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事故应急方案


㈠、目的:提供在火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等紧急情况下的疏散、统计、急救及处理措施。
㈡、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啤酒厂内正式员工、计时或计件临时工、来访人员及外来承包商。承包商必须负责确保自方人员熟悉这一方案中所规定的应急措施。
㈢、原则:在各类火灾、化学品(氨气、二氧化碳)泄漏等的紧急事故中,员工有责任进行救护工作,但发生危及员工生命安全情况时,应首先进行逃生和疏散。
㈣、撤离及疏散程序:
1、关闭由你监控的设备或仪器(若有可能)。
2、从你工作区域的安全出口撤离和疏散,若第一出口被堵塞,请走第二安全出口。
3、请走最近的安全出口,而不是电梯。
4、要走,不要跑。
5、任何离岗的员工在紧急情况下应同其所在的部门一起撤离,全体人员应通过下述“人员紧急情况统计程序”进行统计。
6、在疏散集合地停留直到安全部门或主管指引才去其它地区,这样能快速检查以确保区域内所有人员都已撤离。如果你知道有人丢失,立即向你的主管报告。
7、任何涉及到区域的撤离都应迅速,任何与紧急情况没有直接联系的区域不得自动撤离,除非情况已起变化。
㈤、疏散集合地点:公司各空白的平地,例瓶箱场地、停车场、绿化草坪等。
㈥、人员紧急集合情况统计程序:
1、当全体员工(含正式工、计时计件临时工)和来访者接到疏散通知到达指定疏散点,将进入人员紧急情况统计程序。
2、 进疏散集合地后,由部门负责人(倒班情况下由当班班长负责)进行本部门人数的清
点和统计。
3、 告知安全统计结果:
4、来访者应和接待他们的人在一起,一旦从区域撤离,接待者应负责确保这些参观者根据统计程序指定为额外人员。
5、禁止以任何理由返回到区域内,除非已接到安全信号。
㈦、承包商撤离和统计程序:
1、在接到疏散通知后,全体承包商应和厂内人员一起撤到指定地点。
2、由承包商经理统计自己的人员,并向公司安全员报告。
㈧、急救程序:当确定有人受伤时:
1、通过电话和受伤者所在部门负责人、公司安全员或总机话务员联系,报上姓名,所在部门,描述伤情或病情,报上确切的位置和涉及的人数。
2、公司安全员、总机话务员立即和公司安委会负责人、医务室等取得联系。
3、公司安委会与医务室接到通报后立即赶赴现场后进行救护。
㈨、各类事故处理预案:
火 险
1、报警及通知:首先发现火情的员工立即向发生火灾的所在单位主管、保卫科、总机话务员报警,说明你的名字、方位、火险地点、火险性质、火险情况、所需的帮助和所用的电话号码;总机话务员或保卫科接警后,应立即通知公司高层、公司安委会负责人、义务消防队员等。
2、火险扑救:在火险现场的人员立即进行火灾的扑救:
2.1 就近拿取干粉式、二氧化碳式、1211式灭火器,拔下保险插销后对准火场火焰的根部喷射,由远及近灭火;
2.2 发生电气火灾或者火势威胁到电器线路、电器设备或电器影响到灭火人员安全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只有在切断电源后才能进行扑救;
2.3 将燃烧点附近能够成为火势蔓延的可燃物尽快移走,液化气罐、油漆、各种油类、化工原料等易燃易爆物品更是首先要移走的对象;
2.4 对密闭条件较好的小面积房屋,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在未作好灭火准备前,先关闭门窗,以阻止外面新鲜空气进入。
3、疏散及逃生:当火灾危及在场人员生命安全时,应及时从现场安全出口逃生和疏散:
3.1 火场致人伤亡的因素:浓烟、有毒气体、缺氧、烧伤、吸入热气、行为失当;
3.2 火场逃生注意事项:
3.2.1 所有人员应从最近安全出口尽快撤离火灾现场,动作要迅速;
3.2.2 所有人员应选择一合适地点集合,清点人数并报告救援人员,如发现人员缺少,及时向救援人员报告;
3.2.3 逃生时,要注意关闭通道上的门窗,以阻止和延缓烟雾向逃离的通道流窜。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资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2.4 如果身上衣服着火,应迅速将衣服脱下,就地翻滚,将火扑灭,但应注意不要滚得过快,更不要穿着火衣服跑动;
3.2.5 火场上逃生不要乘坐电梯。
4、当火险被控制和扑灭时,由安全主管通知本区域员工返回工作现场。

化学品(氨气、二氧化碳)泄漏
(一)用途、性质及危害
1、氨气
在公司内氨气被用作制冷剂,为许多工艺区域降温,公司内分布有液氨及氨气两种类型的管道。
在室温和大气压力下,氨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易溶于水,约比空气轻40%(若泄漏后会朝空中扩散)。在大气压力下,氨气的沸点是-33.4摄氏度。由于氨气的沸点极低,液氨通常带有氨蒸汽。若氨气在空气中比例为16-25%时,它是可燃的。
氨是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属轻度危害毒物。氨气因其浓度的大小以及与人体接触情况的差异,不同程度地刺激人体组织,生产和使用氨气的岗位,空气中氨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氨气以其特殊的刺激性气味,令人们极易保持对其危险浓度的警惕,不会自愿呆在危险制度区。
根据氨气浓度大小和停留在有氨气区域时间的长短,受氨气的危害分为无、轻微刺激、支气管痉挛、有碍呼吸、水肿、及呼吸道粘膜受损、致命等不同程度。氨气溶于水呈碱性,液氨或氨气接触皮肤或粘膜会导致碱灼伤。
2、二氧化碳
在公司内二氧化碳是用作啤酒灌装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在室温和大气压力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约比空气重50%(若泄漏后会在地面积聚)。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不可燃。在大气压力,二氧化碳的沸点是-78.5摄氏度。由于二氧化碳的沸点极低,液态二氧化碳通常是带有二氧化碳蒸汽的。
二氧化碳是迄今为止最厉害的血管舒张剂。空气中低浓度(3-5%体积含量)会引起呼吸加快和头痛。空气中有15%体积含量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恶心和呕吐,如不加强吸氧,或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会引起昏迷。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吸入人体后会迅速引起昏迷和死亡。
二氧化碳无毒,但会使空气中的氧含量低于人体呼吸标准,故应保持空气中的氧含量高于19.5%。接触冷冻液体或低温二氧化碳会引起组织冻伤或低温灼伤。
(二) 氨气、二氧化碳存在的区域:
1、氨气
动力部:氨压缩机、氨泵、贮存罐、冷凝器、氨管道等;
酿造部:制冰水区、酒花库、发酵罐区、酵母扩培间、清酒罐区及冷冻车间通往酿造车间的管道区域等。
2、二氧化碳
动力部:二氧化碳压缩机、干燥器、过滤器、贮存罐、汽化器、贮气罐、水洗塔及管道等;
酿造部:发酵罐、薄板冷却器、PVPP和硅藻土调和罐、过滤机、清洒罐及管道等;
包装一部、二部:酒机及管道等;
质控部化验室:理化室啤酒分析区域等。
(三)通知和警告步骤:
1、首先发现泄漏的员工应立即电话通知所属车间部门主管,并说明泄漏的地点、情况及本人姓名。
2、当泄漏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时,所属单位的维修人员或车间部门领导应立即通知公司安全员、公司安委会及公司高层,报告泄漏点、泄漏程度及有无人员受伤等重要信息。
3、由公司安全员和公司安委会根据泄漏程度决定是否疏散员工和采取紧急事故处理的各项措施。
4、公司安全员根据事故状况,采取下列措施:
⑴ 若有工伤事故,将受伤人员送往医务室或外面的医院;
⑵ 若需疏散员工,根据情况组织协调疏散。
5、对于系统常漏点,如低压循环罐、氨泵出口的维修涉及到系统的停运,应挂警示牌。
(四)疏散及应急处理:
1、接到通知的员工在关掉机器和电源后,立即从最近的安全出口撤离。
2、所有人员应迅速到疏散集合地点集合,由负责人清点人数并报告公司安全员。如发现人员不足,也应及时报告。
3、公司各空白的平地,例瓶箱场地、停车场、绿化草坪等。
4、如有人员直接接触到氨气和二氧化碳,立即到紧急喷淋处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接触处。
(五)组织:
1、公司安全员立即将泄漏情况报告给公司高层、公司安委会成员、相关车间部门等,以组织相关车间的维修人员进行控制氨气、二氧化碳泄漏的抢修。
2、公司安全员取得泄漏车间主管的协助,其责任包括:
⑴ 全权负责泄漏事故的处理;
⑵ 判断事故的严重程度;
⑶ 和抢修小组制订抢修步骤;
⑷ 确认泄漏地区安全后,通知车间人员返回;
⑸ 事故处理完毕后,写出事故调查及处理报告。
3、公司安全员在处理过程中采取以下步骤:
⑴ 清点泄漏地区的所有员工人数;
⑵ 保护现场;
⑶ 隔离现场,尽量保持通风;
⑷ 组织抢救人员,避免员工伤亡情况;
⑸ 组织抢修人员、抢修设备;
⑹ 判断在浓度允许的范围下员工的返回;
⑺ 通风和清洗泄漏地区;
⑻ 写出事故报告;
⑼ 确定损失。
(六)抢救与抢修:
1、若发现有员工受伤,抢救人员应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2、若泄漏地区发现火灾隐患和火灾,公司安全员立即通知公司消防队。
3、所有抢修和抢救人员必须由经过训练的人员组成。
4、抢修过程由受过培训的人员指挥,抢修人员必须。
⑴ 不能单独行动;
⑵ 防化衣服、防化鞋、防化手套、安全帽、安全带;
⑶ 佩带通讯器材。
5、抢救人员保证所有泄漏地区人员转移至安全地点。如有人吸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立即将伤者移至通风处。若有必要,拨打救护电话。
6、抢修过程首先以控制泄漏为首要目标。
(七)疏散过程及路线:接到疏散通知人员,应顺公司主干道至指定疏散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