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田径史上同一项目四连冠第一人-铁饼之神


  墨西哥城始建于1325年,海拔2259米,东西南三面群山环绕,北部是比较开阔的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第1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68年10月12日至27日在这里举行,开幕式当天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76周年纪念日。

  这届奥运会创造了奥运史上的多项“第一”。参加比赛的国家和地区共112个,在奥运史上首次突破一百大关;第一次正式进行了性别和兴奋剂检查。在性别检查中,全部女运动员都取得了参赛资格,但兴奋剂检查却发现保加利亚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和瑞典现代五项队的一名运动员不符合要求,并将其除名。

  这届奥运会的英雄人物是美国运动员阿尔弗雷德·厄特(Alfred O-erter),他在铁饼比赛中又一次夺冠,连续四届获奥运会金牌,而且四次均破奥运会纪录。他是奥运会田径史上在同一项目中四连冠的第一人,也是奥运会史上继丹麦帆船运动员保罗·埃弗斯特隆之后取得如此成就的第二人。

  少时突破技术关

  1936年9月19日,厄特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的阿斯托里亚,之后在洛杉矶长大。其父是德国移民的后裔,母亲是捷克人。这个血管中流着两种血液的小伙子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酷爱体育,运动场是他每天的必去之地。由于厄特臂力过人,投掷铁饼也就成了他的特殊爱好。起初他只是一味地把铁饼甩出去,而不知道如何用力才能投得更远。后来他从家里的钟摆上得到启示,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与改进,他采用了当今较为流行的转体投掷方法。

  1955年,19岁的厄特便初露锋芒,以52.27米的成绩创造了全国青少年纪录。为了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厄特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对技术做了一些改进。他以转动前倾的上体加大参与转动的身体部分的重量,使头部、左臂及躯干以较大的半径开始旋转,从而获得更大的惯性(这一技术后来被西德女运动员利·维斯特曼和苏联的加·萨温科娃所采用,两人都刷新了女子铁饼世界纪录)。他1米93的身高和125公斤的体重,对于发挥这种技术相当有利。

  带伤成就四连冠

  技术动作的改进加上刻苦的训练,使厄特的成绩直线上升。1956年他首次参加奥运会,就以56.36米的成绩获得金牌。1960年第17届奥运会上,他又战胜各路好手,以59.18米的成绩蝉联冠军。1962年厄特在洛杉矶以61.10米的成绩首次打破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个突破“200英尺大关的运动员”。此后他又以62.45米、62.62米的成绩两次改写了世界纪录。

  1964年奥运会前,厄特以62.94米再创世界纪录。然而就在这次比赛中,他的颈部严重受伤,人们开始怀疑他是否能参加第18届奥运会。结果他不但来了,还忍着伤痛扫清了两个拦路虎———世界上第一个突破“60米大关”的美国人西尔维斯特和4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达内克,以61米的成绩第三次夺得奥运会金牌。

  1968年,32岁的厄特以稳定的心理状态克服雨天带来的困难,以64.78米第四次夺得奥运会铁饼冠军,成为现代奥运史上第一位4次连续获得田径金牌的选手,被誉为“铁饼之神”和美国铁饼的“常青树”。

  遗憾错过第五金

  1970年,厄特离开田坛,但在7年后他又出人意料地复出,立志要夺得第五块奥运会金牌。年过四十的厄特又重返田坛,初次测验便投出了55米。一位老年病学者为他做了体检并告诉他:“你的体格和状态就像一个20岁的青年一样!”从此,他开始有规律地训练,无论天气好坏都坚持不懈。

  到1980年,已经43岁“高龄”的厄特把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提高到了69.46米,是当年世界第二成绩,再次轰动了整个田坛。不过由于他在当年美国奥运会选拔赛上成绩不佳,未被选进美国代表团。后来美国也没有参加莫斯科奥运会,他夺得第五枚金牌的夙愿未能实现。

  1982年,国际田联为了表彰他在铁饼运动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向他颁发了特别奖章,国际奥委会也授予他奥林匹克铜质勋章。他是1984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手持奥林匹克五环旗,率先入场的8名美国奥运明星之一。他在几届奥运会中的突出表现也被评选为“100个金色时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