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大众口味


  香港影视大王邵逸夫原籍浙江宁波,虽已年过八旬,仍是影视界 的一条强龙。他拥有的财富遍布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地区,财产总 值超过100亿美元。
 
  邵逸夫发家的智慧是专拍适合大众口味的影片,上座率很高。 为此,他一手拍摄影片,一手购置放映院,产销联合,步步为营,拚搏 半个世纪,终于登上了东南亚影视大王的宝座。
 
  30年代,邵氏跟随他的兄弟在新加坡专拍民俗片。这种片子很 适合当地土著和华侨的口味;
 
40~50年代,邵氏大拍风月片。这种专门描写男女恩爱的片 子,在东南亚吸引了亿万旷男怨女,不知赚取了多少痴情人的眼泪; 60年代,武侠小说走红,邵氏目光如炬、动作迅速,大拍“火烧片”、“恶斗片”、“剑客片”,一时间银幕上火光闪烁,刀枪剑棒、侠肝义 胆,倾倒了无数的少男少女……
 
  在这以后,什么影片适合大众新潮,什么影片上座率高,他就拍 什么影片,直到观众的热情下降时为止。
 
  有人曾讥笑:邵逸夫的影片非常公式化,常常是“武打+色情”= “电影”的方程式。邵逸夫不以为然地说谁也不愿做亏本生意。要 让我摄制只有一小撮人才懂得欣赏的所谓艺术电影,我宁可直接把 钱拿出来花在艺术节上!”
 
  邵逸夫强调:大众片并不是粗制滥造的片子,而是适合大众口味 的好片子;如果是粗劣的片子,宁愿把它烧了,也不会推到市场上! 据说,邵逸夫在他影视制作生涯中,真的烧掉了许多他认为不满意的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