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受商家诱导欲买“假药” 儿女不买就是不孝顺


 

  本报讯(记者何杰)“我都上网查询过了,这批药是假的,但母亲仍然不相信我,说我不给她买药是不孝。”母亲买了一大堆“调理药”,罗女士有些郁闷,为什么母亲宁愿相信商家,不愿意相信子女呢?

 

  商家诱导老人消费“药品”

 

  罗女士的家在西安市阎良区,4月初,她的母亲经常到人民路一店铺参加活动。“据说这是一个洗脚店,老人花1元钱,可以洗7次脚。”罗女士说,她的母亲每天早上5时许就起床,散步到该洗脚店,去了后,商家就给老人推销一种“药品”。

 

  “我看了母亲买的药,每盒598元,除了一些优惠活动和赠送,一盒实际费用是298元。”罗女士说,她母亲把“药”买回来后,告诉她这是降血脂的,产地在渭南。罗女士说,她找朋友在工商局查了一下,“这个厂在2011年许可证已经过期,并且没有生产的资质”。

 

  阎良区的高女士也反映,她的婆婆和罗女士的母亲在同一家洗脚店,花1元钱洗7次脚,在老人洗第三次或者第四次时带老人出去旅游,给老年人推销调理药,“我查了这个调理药的批号和药名不符,生产地址也是假的。”高女士说。

 

  昨日,记者联系阎良区工商局,由于是休息日,电话一直无法接通。

 

  “为什么老人宁愿相信卖药的?”

 

  罗女士在查询后告诉母亲,这是商家在“忽悠”老人,让她不要再去上当,但母亲根本不听劝。“就跟被洗脑了一样,还说我不买药就是不孝顺。”无奈的罗女士说。

 

  她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劝说母亲,“为什么母亲宁愿相信商家的谎言,都不愿意相信儿女的话呢?”

 

  “我不让婆婆买,可婆婆因为这个,就说我们不孝。”高女士也说。

 

  同样经历过此类事情的西安市民孙先生说,“有时候,我都想把这些商家的店铺给砸了”。

 

  多种原因导致老人轻信他人

 

  昨日,营养学讲师王海英称,老年人是最重视健康问题的一个群体,希望远离疾病困扰的心情也比较迫切。一些不法商贩便乘机钻了空子。目前,“健康讲座”、“义诊”是销售常用形式。“加上大多数老年人有从众心理,看别人都信,自己也就信了。”

 

  “在活动中,组织者都有小恩小惠的赠送行为。老年人大多自尊心强,他们认为已经享受了别人提供的服务,要是不买,就太过意不去。”心理学博士马蓉说,老年人往往对自己的人生阅历过于自信,致使思维僵化,出现新问题时不能作出正确判断。

 

  马蓉说,还有就是儿女的缺位,导致老人普遍感觉孤独、缺乏关爱。“现在年轻人都比较忙,陪伴父母的时间不多。”马蓉说,一些不法商家拉着他们“叔叔阿姨”叫个不停,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就很亲近了,“这种温暖让老人们容易认同,达到一定程度后,那就要‘掏钱享受’了”。

 

  ■专家支招

 

  多交流学会转移父母注意力

 

  如何尽量降低老年人上当几率?几位专家建议:父母和子女的感情交流不容忽视,学会转移父母注意力。比如父母想补钙,王海英说,子女可以这样和父母沟通:某知名诊所的大夫是我的朋友,我先问问他看你需要什么。这种“虚构权威”的做法,可以转移老年人的注意力。除了和父母多沟通,从社会层面来看,加强精神文化也可以转移老人的注意力。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