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独唱音乐会的讨论


贝基先生作为那个级别的声乐专家,他的原话是什么现在很难判定,也许译文有误,也许另有其意,但我宁愿认为他之所讲是在针对初学者。初学声乐时,人们都容易用嗓过度,不懂得发声的技巧,呼吸时也很忙乱。为了保护娇嫩的声带,任何老师都会要求学生不要累着嗓子,实际情况是学生大多依然唱起来很累,但两害取其轻,呼吸的问题可以慢慢调整,先保住声带再说。还有一种可能来理解贝基的话:歌者若连续演唱,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此时宁要多付出体力也不能拼命用嗓子。贝基所讲的人累与唱起来用腰腹故意去顶有本质区别。一个人即使不唱歌,站在舞台上两个小时下来也会累,那是人的体力问题,而唱歌时用肌肉发力去控制声音产生的累就是技巧问题了。

    若进行正规的声乐学习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声乐观念和声音概念。国内承认自己的美声水平不高,很大原因是有很多声乐老师本身的观念就很陈旧、落后甚至错误,他们一辈子也没体会到什么是歌唱时真正的放松,还认为用力是一种自然现象,符合日常运动的惯性。声乐训练所发之力与体育和劳动所用之力基本是相反的,前者为呼气舒缓地催声,后者为屏气后的肌肉紧蹦。我有一篇文章在以前singer老师谈放松的专楼里,对两者有过较为详细的论述,现在找不到了。谈到横膈膜,不要说地方上一般的声乐老师,就是在北京两大中字号音乐学院又有几个给学生讲明白了的呢?横膈膜是意大利美声学派在讲呼吸时最重视的一个部位,世界级歌唱家和声乐大师无不在他们的论述中强调它对歌唱呼吸的重要性,我们很多声乐老师却根本还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有的说它在胃下边,有的说在腰围四周。横膈膜在解剖学上有确切的部位,本论坛的xym老先生少时在上生理解剖课时曾亲眼观瞧。很多声乐老师发现人们唱歌时腰腹有鼓胀现象,便误认为腰腹对歌唱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为那是研究声乐的要害,于是发明了肚子上压砖头等训练方法,殊不知腰腹的鼓胀是横膈膜带动的结果。与其研究腰腹不如直接研究横膈膜的功效来得直接。单纯地锻炼腰腹只能增加腹肌,里面若不能放松下来,搬东西可以省点力,唱起歌来还是僵硬。民族唱法或其他什么唱法讲呼吸到丹田,这个概念虽延续上千年,但因得不到医学上的论证,难免使人认识模糊,多为意念来支撑。关于横膈膜对呼吸的重要意义,论坛里的 MartinWu老师多年在意大利本土学习美声, 提出气息到达横膈膜,直上头腔;singer老师说到要使横膈膜往下铺开,丝毫不能紧张;enze老师对它有着非常系统的研究,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就有一年有余。我有一个唱美声的朋友,学习声乐已经15年了,我也口口声声、心不由衷地要管她叫老师。她从外地某歌舞团特意到北京拜师,先后去过煤矿文工团和总政歌舞团找名师学习,她的老师也这样告诉她:“唱完歌要觉得累那就对了,腰酸腹涨就象干完活的感觉,累得舒坦”。她就这样一路学下来,人到了中年,体形还不错,得益于腹肌练得比较坚实,但唱起来实在是很累, 根本不能理解放松是什么概念,反认为假如一放松,人就泄了气,是万万使不得的。我非老师,更不敢教人,但始终认为正确的声乐观念和声音概念是学习者务必首先要确立的,这样可避免少走很多弯路。

唱歌是不要用力,但也不是一点力也不使。这样摸棱两可的话让人学生怎么理解?到底用不用力呢?让人无所适从。还有靠前靠后,说也不是全靠前和全靠后,这种话实在没意义,那到底声音应靠前还是靠后呢?什么都是相对的,这是大原则,涉及到细节必须讲清楚。讲声乐中国也爱用中庸之道,弄得人迷迷糊糊的。声乐系上了4年的学生大都还是犹豫不决的状态。

中音艺术学校声乐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