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资财团的崛起——香港华资与英资的收购大战


    自从香港洽为殖民地后,其经济命脉一直被 怡和、太古、会德丰、和记黄埔四大英资财团所控 制。
 
    本世纪70年代,以李嘉诚、包玉刚为代表的 新兴华资财团渐渐崛起。他们抓住机遇,联手抗 衡,主动出击,在香港经济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 华资财团与英资财团的争霸战。
 
    通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收购大战,大大削弱 了英资财团的实力。在1997香港即将回归之 日,这场华资与英资之战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香港中区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中,一幢傲然俯视着维多利亚 海湾的大厦尤其引人注目,它就是香港著名的怡和大厦。大厦上住 扎着香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怡和财团。
 
  怡和财团创立于广州,1842年迁往香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里,香港的经济命脉一直被英资财团牢牢控制着。势单力薄的华资 企业根本不是它的对手。1965年香港发生了银行挤提风暴,英资财 团趁火打劫,乘机吞并了一半的华资银行。在这些英资财团中,怡和 更是无人可敌的巨无霸,只要它轻轻跺下脚,整个香港都要抖三抖。
 
  然而,在本世纪70年代,统治怡和财团的凯瑟克家族犯了一个 致命的错误。由于他们对香港的前途不抱信心,便抽出巨资向海外 进军。怡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购了夏威夷及菲律宾的戴维斯 糖厂、中东的TTI石油、南非的莱明斯综合企业和英国的怡仁置业。 不幸的是,这一连串战役没多久便以失败告终。
 
  80年代初,凯瑟克家族痛定思痛,将其投资策略作了 180度的 转变,大举投资香港。似乎是命运的有意戏弄,凯瑟克家族又遇上中 英香港谈判,地产暴跌之时。怡和财团因此债台高筑,只得靠变卖资 产度日。
 
  本世纪70年代,香港商界涌现出一批华人俊杰。正当怡和等英 资财团大举进军海外时,这批俊杰所领导的华资财团却脱颖而出,趁 机低价购人大量地皮,积极发展物业。华人资本迅速膨胀,华资财团 不断壮大。雄姿英发、生机勃勃的“黄色巨龙”在香港的经济大舞台 上崛起了。
 
  1977年4月,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宣布拥有香港中区的希尔 顿酒店,打破了英资门禁森严、唯我独尊的局面,并且拉开了华资收 购外资的序幕。
 
  1979年,李嘉诚又从汇丰银行手中夺得英资四大财团之一的和 记黄埔集团。
 
  1980年,船王包玉刚从怡和财团手中夺得九龙仓控制权……
 
  华资财团出师必胜,英资财团节节败退,仅数年时间,原来由英 资控制的和记黄埔、香港电灯、九龙仓、会德丰,都先后落人华资手 中。
 
  进人80年代,华资财团已经十分强盛。原来控制香港经济的英 资四大财团,已被华资财团吞并了一对,华、英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 逆转。
 
  这些在英资夹缝中生长起来的华资财团,敢于与财雄势大的英 资财团抗衡,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除了他们自身的实力和善于抓住机遇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能够同仇敌忾,联手抗衡。 震惊香江的九龙仓大收购便是其中一例。
 
  两位华资巨子李嘉诚和包玉刚配合默契,奇招迭出,终于成功地 从怡和这只老狐狸手中夺走了“九龙仓”这块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