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及时组织和协调各方面救援力量,预防和减少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按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原则,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全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气体中毒、高温中暑、冻伤等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
二、应急组织机构
1、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 王德风(工厂厂长) 电话:13904604895
副组长:王德海(生产总监) 电话:13946032031
李兴斌(总工程师) 电话:15204616086
方国强(总务部长) 电话:13904616712
组 员:原锦江 电话:13904508085
董元杰 电话:13654681905
职责:
(1)组织制定矿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指挥、协调整体应急反应行动;
(3)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组织机构进行联络。
2、应急救援行动组
组 长:于刚 电话:13796037205
组 员:王昌志 王金贵
职责:
(1)一旦发生事故,小组成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听从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挥;
(2)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抢救人员,避免事故扩大化,减少事故损失。
3、应急通讯联络组
组 长:孙艳 电话:13836185408
组 员:陈金华
职责:
确保领导小组与各应急小组间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
4、应急医疗救护组
组 长:柏德秋 电话:15204616105
组 员:李翠元
职责:负责营救、转移事故中的受伤人员,清点事故在场人员数,核实人员受伤情况。
5、治安维护组
组 长:耿文祥 电话:15204616096
组 员:张立斌 马立明
职责:维护事故发生后的现场治安,有计划、有步骤地疏散人员,控制事故区域人员车辆的进出。
6、救援运输组
组 长:方国强 电话:13904616712
组 员:杨宝昆 陈红志 高德武
职责:负责事故中伤员的运输,负责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运输。

三、应急救援程序
事故报告—应急救援现场自救互救—封闭现场—对外联络—联合救护—事故分析责任落实
1、现场急救互救:各岗位工作人员均应掌握心肺复苏及外伤急救包扎技术,一旦发生事故,便于现场急救互救,并及时对外联系,争取应急救援;
2、建立应急救援联络通讯系统:各岗位人员要熟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联络电话,以便事故发生后及时报告、联系,取得救援;
3、封闭现场:发生事故时除参与救援人员外,疏导无关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封闭现场。
四、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
1、最早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部门及人员,应立即向综合部报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切断职业病危害事故源;
2、综合部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快速查明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领导小组成员及拨打医疗救护电话迅速赶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3、领导小组成员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性质和规模,通知通讯组迅速向上级部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
4、领导小组成员到达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后,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如职业病危害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5、当职业病危害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小组,调查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并成立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五、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一)防尘措施
1、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尘降尘措施;
2、加强通风管理,确保供风充足;
3、佩戴好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二)噪音防护措施
1、保持设备的经常性完好,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时,要立即进行检修,直到符合标准才可使用;
2、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声耳塞等个体防护用品;
3、对于突发性噪声,提前通知附近的工作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其他能够人为控制的突发性噪声应尽量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噪声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4、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噪声的设备;
5、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6、加强设备维修,减少机械老化带来的噪声。
(三)高温防护措施
1、在高温季节来临时,应准备好职工的防暑降温用品;
2、加强工作现场温度监测。
(四)有毒有害气体防护措施
1、加强气体监测;
2、加强通风管理;
3、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毒面具等个体防护用品;
4、加强职工培训,掌握自救互救知识。
六、有关规定和要求
1、为了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做到反应迅速、处置得当,我公司所有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应急救援预案,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救援知识教育,并保证救援物资及器材的完备和充足供应每年由综合部负责组织一次专业分工的演练;
2、应在落实好日常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的同时,要针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本预案加以不断提高、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