渗透;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自锻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形成。

   分班教学的第一学期以集体练习为主,第二学期以分组教学和自锻自炼的方式为组,教学形式较第

   一学期更新颖和多样化,重点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6. 学法指导求科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只研究教师的教法,不重视学生学

法的研究和探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学法研究,引导

学生学会学习。达尔文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体育学法指导是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法的传授与辅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

   学习方法。在学法指导中尽量抓住生理、心理特点的普遍性,注意不同气质类型的差异性,发挥主

   体的内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学习新广播操时,指导学生根据挂

   图进行模仿练习,在技术教学时,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根据动作示意图模仿,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

   分组练习时,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

   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布置适当的体育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

   炼习惯和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指导学生上网收集有关信息,使信息

   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7. 完善考核体系。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健康水平和促进身心发展,而不是象竞技体育

一 样,用“高度、远度、时间”等统一指标,去追求运动成绩和竞赛的名次。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

评估与评价,以学习态度和表现、进步程度为主。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慎重地考虑学

生的差异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有利于健康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发挥激励作用,学生

才能自发的追求更高的目标。同时采用教师和学生评价相结合,改变“千人一面,万人一项”的评

价方法,积极主张全面的、有特点的评价学生。

     通过考核促使学生重视体育教学的综合效益,根据不同项目的技术特点和身体要求,每个项目

  一般每学期安排2—3个考核内容(占50%),如第一学期篮球班考定位投篮和行进间上篮,第二学

  期考1分钟自投自抢、全场往返行进间上篮和两人行进间传接球;每学期安排2—3个身体素质的

  考核内容(占30%),我校每学年必考50米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立定跳远三项能

  反映学生基本素质的项目,理论采取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相结合的办法(占10%),另外学生个人

  出勤、表现、学习态度等占10%。采用分层次考核办法,期始测定基础水平,期末测验提高幅度,

  从宏观和微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不同层次的合理性。在考试中,不固定

  具体的考试时间,当学生认为可以达到考试要求时,随时可参加考试,学生对考试的心理压力明显

  降低,敢于考试善于考试的能力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