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留下60万遗产邻居获得2/3 引出继承官司



本案人物关系图。俞霞 制图

  在共同生活了20余年的邻居张华身边,周玮老人安然辞世。他没有留下遗嘱,却留下了11万余元的现金、一套房产的1/3产权,还有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遗产纠纷。

  邻居张华说,老人曾答应把全部遗产留给张华女儿唐琴;但周玮的3个兄弟姐妹,却在法院打起了遗产分割的官司;而此时老人两个真假莫辨的子女又一个个浮出水面。这价值60余万元的遗产,究竟应该给谁?本报记者 丁元元

  老人辞世“诱发”纠纷

  原南市区是上海的老城厢所在,这里曾经浮华,也留下了沧桑。1983年初,张华嫁到了丈夫唐龙家,住在“贴隔壁”的是周玮的父亲周伯伯。几年后,周玮回来了。原来,1959年前后周玮在“反右”中被打成“右派”,长期在江西服刑,直到八十年代中叶才“落实政策”回到上海。“因为周伯伯每天只吃两顿饭,所以周玮和他吃不到一起。姐弟几个都已经成家,也没法接纳他一起吃饭,所以当时我们就主动提出,让周玮到我们家来‘搭伙’。”张华告诉记者:“我们从来没有收过他饭钱,但有时周玮看到我们家的煤气费、水电费,也会抢着去付。我们家和周玮从来没有经济往来。”

  2007年前后,见证了周家几十年沉浮的老房子动迁了。“周玮拿到了40万元动迁款,但是兄弟姐妹都有自己的家,他也需要别人照顾。”张华说:“于是,他提出要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们毕竟在一起生活了20多年,就答应了。”

  于是,他们在虹口区买下了一套新房。这套房子的产证上,产权人一共有三个,依次是:张华的丈夫唐龙、周玮以及张华的女儿唐琴。

  虽然新家比老房子住起来要舒服,但毕竟也只是两居室。张华说:“当时我女儿提出,让周玮睡小房间,自己住在客厅里。但周玮坚持要睡在客厅里,我们也就答应了。”

  说到孩子和老人,似乎总会让人想到一种特别的温情。张华说:“周玮特别喜欢我女儿,女儿和他感情也很好。女儿谈恋爱了,男朋友来见我们一家人,当然周玮也在,男朋友也知道家里有这样一个公公。”

  张华笑着说:“我们之间的称呼都是很‘混乱’的。比如我叫周玮的父亲‘周伯伯’,我女儿又叫周玮‘公公’——这辈分都是不对的。也许,这就是我们家的特殊温馨吧。”

  但是,搬到新家没多久,周玮的身体状况就日渐糟糕。2007年6月,他因肝硬化等病第一次住院。“第一次住院的时候,黄浦区中心诊所的大夫就告诉我,最多还有3个月时间。”张华告诉记者:“因为我和家人照顾得好,他又‘多活’了差不多4个月。”2008年1月8日,周玮去世。

  几天后,周玮的追悼会在西宝兴路殡仪馆举行。张华说:“到场的是我们一家人,还有我的兄弟、小姑等,以及两个邻居,一共10个人。没有一个是周家的亲属。”“我们照顾了周玮20多年,这期间的心血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周玮3次住院,还有丧葬费用,一共花了大约3万元,光骨灰箱就2000多元——我们真的不是为了钱。”

  在张华家所在居委,相关人士向记者证实:“他们一家对老人确实是不错,但听说后来却出了一些纠纷。”

  邻居接到法院通知

  在周玮去世一年多之后,有一天张华接到法院打来的一个电话,说周玮的姐弟——周璐、周瑾、周瑜等3人要求分割他的遗产。

  根据房地产评估机构给出的结论,这一处原价70万元的房产现在已经升值为将近150万元。周璐、周瑾、周瑜3人认为,产权证可以证明周玮对此房产拥有1/3的产权,价值约50万,再加上现金11万余元。周玮去世时,没有妻子和儿女,他们三人理应均分这60余万元的遗产。

  张华坚称:“购房款是我们家出的,周玮并未支付,之所以把在房产证上写上他的名字,也是因为老年人多疑,他说担心不给他写名字,我们以后会不让他住下去。”

  但姐弟3人不相信。周玮大姐周璐的丈夫吕先生愤怒地说:“这些都是周玮的遗产,张华有什么资格动。”他还说,周玮对张华一家人的照顾,远远超过后者对前者的照顾。

  住在宁波的周瑾通过其妻子杜女士向记者表示:“兄弟几个一直感情不错,但是我们平时都不在上海,也确实照顾不上他。”而最小弟弟周瑜长期住在黄山,他一直没有露面,而是委托了哥哥周瑾代为处理。

  突然冒出一儿一女

  张华一家觉得咽不下这口气,此时丈夫唐龙提出:“我记得周玮有个儿子,小时候还和我玩过。”

  周玮一生曾结过两次婚。九十年代的第二次婚姻十分短暂,而他与前妻李洛的第一次婚姻,则为这场错综复杂的遗产纠纷埋下了重重的伏笔。

  通过检索户籍资料,周玮的“儿子”周忻浮出水面。经过调查后的寻访,张华找到了周忻,他如今已改名为李忻。浮出水面的“儿子”是否应该理所当然地取代周玮3姐弟,成为老人遗产的第一继承人呢?

  但是,姐弟3人提出,李忻出生在1956年,据他们所知:“周玮和前妻李洛是1958年火车上认识的,李忻只不过是周玮的继子。”

  关于李忻的身世问题,他的妻子欧女士表示:“李忻肯定是周玮和李洛的亲生儿子,只不过是未婚生子。这虽然不光彩,但任何时代都存在。”欧女士还说:“其实,李忻也曾经多次向自己的母亲李洛提出,寻找生父。但李洛说;‘事情都过去那么多年了,就不要再找了。’”

  据了解,李忻的母亲李洛,如今已经身患帕金森综合征,出生于1931年的她在1958年5月第二次结婚,丈夫就是周玮。

  欧女士表示,丈夫李忻被周家三姐弟“拖油瓶”的称呼深深伤害,于是在这场遗产纠纷中的另一人物、李忻的妹妹——李怡“横空出世”。

  李怡出生于1960年3月底,周家3姐弟也承认,李洛怀上李怡时,她尚未和周玮离婚。李怡莫非就是周玮和李洛的亲生女儿?但就在此时,又有一种更为惊人的说法出现:“李怡并不是周玮的女儿。”但欧女士则告诉记者:“此言纯属胡说。”

  最终法院调解结案

  最终,此案由法院调解结案。调解结果是:张华家和周玮共享产权的房屋,归张华的丈夫、女儿所有,但他们应支付给李忻、李洛人民币96700元。此外,周玮老人留下的116300元现金中,3个姐弟周洛、周瑾、周瑜各得20000元,剩余的56300元归李忻、李洛兄妹共有。

  对于此结果,周璐、周瑾、周瑜以及李忻等均表示接受法院的裁决。按照房产估计计算,张华一家得到了相当于老人约60万遗产中的2/3——40万元。”(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张华的代理律师表示:“根据《继承法》第十四条规定,如有继承人以外的人对被继承人抚养较多,可以分给其适当的遗产。此外,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分给‘外人’遗产时,按具体情况可多余或少于继承人的份额。”

  》链接

  此案留下诸多疑问却难获答案

  记者采访中感到,此案留下了不少疑问待解——

  比如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李忻除了有“李忻”、“周忻”这两个名外,还曾经用过另一个名字——张敏。记者于是向欧女士请教,此说法是否属实?她愣了一下后说:“叫过张敏又怎么样呢?”

  记者提出想采访李忻到底有没有用过“张敏”的名字,但欧女士表示,自己不希望丈夫接受采访,对于丈夫之前叫过什么名字也不清楚:“是不是那姐弟三家又来搞这个事情了?希望你们(媒体)不要介入。”欧女士言辞激烈地说:“如果他们三家要来搞,我们无所谓,钱我们还是一样能拿到,那三家人家肯定有一家要‘爆’!”

  又如调解书中,并未明确李忻和李怡是否是周玮的子女,他们有没有继承权?为什么法庭没有进行亲子鉴定?作为邻居的张华一家得到约40万元有无法律依据?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联系了本案的审判长,但对方表示不便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