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担心父母买假药 花钱买正规调理品"转卖"老人


 

  漫画/张永文

 

  商家大打温情牌,母亲沉浸其中,将大堆大堆的调理品买回了家,面对儿女善意的阻拦,老人不但不领情,反而指责儿女不孝顺。本报版报道此事后,陆续接到此类热线,有的读者还讲述了因为调理品和老爸老妈“斗智斗勇”的故事。

 

  免费的健康讲座、免费的米面油赠送、免费的外出游玩、免费的按摩服务、免费的老年婚纱照……用的就是这些并不新鲜的招数,而且每次都雷同,但就是这些并不新鲜的招数,让老年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

 

  “去年,我们小区附近的一个宾馆开展免费健康讲座,早上五六点,我父亲就和小区里的老伙计出去了,买了一个健康磁疗枕头花了2600多元……”在西安电子城居住的周先生昨日说。

 

  读者们纷纷倾诉,他们家的老人在外面听完讲座后,回家时就抱了一大堆的调理品。面对儿女的劝告,老人的反驳也是振振有词:“我花的是自己的钱,又不要你花钱。”“反正才几千块钱,我就不能试一下?”“别人都在买,要是有问题,早就让政府查处了!”“人家(商家)有证书呢!上面还有国家认证的公章,咋可能是假的?”……

 

  一些市民在劝告无效后,试图向主管部门举报,但他们发现,这些商家都是在早上五六点就开始举办“活动”,赶在上午8时上班前,所有的活动都已经结束,相关部门很难掌握第一手证据。没办法,很多市民只有自己想办法和老爸老妈“智斗”。

 

  苦口婆心劝导型

 

  花大量的时间和父亲沟通、劝说

 

  “每次我都要耐心地劝说他们,在网上下载各种资料来说服他们。”在西安城南居住的市民李杰昨日说,他的父亲患有脑梗,每当有调理品出现,老父亲都要尝试一下。“他的这种心情我可以理解。”李杰说,但老人确实也存在乱买调理品的习惯,对此,他总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父亲沟通,用行业知识来分析利害。

 

  “刚开始也管不住。”李杰说,老父亲每次花几千元买的“药品”,他也装作不知道,在网上下载了一些资料后,告诉老父亲这种“药品”的副作用,甚至是其他地方这种“药品”被查处的新闻,然后再开玩笑地和老爹商量:“这么多的药,没法吃了,太可惜了。下次买药的时候,能不能先和我商量一下?我们查一查再买?”

 

  寻找外援型

 

  通过同学——一位大夫来说服父母

 

  在西安城东居住的市民何宁则是通过同学——一位大夫来说服父母。

 

  “我的话,我们家老人从来听不进去,认为他们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还多。”何宁昨日说,后来他发现父母很认可他的一位当大夫的同学的话。

 

  每当父母听完讲座,买一堆调理品回来,确定父母买到了“假货”后,何宁就会悄悄地躲到卧室,给同学打个电话,晚上同学就来家串门,一发现茶几上放的“药品”,马上就惊讶地呼喊起来:“何宁你干啥呀?怎么给叔叔阿姨买这种假货?我们卫生系统刚通报了这个牌子的伪劣产品!”当时父母就很惭愧地说,这不怪何宁,是他们自己买的。

 

  外援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何宁开玩笑说,现在好多了,父母专门留下了他同学的电话,每次买调理品之前,都会打电话和他同学咨询一下,确认是“真货”后,他的父母才会去买。

 

  合伙“欺骗”型

 

  和其他业主“帮助父母”买正规调理品

 

  家住城东的李先生则是和小区其他几个做儿女的,合伙“欺骗”了父母一把。

 

  李先生昨日说,前段时间他们小区的几个老人,每天早上都到城东一宾馆听讲座、享受免费按摩服务,几天后,就开始闹腾着要买调理品。“我一看就是假的。”李先生说,一天下午,他和小区内几个业主聊天,“他们说自己的父母也是如此。”

 

  经过一番密谋之后,李先生等人合伙寻找了一个“嘴甜”的小伙子,分别打电话给这些老人,声称以后由自己单独为这些老人服务,不需要再去听讲座。一番“甜言蜜语”下来,把七八名老人乐得笑开了花,纷纷夸这小伙子懂事、有礼貌。

 

  随后,李先生自己花钱在药店买来正规的调理品,交给小伙子,再“转卖”给自己家的老人,并告诉老人这是公司的新产品,比原来的效果更好。当然,老人花的这笔“资金”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李先生等人的手中。

 

  “这样虽然麻烦一些,但总比老人乱花钱买来路不明的东西好啊。”李先生说,他就担心老人吃“假药”吃出个好歹。

 

  暴露商家真实嘴脸型

 

  坚持不买东西,“业务员”冷言冷语了

 

  “我是找了我姑姑,让她陪着我妈我爸一起去的,坚持不买东西,把商家的真实嘴脸给逼出来了。”市民王晨昨日说,他的父母比较心软,很容易被年轻人忽悠,当场就掏钱。

 

  王晨说,他认为父母在商家处多半是找到了一种温情,总感觉卖药的比儿女还孝顺。其实,子女是没有那么长时间,缺乏足够耐性。

 

  后来,王晨求助他的姑姑,相对年轻一些的姑姑就能明白其中的“猫腻”。在参加了四五次集会、免费领回了一小袋面、还免费泡了一次温泉后,王晨的父母(在其姑姑的阻拦下)仍然没有掏钱购买调理品的意思。“业务员”的态度也就发生了变化,开始冷言冷语地对待王晨的父母。最后王晨又“火上浇油”了一把:“明天还有集会,小区其他叔叔阿姨都去了,你们怎么不去呢?”已经“寒心”的父母叹了一口气:“唉,说到底,别人咋可能对你那么好呢?” 本报记者何杰

 

  编辑: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