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真正的基层外科大夫”


  1959年刘方捷被派去参加我国和苏联技术合作开办的神经外科学习班,两年结业后回来,创办了江西第一个神经外科专科,并担任江西医学院二附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科主任。1995年退休,又被聘为江西省人民诊所、江西医学院三附院神经外科顾问。

  "他是江西省神经外科创始者","他是江西神经外科的'一把刀'!"这是当地人对刘方捷教授的赞誉。无论是刘教授的患者还是他的学生,都对他的精湛技术和人格魅力充满敬意。

  江西有81个市县,为了抢救病人,刘教授去过76个市县,有的地区曾多次前往。情况紧急时,他连夜驱车赶去,到达后即刻参加手术;情况不紧急时,他主要是协助做些难度大的手术。

  刘方捷每年大约要带三四位进修大夫,为基层诊所培养神经外科人才。经他带教的大夫已遍布江西省各市县,称得上桃李芬芳。这是他最大的欣慰!

  采访刘方捷教授,是笔者久酿心中的计划,通过多次长途电话采访,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久前,借南行机会,笔者见到了刘方捷教授。

  他虽然年届古稀,却精神矍铄,谈笑风生,给人以富于朝气之感,我们的话题便从此切入。他告诉笔者,保持年轻健康的心态,是精神的支柱,是生活的动力。他一直保持着心境不老。有时忙累了会说:"等以后老了,好好休息休息!"好像他现在还不是老人似的。

  刘方捷爱好广泛,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他喜爱音乐、绘画、书法、游泳等等。在学生时代,曾参加过土改文工团;五十年代初期,参加大型话剧《美帝暴行图》的义演,募集经费支援志愿军。在学校时当过学生会主席、团总支书记、文工团团长。工作后曾任江西南昌市政协二、三、四、五、六届政协委员。

  刘方捷性格开朗,得益于家庭的熏陶,父母的言传身教。他的父亲出身贫寒,当过店员、摆过地摊。解放后参加工作,当上工商联公方代表,拿工资,有了固定收入,生活逐渐稳定。母亲是家庭妇女,喜欢助人,参加居民委员会工作,常参加义务劳动。父母一生俭朴,不吸烟、不酗酒,生活规律,心情开朗,轻言细语,从不发脾气。父亲享年85岁,母亲享年93岁。

  他对笔者说:"年轻时,几乎整天在病房工作,经常晚上参加抢救,做手术。年纪大了,较少熬夜,起居生活基本规律。一般早上起来打打太极拳,活动活动关节,呼吸新鲜空气,一天的精力也就旺盛了。本来退休后,不一定要工作,但我是个闲不住的人,所以一直都忙着,心里也特别充实。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活着有意义。"由于刘方捷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并坚持锻炼身体,即使进入老年,仍能站在手术台上为病人做手术,眼不花,手不抖,几个小时的工作,仍不觉得累。

  刘方捷在诊治和教学岗位上勤奋工作50年,是位经验丰富、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神经外科专家,他却谦虚地称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基层外科大夫"。50年来,刘方捷做过的脑外科手术有几千例,如果加上全身其他部位的手术则有万例以上。他除了上手术台外,还要出门诊、讲课等等。在他五十几岁时,组织上曾想让他担任诊所党委书记,全职搞行政工作,他婉言谢绝了。他的信念是,"良医功同良相",这是他们学校校歌中的歌词。现在校歌虽改了,但刘方捷的信念依旧。

  刘方捷十分热爱大夫职业,他说,选择了医学,即选择了奉献,能为病人解除痛苦是他最大的快乐。刘方捷毕业后做过普外科大夫,坚持手术必定自己上台,不在手术台下指手划脚。

  他向笔者讲述了几个故事。1963年,省军区的政委和副司令员在郊区发生车祸,被送往当地卫生院救治。刘方捷奉命赶往现场抢救,见两人均受重伤,政委深度昏迷,头顶流出鲜血和脑髓。领导上一方面向上海求援,派专机接专家来抢救,一方面让他们做好手术准备。当时,刘方捷看到情况危急,病人的一侧瞳孔扩大,果断请示决定立即开颅,清除了碎骨片和大块血肿,止住了出血。当上海专家赶到时,手术已经结束,政委开始苏醒。专家和领导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这事在60年代初期,对于一个30岁的年轻大夫来说,的确也算胆子够大了。当时他脑子里想的就是救人要紧,也没有多考虑病人是什么大人物。

  一位患颅内肿瘤的病人,头痛、视力下降,有位大夫给病人开过刀,术后,那位大夫还对病人说:"瘤子切了,你解放了。"可后来一照CT,肿瘤仍在,症状反而加重了。于是,病人找到了刘方捷。怎么办?初次手术切除不了,也许有一定的难处,再次手术可能也没有把握,可看到病人的痛苦,衡量再三,经过精心准备,刘方捷决定再次开颅,完全切除了肿瘤。术后,病人视力恢复,头痛消失,劳作如常。

  记得在"6·26下乡诊治队"时,刘方捷见到有的农民因为积劳成疾多年没能医治,心里特别同情,只要自己能做到的,就一定想办法帮助他们。有一个小伙子劳动特别勤快,就因为"兔唇"而没能娶上媳妇,他们免费为他作了唇裂修补手术。消息传出去,陆续有许多"兔唇"的孩子都前来要求手术。还有一个故事,一位大姑娘,肚子渐渐鼓起来,村子里风言风语,说她未婚先孕,搞得这位姑娘整日抬不起头,精神压力特别大。后来,是诊治队给她切除了一个20斤重的卵巢肿瘤,给她治好了病,也给她解除了一个巨大的思想负担。这个几乎要轻生的姑娘,脸上又重现灿烂的笑容。

  刘方捷几十年的诊治实践,使他体会到做大夫必须不停地学习,绝不能吃"老本"。手术做得多了,自然熟练;但外科手术有风险,做得多了,胆子反而小。每做一个手术,他总要反复检查、思考,与病人和家属详细沟通,取得病家的最大支持与合作。他也经常给年轻大夫讲,病人是大夫最好的老师,要研究病人、尊重病人、爱护病人,最大限度满足病人。这样做了,不仅自己长进,诊治纠纷也少。每当病人痊愈出院向他表示感谢时,他却常对病人说:"通过给你做手术和治疗,从中得到了更多的经验,是你教了我,我还要感谢你呢!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人体本来就很复杂,只有永远不断地去一点一点地认识它,接近它的本质,才能做个好大夫。" 刘方捷如是说。

  刘方捷教授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笔者。他的真切与坦诚,他的谦虚--称自己为真正的"基层"大夫,他的自律与进取,他的永不停步与全身心地为病人服务的情操和人格魅力,一样也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敬。他热爱自己的职业,且乐在其中,他为人们诠释了一个大夫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