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酸的童年——香港首富李嘉诚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出生在以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而著称 的历史名城——广东潮州市的一个书香世家中。
  1939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践踏这片宁静的土地。 战争摧毁了一切,也使李家的生活没有了着落。
  1940年的冬天,是四季如春的潮州地区有史以来最寒冷的一个 冬天。在家乡实在无法生活的李嘉诚一家背井离乡,逃离战乱,前往 香港。
  历尽千辛万苦,他们辗转来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 的家里。
  40年代初期的香港,是一个宁静但不太繁荣的地方。一到香 港,年少的李嘉诚感觉到这是一个“金钱至上”的世界,即使是亲戚朋 友之间的关系也显得十分淡漠,在这地方要受人尊敬,不是靠知识 而是靠金钱。在亲友们的帮助下他进入了香港中学读书,比较正规 系统地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和殖民主义教育。
  李嘉诚起早贪黑,抓紧一切时间补课。然而,正在这时候,李嘉 诚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撒手归西了。作为长子, 李嘉诚不得不万般无奈地结束了学业出来打工,以维持一家人的生 活。
  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含着眼泪去买坟地。
  卖地给李嘉诚的是两个客家人。按当时的交易规矩,买地人必 须先付钱后看地。李嘉诚将钱交给他们之后便坚持要看地。
  这两个卖地人走得很快,李嘉诚一步接一步紧跟不舍。卖地人 见李嘉诚是一个小孩子,以为好欺骗,就将一块埋有他人尸骨的坟地 卖给他,并用客家话商量如何将尸骨弄走。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李嘉诚能听懂客家话。
  李嘉诚震惊地想,世界上居然有如此黑心、如此挣钱的人,甚至 连死人都不放过。想到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即使现在将他安葬在这 里,九泉之下的父亲也绝不会安眠的。李嘉诚深知这两人绝不会退 钱给他,就告诉他们说,不要掘地了,他自己去另找卖主。
  这次买地葬父的经历,深深地留在李嘉诚的记忆里,使他初尝了 人生的险恶,也促使李嘉诚暗下决心:不管将来创业道路如何险恶, 一定要做到生意场上不坑害人,在生活上乐于助人。
  在这件事上,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做出这种理智的举动。这不 仅反映了少年李嘉诚非凡的理智,而且体现了李嘉诚小小年纪就拥 有豁达与宽容,以及遇事果断干脆不斤斤计较的大将之风,李嘉诚注 定将来必成大器。
  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 他不仅把勤杂工作做得很好,而且还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钟表的 安装、修理,熟悉了各款钟表的使用性能和特点。不久,舅父发现李 嘉诚年龄虽小,却很懂得耐心地招待客商,就将他调入高升街的一家 钟表店当店员。
  这时候李嘉诚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内心深处有一种十分强烈的 求学愿望。于是白天在工作回来以后,晚上他都要买一些旧书回来 用功自学。因生活所迫,学完的旧书还要拿到旧书店去卖,再将卖旧 书的钱再买回“新”的旧教科书,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节省了很多 钱。
  17岁的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制造公司当推销员, 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仔”的推销生涯。很快,李嘉诚成了全公司 的佼佼者。李嘉诚18岁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又被提升为这家塑 胶制造公司的总经理。
  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不仅初步形成了李嘉诚的商业头脑,丰富 了他的商业知识,而且也使李嘉诚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教会了他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同时,在推销过程中,还使他学会了宽厚待人、诚 实处世的做人哲学,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