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二胡长相伴


      我与先生在网上相识已半年有余,也常通电话,但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不久前,我到天津大港探亲,受先生之邀,有幸两次到他家作客。我第一次去,骑着车,带着自己的二胡,按地址一路寻来,到了他居住的小区广场附近,在那栋楼前,他家窗下的一片空地上,栽满了月季花和几颗樱桃树,那便是他家的标志。我按响门铃,屋内便传出了熟习的应答声音,他和夫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他是哈尔滨人,五十出头,却像四十多岁。他身材魁梧,浓眉大眼,是标准的东北小伙;其声音宏亮,热情豪爽,是典型的东北人的性格。我们一见如故,倍感亲切。环顾他家的客厅,宽大明亮。靠墙的一面有一架钢琴;另一面搭着一个矮台,铺着地毯,上边摆着一副架子鼔和一架扬琴,下面有几十把二胡一字排开;靠近窗户一个长桌上,十几把二胡摆满了桌面,四周墙上挂着他与二胡界名人的照片。浏览了他的会客室、书房全都有二胡,在他的储藏间里,装着二胡的琴盒摆了好几摞。我好像走进了一个琳琅满目的乐器商店,浓郁的音乐氛围立即感染了我。在网上的二胡世界,见到的是多彩的二胡图片,然而在先生的家里,却是一个真正的实实在在的二胡世界。拜访先生,使我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先生是一位二胡收藏家,其精品多多。我们的交谈很自然的从他的二胡谈起。他如数家珍的向我介绍他的精品二胡收藏,拿起一把二胡,便说起了这把二胡的来历,是谁制作的,先看材质、蟒皮,后听二胡的音色,并让我试试二胡的手感。后来他拿出一把陆林生先生的二泉琴,让我评品。我是第一次拉二泉琴,由于琴弦较粗而硬,运弓的力度不够还拉不出味。我适应了一会,便拉起了《二泉映月》,几个乐句出来,一种苍桑感便油然而生。以前我用普通二胡拉这首曲子是没有这种感觉的。我问起他的二胡收藏从何时开始,他说第一把二胡是在1983年,还有一段故事。那年他想买一把好琴,便托天津音乐学院郑宝恒老先生介绍,找到北京著名的制琴师裴久峰老先生处,裴先生碍于郑先生的情面,只好把一把原是王国潼教授预定的乌木精品琴卖给了他,价值168元。当时一般专业演奏员用的琴是90多元,按他当时的工资只有几十元,买这把琴算是奢侈品了。他用这把琴在天津一次业余文艺会演上演奏了《二泉映月》,由刘俊亭先生扬琴伴奏,获得了表演奖。他的夫人帮他把这把琴找了出来给我观赏,20多年过去,其木质依旧光亮,其做工堪称一流,在琴筒内“裴久峰制”的印章依然清晰,现在已成裴老先生的绝版了。以后,他在工作之余,酷爱二胡,演奏二胡,收藏二胡,成为他生活的重要内容。20多年来,他先后收藏了南北二胡名家陆林生、杨建生、王根兴、王国兴、马乾元、王乃政、陈耀生、胡含柔、李建华、赵锁明、满瑞兴、王铁树、周建等人制作的各种材质、规格、类型的精品二胡60余把。在这些二胡制作师中,有许多人我还是头一次见到他们的作品,真是大开眼界。我问他,你的收藏在国内能排多少位?他嫣然一笑说:比起大家的收藏,我还数不上。例如前几天专程到我这儿来的浙江省歌舞团的国家一级二胡演奏家孙宇嵘老师(他是严洁敏副教授以前的老师),他收藏的好琴有100多把。那是位爱琴如命、见到好琴不撒手的主,他相中了我的两把琴,非要转让给他,我说啥没干。看来二胡收藏家们都是爱琴如命,他们对二胡的酷爱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从中所获得的乐趣也是我们感受不到的。
 
      先生多才多艺,二胡功底深厚。他不但精通二胡,对钢琴、扬琴也很在行。有一段时间,他对架子鼔发生了兴趣,成为鼓手。他还亲手做了一副架子鼔,有模有样,声色具佳。在我们交谈期间,有两次电话找他,是一个单位请他去给钢琴调音,看来他在这方面的造诣也很深。他在单位是位活跃分子,10几年前,他与趣味相投的伙伴们组建了乐队,按正规的排练,每人发总谱、分谱,
分练合练,常在单位和社会上演出。到现在发展成为“天津爱乐民族乐团”,曾在全国石化系统文艺会演中获得几次金奖,去年他们乐队到扬州去演出,又得了金奖。其中,民乐合奏《红花遍地开》是他们的拿手曲目。这首曲子我很熟悉,光是乐曲结尾的二胡急速的快弓段,没有高超的技艺,个人是走不出来的,何况是十几把二胡整齐化一的合奏,可见他们的演奏水平是很高的。他的二胡技艺很精到,曾带过学生,也有不错的比赛成绩,现在业务忙不带了。说起二胡,他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两手的放松对演奏极为重要,尤其是演奏高难曲子,放松更是关键。放松的程度决定二胡技艺的高低。他强调运弓要运用腰力,光靠肩、肘、手臂用力不会自然,也不能长久。他还强调运用气息,不会运用气息,就不能真正抒发情感,进入意境。他的真知灼见,对我很有启发,这几个方面恰是我的弱项。他的一席谈,使我受益匪浅,真是不虚此行。
 
      先生懂管理,肯钻研,有了用武之地。交谈中得知,他早在80年代就被单位派到大连学企业管理、质量认证,并长期从事品质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近年来,他担任天津王乃政民族乐器厂的品质技术总监,把质量认证的管理体系运用到二胡的加工制作中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般二胡制作师仅有制作经验,并不熟习二胡演奏技术,对二胡音质音色的要求都由专业演奏家提出。而他熟悉二胡的演奏要求,懂得品质管理的路数,与王乃政先生的丰富制琴经验相结合,使得乃政二胡的制作水平如虎添翼。他以总监的角度,严把质量关,从原材料的采购、半成品的加工处理、成品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形成了严格的工艺流程,从而保证了二胡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打响品牌,在二胡制作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们致力于技术开发,攻关核心技术,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先后研制出琴筒粘接技术、降噪技术、音色平衡技术等,全面提升了二胡的品质,使乃政二胡上了一个新台阶,受到二胡业界的好评。近年来王乃政二胡的销量猛增,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为了验证乃政二胡的质量,他将刚出厂的不同材质、不同档次的十几把二胡让我随机试奏。我随意拿出高、中、低档次的三把二胡试拉,果然音色都比较接近,上下把位、内外弦的音量也较均衡,二胡的音色都比较亮而通透,音域显得较宽。我将滤音垫取下,检查狼音。一连几把琴,内外弦居然都没有狼音,空旷感也小的多。我感到很奇怪,便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看过我写过的一篇“关于二胡噪音的成因分析”的文章,狼音的形成是由于二胡结构造成的)你们用什么办法攻克了这个难关?他笑而不作正面回答。我表示理解,企业的核心技术受知识产权的保护,他个人无法,也无权随意公开。仅此消除狼音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在提高二胡品质方面是下了很大的功夫。随后,我把自己带去的一把苏州紫檀琴请他评品。他仔细查看,又反复试拉后,对我说,是把不错的琴,只是焦点稍偏一点,如果焦点调的精确,会比现在的声音更好。
 
      先生知识面宽,二胡资料丰富,交友甚广。我们交谈的内容广泛,从二胡的现状到今后的发展,从二胡的演奏到二胡的制作,从质量认证到市场营销策划,都有许多共同语言。我深感他的知识面宽广,头脑清晰,思维敏捷。他向我介绍了许多二胡业界的动态。我想,这与他平时阅读大量的信息,广泛收集资料和勤于思考有关。厚积才能薄发。我到他的书房,发现他的电脑里存储的二胡资料非常多。有关于二胡史料的文章,有数量不菲的二胡专业论文,也有众多海内外二胡名家的视频演奏,音乐会,经典的民乐合奏曲目,以及今年全国音院的最新的二胡论文交流资料,真是令人目不暇接,饱偿眼福。我不得不佩服他收集资料的功力,有许多二胡名家、业余爱好者到他家拜访,他也常去参加各种会议和展览、经常到二胡院校、专业团体会友交流,每一次他都拍成图片,保存到电脑中,编出索引存档。需要时可随时调出。二胡网上的好文章,好资料,一旦看到及时下载。这也算是他的第二收藏吧。他的知识积累与二胡技艺的提高,也得益于他广交朋友。他与许多二胡演奏家、制作师、二胡专业团体的人士有广泛的交往,与许多二胡业余爱好者也结交甚密,甚至台湾、香港的友人也常与其共事。许多人成为他的好朋友,平时电话不断,有的长时间未见面,便叫他打开视频与他聊天至半夜。为什么他有这样的好人缘?通过与他接触的感受,我想一是他的真诚,和他办事放得下心;二是他的豪爽热情,使人倍感亲切。三是他的平等待人,无论对方是名人或是常人,无论地位高低,他都能以礼相待。
 
      时隔一周,他从北京回来,打听到我即将返长,又约我一聚,除了谈二胡,又谈到了他的家庭。他的爱好和事业得到他夫人的充分理解和鼎力相助。他的夫人是位作家,温文尔雅,朴实大方,在家除了整理家务,还经常帮他收拾二胡,哪一把二胡放在何处,比他还清楚。他的客人来访,夫人总是热情招待。有时二胡专业人士与他拉琴,兴致上来,直到深夜,夫人从不烦不恼。我问她,你在二胡声中能够入睡吗,她宽厚的一笑说,已经习惯了,照睡不误。他们的儿子是国内有名的吉他手,欧美几位顶级的吉他高手来华,指明邀他同台演出。目前,他加盟握威公司,成为德国著名吉他品牌飞魔士的代言人。艺术都是相通的。在这个家庭中,体现了文学艺术与中西音乐艺术的结合,而且,结合的是那样的完美,那样的和谐。
 
      我怀着满满的收获向他们夫妇告别。在回来的路上心想,我只是一个退休的二胡业余爱好者,充其量也只是先生的一位普通的网上朋友,他们的热情相待,而且顷其所藏让我分享,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除了坦诚和投缘,我得不出另外的解释。我想,先生通过自己的执着与奋斗,拥有了骄人的财富。其二胡收藏和资料的收藏是物质的财富,他对二胡艺术的酷爱、对二胡制作的追求,以及他遍布各地的朋友,是他的精神财富。他的获得是对他艰辛付出的回报。物质财富是有价的,而精神财富是无价的。他美满和谐的家庭更是无价的。衷心祝愿先生在洒满阳光的大道上走得更加充实,更加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