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忠仑公园导游词


厦门忠仑公园导游词

厦门忠仑公园导游词

忠仑公园散文

  忠仑公园在厦门,应该是无人不知。从忠仑公园西入口走进,迎面50米处是一座小小的山峰。山峰上,林木葱郁,枝叶交错。峰前矗立着三、四个巨大的怪石,其中一块略显方形的石上,写着“忠仑公园”四个楷体大字,字是红色的,在周围枝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沿着一条石径向怪石脚下走去,拐了一个弯,抬头一看,发现中间最大的那快石头上有摩崖石刻,上书“莲花峰”三个大字,下方有连江林焕章的记事题刻,右边有一首唐伯瑚后人唐崇坡的五言诗刻,诗道:“离乡三十载、趋省赞何哉。家国澄观日,金鸡颂曙开”。其左边有一块怪石,形态特别像鹦鹉,惟妙惟肖、生动传神,上有近代书法家虞愚的题刻:“鹦哥石”。

  鹦哥石脚下,是一块种满了花草树木的坡地,有花叶良姜、硫华菊、龟背竹、柠檬桉等,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就是柠檬桉了,一棵棵笔直挺拔的柠檬桉在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淡淡的柠檬味,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柠檬桉不仅美观,还有驱蚊的作用,很受人们的喜欢。记得当年在清溪中学读书的时候,校园里也种有很多柠檬桉,只是当时还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又因为该树会脱皮,便自作主张地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脱皮树”。它曾陪伴我度过了三年的初中学习时光,见证了我少年时代的快乐与烦恼!记得第一次在忠仑公园里再次见到这种树的时候,我竟有一种如见故人,倍感亲切的感觉。

  顺着石径朝东北方向走去,拐了几个弯,穿过一片空旷的草地,便走上了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道,水泥大道左边是儿童活动区,右边是一座高耸的山峰。在水泥路上大约走了二三十米,耳边隐隐可以听到有潺潺的水声,循声走去,拐了一个弯,发现道路右边有一条狭长的山涧。绿树浓荫下、一股活泼的泉水从涧崖上冲泻而下,飞花碎玉般地跳跃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瀑布。我情不自禁地伸手去鞠一把水,倾刻、水的.清凉便传遍了全身,顿时疲痨尽消、倍感精神!我不由地爱上了这里的水,便沿着涧边的石径向上攀登,山涧里长着一丛丛野生的麻芋、棕竹、葱兰等植物,阳光透过枝叶,星星点点地洒在幽幽的流水里,显得格外清幽。

  快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发现有一条带护栏的木栈道横卧在山涧之中,走上栈道,可以看到右边有一个天然的水池,池边长满了杂草,池水平静、碧绿,倒映着云影山峦,给人的感觉很幽深。继续往前走,大约在木栈道的尽头,右边有一个由竹子搭建起来的观景亭,结构精致、布局巧妙,给人一种玲珑之感。其色调风格,是那么的简朴、清新、自然,跟周围的环境也很搭配,丝毫没有突兀、违和的感觉。亭里的坐椅也是竹制,而且很长,游人或坐、或卧都很舒适。

  告别了观景亭,沿着一条高低起伏的石径向东走去,没多远、石径便开始顺山势盘旋而上,约爬了50米高,便到了山顶。山顶上怪石嶙峋、硕大无比,但大多数地方还是很平坦的,那里有体育设施和观景亭。观景亭设立在崖边,有两层,为重檐庑殿顶式结构,有木栈道通往二楼。站在楼上,视野极为开阔,近可俯视厦门城区,远可眺望山峦云海,是一个登高揽胜的好地方。在观景亭上歇了歇脚,感觉那里的山风有点大,怕着凉感冒了,于是便开始顺原路下山了。

  刚到山脚下,便被一群孩子的喧闹声给吸引了,声音来自于儿童活动区,循声走去,穿过一片龙眼林,便来到了一个雨雾缥缈的雨林世界,隐隐约约中,看到了一个由藤萝般形状的树根围构起来的廊洞,穿过廊洞,便是一条凌空而起的木栈道,长长的木栈道蜿蜒盘旋在林间,每隔一段空间距离,便设有一个茅棚小木屋。孩子们留连其间,宛若身处仙山云海之中,欢呼雀跃不已。

  从雨林世界往东走,依次可以到达投蓝区、射门区、探险索桥、沙坑、蔬菜种植区。蔬菜种植区是一片菜地,一垅一垅非常平整,种着花菜、白菜、波菜、包菜、萝卜、番茄等蔬菜,长势非常的好,每一种蔬菜旁边都插有一块标牌,上面写着XX菜,可以很好地向孩子们普及蔬菜知识。菜地右边有一堆稻草垛,不远处、还陈列着一辆手扶耕地拖拉机,几个孩子正围着拖垃机爬上爬下,玩的不亦乐乎。菜地最前方有一个小木屋,叫做观鸟屋,里面养着好多各色羽毛的鸟儿,正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在观鸟屋左边不远处,有一条长长的竹篱笆,竹篱笆呈弧形,围着一个池塘和一片草地,草地上有几只火鸡和鹅,或立、或卧,悠然自得。篱笆外,两个约三、四岁的小女孩,正在逗着里面的鹅玩,看到她们粉嫩童稚的脸上,露出好奇、开心的样子,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

  忠仑公园位于厦门岛东部,总面积约67万平方米,旅游活动项目,除了上面介绍的之外,还有迷宫、手印墙、嬉水区、相思林、荔枝林、桃花林等,在此就不作一一介绍了。可以说、忠仑公园是一个综合性的旅游公园,它不仅是植物的世界、也是动物的天堂,更是儿童们的乐园!

杨国忠与杨玉环

  杨国忠是唐朝时期的宰相,掌权时期独揽大权,专权误国,任用奸臣,导致朝纲紊乱。杨国忠是由杨玉环一路提携上来的,两人是亲兄妹吗?杨国中对于和杨玉环交好的安禄山又是什么态度呢?

  杨国忠和杨贵妃什么关系

  杨国忠杨贵妃两人是祖兄妹关系,两人同曾祖兄,关系很疏远,不属于直系亲属,杨国忠之前是一个市井无赖,品行不端,不学无术,吃喝嫖赌样样来,30岁的时候发愤图强,从军混前途,但是没有受到重要,后来被人举荐进宫,那时候的杨贵妃已经深得皇宠了,同时还有几位杨氏姐妹也受到了宠爱。

  杨国忠溜须拍马将杨氏姊妹们伺候的服服帖帖,还沾亲带故。杨国忠在杨氏姊妹的帮助下,可谓是顺风顺水,女人的枕边风比任何表现都好用,加上杨国忠把唐玄宗吃的死死的,这在朝廷中还有能抵抗他的人。巴结还来不及呢,于此同时杨国忠与朝中权贵互相勾结,这也奠定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

  志大才疏的杨国忠凭借杨贵妃之力,继任右丞相兼管财赋收支,权倾天下。而这时,安禄山的军政实力已十分强大,也不把杨国忠放在眼内。大唐最有权势的将领和大唐宰相之间的对抗已无法扭转,一个手握重兵,控制了北方和东北的边镇;一个控制着京师和朝廷,于是,矛盾便开始向对抗演变。

  实际上,玄宗虽然不过问政事,但也知道杨国忠是个草包宰相,所以,他宁可相信安禄山,也不愿意去相信杨国忠。杨国忠打定主意,要采取极端的手段,逼迫安禄山造反,以造成既成事实,取信于玄宗。这个不学无术的大唐丞相,为了一己私恨,开始把大唐带向一个苦难的深渊。

  此时,身在范阳的安禄山收到身在长安的长子安庆宗密报,得知杨国忠派人包围了自己在京的住宅,暗中处死了自己的门客李超,既恨且惧。唐朝廷再派使者来时,他总是以生病为由,不出门迎接。即使相见也是盛陈武备,戒备森严,如临大敌。此刻,玄宗已经开始坐不住了。种种迹象表明,他一向信任的安禄山并非是忠心耿耿的臣子。但思虑了很长时间,玄宗都没有采取任何军事上的防范措施。安禄山本来一直感激玄宗的厚遇,想等玄宗死后作乱,但见杨国忠一心在置自己于死地,觉得已经危在旦夕,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起兵谋反。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说安禄山造反是杨国忠逼的。

  安禄山造反是杨国忠逼的

  天宝十一载(752)十一月,李林甫病死。志大才疏的杨国忠凭借杨贵妃之力,继任右丞相兼管财赋收支,权倾天下。而这时,安禄山的军政实力已十分强大,也不把杨国忠放在眼内。杨国忠没有能力控制安禄山,便只能对玄宗说:「安禄山威权太盛,必为国患。」

  可玄宗不以为然,他安抚杨国忠说:「禄山有禄山的权,你也有你的权。你们二人,一个主内,一个管外,互不相犯。再说你们都是我的左膀、右臂,相互间理应精诚合作,共商大事!」

  可杨国忠并不死心,一心要对付安禄山。天宝十二载(753年),杨国忠又屡次在玄宗面前提到「安禄山必反」。玄宗仍不相信,杨国忠就煞有介事地说:「陛下若不信臣言,试遣使征召禄山,看他敢不敢来。」于是玄宗就派使者征召安禄山。

  安禄山因提前得到留在京师的耳目的通报,所以一接诏令,便立即进京。这件事使杨国忠在玄宗面前的信誉大大降低。从此玄宗更加相信安禄山,对杨国忠所说的「禄山必反」之类的话,根本不听。

  然而,大唐最有权势的将领和大唐宰相之间的对抗已无法扭转,一个手握重兵,控制了北方和东北的边镇;一个控制着京师和朝廷,于是,矛盾便开始向对抗演变。

  实际上,玄宗虽然不过问政事,但也知道杨国忠是个草包宰相,所以,他宁可相信安禄山,也不愿意去相信杨国忠。为了诓骗安禄山进京,好收集谋反的证据,杨国忠联合吏部侍郎韦见素上奏,提出让安禄山为宰相,派贾循去镇守范阳,派吕知海去镇守平卢,派杨光翙去镇守河东。

  玄宗想到安禄山能入朝为相,立即批准。但诏书草就后,玄宗又留中不发,先派宦官辅璆綝去窥探禄山是否愿意入朝为相。辅璆綝带着玄宗赐赠禄山的珍奇异宝,到范阳去见禄山。禄山事先接到长安密报,早知辅璆綝的来意,于是以厚礼贿赂辅璆綝。辅璆綝回京复旨,大说安禄山赤心为国、三镇防务任重难离之类。

  玄宗也明白过来,杨国忠此举无非是要对付安禄山,便拂然不悦,对杨、韦二人说:「朕推心置腹地对待禄山,禄山为人诚朴,绝不能反叛。你们这些人就是心胸狭隘,容不得禄山。今后,你们就不用管安禄山的事了,省得忧虑,由朕独自决断。」杨国忠和韦见素只好唯唯而退。

  从此以后,杨国忠打定主意,要采取极端的手段,逼迫安禄山造反,以造成既成事实,取信于玄宗。这个不学无术的大唐丞相,为了一己私恨,开始把大唐带向一个苦难的深渊。

  此时,身在范阳的安禄山收到身在长安的长子安庆宗密报,得知杨国忠派人包围了自己在京的住宅,暗中处死了自己的门客李超,既恨且惧。唐朝廷再派使者来时,他总是以生病为由,不出门迎接。即使相见也是盛陈武备,戒备森严,如临大敌。

  此刻,玄宗已经开始坐不住了。种种迹象表明,他一向信任的安禄山并非是忠心耿耿的臣子。但思虑了很长时间,玄宗都没有采取任何军事上的防范措施。

  安禄山本来一直感激玄宗的厚遇,想等玄宗死后作乱,但见杨国忠一心在置自己于死地,觉得已经危在旦夕,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起兵谋反。

《刘秉忠》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刘秉忠字仲晦,初名侃,又名子聪,拜官后始更今名。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居常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①为刀笔吏乎!丈夫不遇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即弃去,隐武安山中。

  世祖在潜邸②,海云禅师被召,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③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秉忠虽居左右,而犹不改旧服。至元元年,翰林学士王鹗奏言:“秉忠久侍籓邸④,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被褒崇。”帝览奏,即日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诏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妻之。秉忠既受命,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于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十一年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闻惊悼,谓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出内府钱具棺敛,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葬大都。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无子,以弟秉恕子兰璋后。

  (节选自《元史·刘秉忠传》)

  【注释】①汩(gǔ)没:沉没,埋没。②潜邸:指天子即位前居住的宅第。③赞:告诉,介绍。④籓邸:藩王的府邸,这里指代皇帝。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常郁郁不乐居:居然

  B.问以治天下之大经经:原则、根本

  C.燕闲顾问燕:通“宴”,安闲

  D.每赞以天地之好生每:常常,往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养其亲是时以大中丞吴者为魏之私人

  B.乃汩没为刀笔吏乎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定社稷之大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而犹不改旧服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刻画了刘秉忠博学多才,通古晓今,为官后又以天下为己任,知无不言、尽心竭力的形象。

  B.刘秉忠以才学和忠诚赢得皇帝的恩遇与信任,他借此推举自己身边的人,培养了自己的势力,世祖因此在国事上更加依赖他。

  C.本文虽是为刘秉忠作传,却也塑造了一位知人善任、乐纳忠言、体恤臣下的元世祖形象,成就了一段明主贤臣的佳话。

  D.文章描写投笔归隐这一细节,巧妙刻画了刘秉忠胸怀大志、不甘平庸的性格特点;引述了翰林学士王鹗的奏章内容,又从一个侧面表明刘秉忠忠心勤恳辛苦功高,深得人心。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

  散闲淡类其为人。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3分)

  参考答案:

  16.A.居:闲居(例如:居则曰)

  17.D.而:连词,表转折,意为“却”。(A.以:连词,表目的,意为“来”/介词,“凭……身份”B.乃:强调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意为“却”“竟(然)”/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意为“才”C.结构助词意为“的”/取独。)

  18.B

  19.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

  20.(1)刘秉忠跟着皇帝讨伐宋,又用在云南说过的话尽力劝说皇上,所到之处保全的生命数也数不清(或使人民生命得以保全,救活的人不计其数)。

  (2)刘秉忠采纳祖宗的旧制,参照适合于今天的古代制度,一条条地列出来上报给皇帝听。

  参考译文:

  【原文】刘秉忠字仲晦,初名侃,又名子聪,拜官后始更今名。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①。居常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②为刀笔吏③乎!丈夫不遇④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即弃去,隐武安山中。

  【注释】①亲:父母双亲。②汩(gǔ)没:沉没,埋没。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③刀笔吏:主办文书的官吏,也称刀笔。④不遇:不被重用。

  【译文】刘秉忠字仲晦,最初叫刘侃,又改名叫子聪,当官后才改成现在的名字。十七岁时,担任邢台节度使府的令史,来赡养父母。他平时常常抑郁不高兴,有一天弃掷笔叹息道:“我家几代都是做官的,现在却堕落成耍笔杆子的了?大丈夫不被赏识,应该隐居以求得志罢了。”便辞掉职务离开,隐居到武安山中。

  【原文】世祖在潜邸①,海云禅师被召,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②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

  【注释】①潜邸:指天子即位前居住的宅第。欧阳修《代人辞官状》:“属潜邸之署官,首膺表擢,陪学黉之讲道,无所发明。”②三式六壬遁甲: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大六壬,古称为三式,是东方古代最高深的预测学,而六壬又为三式中之最。

  【译文】元世祖即位以前,海云禅师被召到他的住处,听说刘秉忠博学多艺,邀请他同行。晋见元世祖后,刘秉忠回答问题,很符合旨意,多次解答世祖询问。刘秉忠没有什么书不读,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类,没有不精通的。谈论天下的事就像谈论手掌中的事。元世祖很喜欢他。

  【原文】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①赞②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③不可胜计。

  【注释】①每:往往,常常。②赞:告诉,介绍。《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③全活:使动用法,使……保全,使……存活。

  【译文】癸丑年,跟着元世祖征讨大理。第二年,征服了云南。常常介绍天地是爱好生灵的,以王者的英明神武的.皇帝不该滥杀无辜,所以攻克城的时候,没有杀一个人。己未年,刘秉忠跟着皇帝讨伐宋,又用在云南说过的话尽力劝说皇上,所到之处保全的生命数也数不清。(或使人民生命得以保全,救活的人不计其数)

  【原文】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①、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②。于是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③粲然一新。

  【注释】①大经: -、常规。《论衡·本性》:“天之大经,一阴一阳;人之大经,一情一性。”②闻:使听到。李密《陈情表》:“谨拜表以闻。”③文物:文人,文士。叶适《刘子怡墓志铭》:“今两乡文物,争自磨洗,齐衡一州,自君始也。”

  【译文】中统元年,元世祖即位,询问治理天下的关键、修养百姓的好方法,刘秉忠采纳祖宗的旧制,参照适合于今天的古代制度,一条条地列出来上报给皇帝听。于是朝廷的旧臣、山林的隐逸之士,都被录用,人才济济,粲然一新。

  【原文】秉忠虽居左右,而犹不改旧服。至元元年,翰林学士王鹗奏言:“秉忠久侍籓邸①,积有岁年,参帷幄②之密谋,定社稷③之大计,忠勤劳绩,宜被褒崇。”帝览奏,即日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诏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妻之。秉忠既受命,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于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④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注释】①籓邸:藩王的府邸,这里指代皇帝。《明史》:“郑和初事燕王于籓邸。”②帷幄:天子的住处必设帷幕,喻指帝王、朝廷。③社稷: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④燕闲:安定闲暇。燕,通“宴”。

  【译文】刘秉忠虽然常在皇帝左右,却仍然不改换旧日的服装。至元元年,翰林学士承旨王鹗上奏说:“刘秉忠长期侍奉在皇上身边,有很多年了,参与国家的机密,制定国家的大方针,忠心勤恳辛苦功高,应加以奖励推崇。”皇帝看了他的奏书,当天就授予刘秉忠光禄大夫之职,位居太保,参与中书省政务。下诏让翰林侍读学士窦默的女儿嫁给他。刘秉忠接受命令之后,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大小,凡是有关于国家的大事,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说的皇上没有不听的,皇帝对他越来越宠爱信任。他空闲时帮着皇上参谋,推荐可以供重用的人才。凡是他所提拔的,后来都成了名臣。

  【原文】十一年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闻惊悼,谓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①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②,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出内府钱具棺敛,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葬大都。

  【注释】①阴阳术数:阴阳学说被用来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术数,泛指在中华文化中用以推算未来、趋吉避凶的各种方术系统。《素问·上古天真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②符契:契约、凭证。《荀子·君道》:“合符节,别契卷者,所以为信也。”

  【译文】至元十一年秋八月的时候,刘秉忠没有生病端直地坐着就去世了,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听说后惊叹哀悼,对群臣说:“秉忠侍奉我三十多年,小心谨慎,不避艰险,发表意见毫不隐晦掩饰,他精通阴阳术数,占卜事情预知未来如合契约,非常应验。只有我知道这些,其他人不可能听说啊!”皇帝拿出国库的钱为他置办了棺木敛服,派礼部侍郎赵秉温护送他的灵柩回到大都安葬。

  【原文】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①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平昔。每②以吟咏自适③,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无子,以弟秉恕子兰璋后。

  【注释】①极:达到极点,尽头。②每:往往,常常。③适:满足,畅快。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刘秉忠自幼好学,到老不松懈,虽然达到了臣子最高的地位,却斋戒居住,粗茶淡饭,整天恬淡安静,与平时没有不同,常常诵咏诗词自娱,他的诗歌恬淡闲散,正像他的为人。有文集十卷。他没有子女,过继弟弟刘秉恕的儿子兰璋当做自己的儿子。

《辛弃疾抱忠仗义》的原文翻译

  辛弃疾抱忠仗义余谓侯①本以中州隽②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③。齐虏巧负国④,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⑤,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⑥,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⑦,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⑧。顷赖士祸作,自潭⑨薄于江西,两地震惊,谈笑扫空之。

  (选自洪迈《稼轩记》)

  【注释】

  ①侯:指辛弃疾。②隽:才智出众。③南邦:指南宋。④齐虏巧负国:指张安国降金。后文“赖士祸作”指赖文政发动武装动乱。⑤毚(chán)兔:狡兔。⑥间(jiàn)关:崎岖展转。奏:通“走”。⑦用是简深知:因此被皇帝察知。⑧“入登九卿”三句:指辛弃疾曾担任的职务。⑨潭:指潭州。

  【文学常识】

  洪迈,饶州鄱阳人,南宋名臣,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以笔记《容斋随笔》、《夷坚志》闻名于世。洪迈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洪皓、哥哥洪适,都是著名的学者、官员,洪适官至宰相。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辛弃疾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译文】

  我认为辛弃疾本来是中州才华出众的人,讲信义,在南宋十分有名,张安国背叛了国家,辛弃疾赤手空拳率领五十个骑兵将他从五万人中捆绑回来,就好像撬开巉岩逮住兔子一样容易。(之后)就将马的蹄子上裹上布,在马的嘴里塞上东西,取道淮西南下,一天一夜没有吃饭,声势雄壮慷慨,那些怯懦的人都非常受鼓舞。皇上召见他再三赞叹,由此被皇帝察知,受到重用,位列九卿,担任两路转运使,四次任安抚使。不久,赖文政叛乱,势力由潭州蔓延到江西,两地震惊,(但)辛弃疾在谈笑之间就把叛军扫荡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