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应急预案的组织编制步骤


企业应急预案的组织编制应分以下8个步骤进行:
(一)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应急预案,只有具有良好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保证应急救援的成功进行,实现应急救援目标。应急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决定了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于应急预案的内容涉及诸多领域,包括工艺过程方面的危害辨识、设备维护管理及风险评价、作业场所环境、危险化学品、应急劳动保护品的选用、医疗救护、消防与治安等多个方面,单靠几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完成的。
因此,编制应急预案首先要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并由相当层次南领导担任负责人,以便调用各方力量,保证编制小组的建立、资料的收集、资源的评估等方方面面难以保证或困难较大的工作能开展到位。
由于企业的大小不同、体制不同,事故种类、风险大小不同,编制预案的繁简不同、难易不同,因此,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的组成、规模也所有不同。对一般企业而言,成立编制小组原则大致如下:
1. 高度重视,领导挂帅
首先要由本单位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出任编制小组组长,最好由最高管理者、安全主管领导担任。这不仅体现领导对应急工作的重视,关键便于人员的抽调、编制经费的到位等各种资源的调配与保证。编制小组得到了高层管理者的授权和认可,就为顺利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2. 部门牵头,广泛参与
领导要明确应急预案的牵头部门,牵头部门直接按照领导的决策具体指导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的工作。牵头部门,一般由应急专业部门(如应急办)或主要职能部门(如安全环保部)担任。
同时,要广泛发动相关部门、人员参与。在条件许可范围内,尽可能地让相关部门派出专人参与编制,有助于保证预案具有良好的针对性、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因为编制的过程本身是一个磨合和熟悉各自活动、明确各自责任的过程,因此,编制本身也是一次最好的培训。从此考虑,应让更多的领导、部门及相关人员参与。
参与人员,一般包括:高层管理者,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调度、工程、设备、消防、保卫、人力资源、物资采购、财务、医疗等部门人员,各岗位工人以及其他人员。
3. 时间充裕,经费充足
应急预案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从危险分析、评价,脆弱性分析、资源分析,到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分析,从现场的生产过程到防护能力及演练。要编制一套应急预案,不是写一篇论文,工作量大,动用资源多,因此,必须有充裕的时间和充足的经费作保证,使参与人员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使各项工作持续顺利地开展。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经费作保证,就难以保证预案的编制质量。
4. 加强交流,广泛沟通
部门必须及时沟通,互通信息,提高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水平。在编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或是职责不明确,,或是功能不全,有些在编制过程中由于不能及时沟通,导致出现功能和职责的重复、交叉或不明确等现象。
5. 专家支持,技术先进
应急预案涉及多个领域的内容,预案的编制不仅是一个文件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依据的是客观实际情况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进行的科学控制,只有对于这些领域的情况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写出有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内容。受知识、经验的局限,仅凭一个编制的小组、一个企业往往是无法全面认识事故的复杂演变及对事故的正确处置要领。这就必须充分获取专家学者、专题资料、前人经验、他人成果等组成的专家系统的技术支持。
对于企业来讲,首先要充分发挥本企业的资源,如企业的设备管理操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等,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对预案的合理、实用、可操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聘请一些专业的应急咨询机构和评价人员,对风险水平较高、评价技术难度大的项目进行专业评价,同时,认真听取外部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要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把前人的经验、成果有机运用到编制的应急预案中,保证应急预案的程序科学、技术先进。
6. 编制小组人员要求
(1) 在编制小组开始活动之前,应以书面的形式或以企业下发文件的形式,明确指定各部门的参加人员,并得到本部门的认可。同时,应明确专家系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2) 编制小组人员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应具有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代表性,有团队精神,有社会责任感等。
(3) 在大多数情况下,预案编制小组只有一两个人要承担大量的正作,负责具体的文字编写和组织工作,一般在企业常常以安全主管部门或消防保卫部门为主。其他部门参与人员是非固定的,可各自负责需要编写的部分。但是,编制过程中,应规定专门时间进行集中讨论,以集恩广益,提高编写质量。
(二) 授权、任务和进度
1. 获得授权
由编制小组牵头部门,代表应急编制小组.,编制预案编制计划及所需的各项保证措施,报小组负责人,经管理层讨论通过,最终获得最高管理者的明文授权。
2. 发布任务书
小组负责人,根据领导授权发布任务书。任务书主要内容包括:
(1) 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
(2) 编制应急预案的原则。
(3) 编制应急预案的对象。
(4) 应急预案的功能目标。
(5) 编制应急预案的人员。
(6) 编制应急预案的进度。
(7) 编制应急预案的经费。
(8) 编制应急预案的要求。
3. 预案编制的进度与内容
(1) 明确任务的优先顺序
要根据预案编制的基本步骤和企业危险特性及人员素质、相关资料、物力、财力等资源情况,将各项工作进行优化排序。
(2) 编制工作时间进度表
根据工作优先顺序,编制各项工作的时间进度表。若情况发生变化,及时对时间进度进行修改。
(3) 时间分配
时间分配可参考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① 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首先是对全员进行简单培训,宣传贯彻基本知识,提高应急意识;其次是对编制小组的人员进行详细培训,主要培训知识包括应急基础知识、应急预案编制专业知识、授权任务书的内容等,做到方向明确,程序清楚,相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
② 资料收集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③ 初始评估
初始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识别、风险评估、资源评估、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等。
对于一些已开展安全评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基础比较好的企业,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时,风险评估等项工作可作为参考。
④预案编制
预案编制,对于具有一定应急文本(不够规范,但体现了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一般可按照先编综合应急预案、再编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程序进行。
对于应急文本资料严重不足的企业,先编写专项应急预案作为基础,再行编制综合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因观场处置方案主要是针对装置、设备等工艺操作,受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的影响较小,先编后编皆可,只是如果后编可能从格式上、相关程序衔接上要做些调整,降低工作效率。

⑤ 预案评审与改进.
预案编制完成,要请相关人员,特别是专家、领导等进行内外部评审,查找问题和不足。最好能创造条件,进行应急预案演练,以验证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这些举措,使预案不断完善,具备发布的条件。
⑥ 预案发布
一经过不断完善的预案,在通过专业评审以后,具备了发布的条件,则由最高管理者以文件形式发布实施。
(三) 资料收集
1. 收集资料的作用
资料收集,是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丰富的资料,将为下步预案的编制进度与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应采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尽可能地多收集相关
2. 收集资料的种类+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主要包括:
(1) 相关法律法规。
(2) 相关技术标准。
(3) 相关应急预案。
(4) 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
(5) 国内外同行业应急救援成败案例。
(6) 国内外同行业应急救援经验与成果。
(7) 本单位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流程等槽关资料。
(8) 本单位总体规划图纸、装置设计图纸等相关资料。
3. 资料收集的渠道和方法
资料收集的渠道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到档案室、档案馆等进行档案资料查阅。
(2) 到图书室、图书馆、书店等进行相关资料查阅。
(3) 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搜索查阅。
(4) 到相关咨询机构咨询。
(5) 请教经验丰富的基层人员。
(6) 请教经验丰富的相关专家。
(四)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源,通过危险因素分析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是确定应急预防与应急救援对象的基础。
当潜在的危险成为实际时,生命、财产和环境易受伤害或破坏。因此,在企业危险识别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即每一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后果。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就是在危险因素辨识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善.治理酶基础上,一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没有进行过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的企业,。首先要做好以下工作:
1. 明确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的目的
制定应急预案主要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导致严重后果的一些事件,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要了解企业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情况,首先要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2. 如何进行危险源与凤险分析
具体分析,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采用安全检查表、火灾爆炸指数评价、预先危险分析、故障类型及危险分析等。
建立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使危险分析工作规范化。
3. 如何在应急预案冲应用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结果
通过危险源与风险分析,运用所得到的结果,确定应急预案的救援对象。同时,要保证应急预案能满足以下三点:
(1) 最低事故发生率。
(2) 最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和社会不良影响。
(3) 最优化安全投资效益。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后面的章节中将作专题讲解,在此不详述。
(五) 应急资源评估
应急资源,是应急救援所需要熊继织祝构、救援队伍、救援人员、物资装备、专家氨信息等人力、物力、信息资源的统称。
应急资源既包括企业内部的应急资源,也包括企业外的,在评估时都要考虑到。具体评估时,可按照预案需求,
下列八类进行评估:
1. 人力资源
包括企业内外的应急指挥人员、专业队伍、专业人员、专家、社会人员等。
2. 应急物资储备
包括灭火剂、消防砂、编织袋、化学中和剂、清洗剂、食品、药品、吸油毡、雨具及工程抢险物资等。
3. 应急装备
包括消防车、灭火器、气体监测器、防化服、呼吸器、洗眼器、护耳器、报警器等。
4. 应急技术
根据事故特点,确定必需的救援技术,譬如对油罐泄漏着火、液化气体储罐泄漏着火、有毒气体泄漏等情形,必须有相应的救援技术作支撑。
5. 通信与信息
包括内部通信、外部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局域网、专业网、互联网等。,
6. 应急部门
包括企业内的应急、安全、调度、工程、生产、设备等部门,也包括政府应急救援、电力、气象、地震等相关部门。
7. 应急经费
应急经费,。是否得到了文件化的明确与保障。应急经费,应包括应急预案编制、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应急培训与演练、、实际应急救援等各种费用。
8. 互助协议
与相关方是否签订互助协议。从当前实际看来,这一点,对于协同应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六) 应急能力评估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实施初始评估,了解企业现有的应急能力、可能发生的危险和紧急情况,掌握有关的信息,并对企业目前在处理紧急事件时的基本能力进行评估。初始评估工作应由应急编制小组中的专业人员进行,并与相关部门及重要岗位员工交流。
初始评估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1) 识别企业现有的风险,其中哪些是重大风险,对现有的或计划中的作业环境和作业组织中存在的重大危害和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
(2) 确定现有的应急措施或计划,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否能消除危害和控制风险,确定企业在事故突发时的应急能力。
(3) 找出现有的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确定适用于企业和地方应急方面的相关法规。
(4) 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找出问题与不足。
(5) 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6) 初始评估的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作为应急预案编制的决策基础。
(七) 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编写步骤如下:
(1) 确定应急对象。
(2) 确定行动的优先顺序。
(3) 按照任务书列出任务清单、。工作人员清单和时间表。
(4) 编写分工。按任务清单与工作人员清单,进行合理分工。
(5) 集体讨论。定期不定期组织讨论,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6) 初稿完成,征求意见,初步评审。
(7) 创造条件,进行应急演练,对预案进行验证。
(8) 评审定稿。
(八) 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应急预案编制步骤见图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