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和记黄埔——香港首富李嘉诚


  位于香港中区地下的中环和金钟站段,是香港中区最繁华的.地 段,也是世界上最值钱的地皮之一,这里每平方米的地价高达10000 港元。如果能在这块享有“地王”之称的地皮竞争上夺标并成功地发 展物业,不仅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中标公司还可由此增强信誉且 名声大振。
  早在1976年,李嘉诚就获悉香港地铁公司为购得中区邮政总局 旧址地皮,曾与香港政府磋商多次,希望部分用香港地铁公司的股 票、部分以现金支付,但是港府坚持用现金购买。于是既精通经营之 道、又精通金融之道的李嘉诚,再次利用出售楼宇和发行新股的方 式,集资数亿港元现金,以打有备之战。
  1979年1月14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宣布,中环邮政总局旧址 公开接受招标竞投。素有“地产皇帝”之称的置地公司,一度盛传是 中标呼声最高的公司。
  在这次“地王”公开招标竞投活动中,香港地下铁路公司先后收 到30个财团以及地产公司的投标申请。
  1979年4月5日各家报纸以大标题报道长江击败置地,夺得 旧邮政总局地段。”李嘉诚终于力挫众家竞争对手,一举击败香港地 产界巨子香港置地有限公司,成为“长江实业”扩张中的重要里程碑。
  早在几年前,九龙仓与天星码头以及电车公司合并,将码头和货 仓移至葵涌和荃湾,再将剩下来的大量地皮集中起来兴建酒店、商场 和办公室。然而,九龙仓的管理并没有运用最先进最科学的方法,所 以收人极低。其中的地价实际上早已寸土尺金,而股票价格却多年 没有长进。
  九龙仓当时的这种状况以及潜力深厚的经济环境,自然不能不 使人“想入非非”。李嘉诚开始不动声色地利用分散户名暗购的方 式,悄悄地收购大量九龙仓股票。九龙仓股票的“炒家”炒得正值兴 头,自然不肯下马,九龙仓股票水涨船髙,只升不降。
  作为英资怡和财团台柱之一的九龙仓集团顿时慌了手脚,只好 打出最后一张王牌,求助于英资财团的大靠山——汇丰银行。
  1978年7月,汇丰银行介入九龙仓争夺战,从而使竞争更加激 烈。1978年7月,李嘉诚悄然约见与英资争夺九龙仓的另一个资金 雄厚的华资财团的主席——“船王”包玉刚。
 李嘉诚开诚布公地说明来意,说自己有意出让手中所持有的 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两人握手成交。李嘉诚将手中所持有的 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全部转卖给包玉刚;而包玉刚也将手中持有 的和记黄埔的股票转卖给李嘉诚。
  这样一来,包玉刚得到了吞噬九龙仓的绝对优势,而李嘉诚在这 次九龙仓争夺战中,不仅加深了他与世界船王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且 巧妙地回避了与汇丰银行的正面冲突,为日后争夺和记黄埔打下稳 固的基础。
  李嘉诚紧接着集中火力,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势,对英资 和记黄埔穷追不舍,并继续在股市上大量吸纳和记黄埔的股票。 1980年11月,长江实业通过整整1年不间断的努力,终于成功地拥有超过40%的和记黄埔股权。
  1981年1月1日,李嘉诚正式出任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有限 公司董事局主席。
  香港新闻界轰动到极点,各大报刊杂志纷纷用醒目的标题,形容 李嘉诚这次“蛇吞象”式的成功收购。
  直到今天,李嘉诚财团仍是香港最大的地产发展商和物业拥有 者。他属下的各公司拥有已完成的物业面积共达1655万平方米,正 在建设中的物业发展项目达3733万平方米,而且,还拥有可供未来 10年发展的土地储备2200万平方米,一跃而为“地产大王”。他终 于实现了“超赶置地,争夺第一”的豪言壮语。
  1986年,李嘉诚所统率的和记黄埔捷报频传:和记黄埔属下的 和记电话,成为香港分区讯号系统式手提及流动电话的最大经销商; 同时,和记传呼有限公司成为全港最大的传呼公司。
  1989年,李嘉诚统率和记黄埔成功收购英国Quadrant集团的 蜂窝式流动电话业务,成为和记黄埔通讯业务进军欧美市场的起点。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李嘉诚在证券界的支持下,不失时机地扩 大招股,为房地产王国的建立积聚了可观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