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衡阳市业余训练状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对业余训练的影响日趋明显,原有的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业余训练模式日渐退化,在新的业余训练模式的构筑中经济成份、社会无形价值比重加大,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式和市场环境下把握业余训练的规律已是体育工作者观阶段面临的新的课题。
  自1996年后我市业余训练的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此我们于2001年12月6日一12月26日对我市的县级体校、省级传统项目学校和部分基层网点学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其探讨新形势下开展业余训练的新途径。
  1、调查目的
  1.1了解我市业余训练现状;
  1.2发观我市业余训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3摸索出符合新的经济形式、市场规律及我市市情的业余训练新路子。
  2、调查对象
  2.1 12所县级业余体校;
  2.2 8所省级传统项目学校;
  2.3 10所基层网点学校。
  3、调查方法
  3.1询问法
  3.2查阅资料法
  3.3实地考察法
  4、调查结果与分析
  4.1县(市)业余体校状况
  我市5县2市的业余体校均于1987—1990间相继成立,经过近10年的起伏变化,其现状如下:

县(市) 体校人员 具有教练职称的人数 在岗人员 在训运动员人数 耒阳 14 6 5 120 祁东 6 5 1(兼) 22 衡南 4 7 1 20 衡山 4 6 衡东 3 2 常宁 5 5 衡阳 5 5 合计 41 36 7 162

  4.1.1有所发展的县级业余体校只有耒阳一所。该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机构健全、初具规模、独立核算的业余体校。现有教练员6人,每年人员经费6万元,专项经费3万元,开设:田径。举重、武术、摔跤4个项目。其中田径、武术、摔跤均代表衡阳市加全省比赛。
  4.1.2勉强维持的业余体校有祁东、衡南两所。抓了赛艇(祁东)、射击(衡南)两个拳头项目,常年坚持训练,其他项目以季侯性的短期训练为主。业余体校经费不能得以保证,教练员(除短期季候性训练以外)基本不在岗。
  4.1.3完全无法坚持工作的业余体校有四所。业余训练从1997年后基本停滞,其原因是:
  4.1.3.3经济制约:多年来体育事业局的财政拨款只维持原状,每年工资均在上涨,人员有增无减:加之创收渠道不广,各局只能观保吃饭,有些连基本工资都无法保障,更无财力开展业余训练。

县(市) 财政拨款 人  员 人均年经费 衡  阳 5.4 22 0.25 衡  东 9.0 11 0.82 衡  山 5.8 16 0.36 常  宁 8.8 12 0.73 衡  南 8.6 11 0.78

  4.1.3.2教练员队伍严重流失:7县(市)共有36名具有教练职称的教练员,现在在岗的只有6人(耒阳5人、衡南1人),其他30名教练5人下海、6人升官、3人调走、2人不知去向,其他的从事群体、经营、办公室、财务等工作。
  4.1.3.3部分县体育局不重视业训工作,认为业余训练花钱多,压力大,效益少。有些体育局工资能够保证,但业训工作就是开展不起。
  4.2城区业余训练现状
我市南、北、东3所区体校成立多年来,特别是合为教体局下属体校后,业余训练工作持续发展,业训队伍不断壮大。

项目/单位 南区 北区 东区 合计 体校 2 2 3 7 专职 1 1 3 5 带训学生 20 20 60 100 田径兼职教练 6 6 4 16 其他兼职教练 8 4 5 17 带训学生 500 400 300 1200


  注:2001年机构改革南区改为文体局业训工作又遇到新的问题。
  分析:
  4.2.1教体一家,体育专干可以对所辖学校行使管理、指导、考核等行政职权;
  4.2.2素质教育的推行使教体局和学校把体育工作摆到应有位置;
  4.2.3全市性的体育竞赛使区领导把体育工作视为争取荣誉的重要方面。
  4.3学校(含传统校)课余训练现状:
  据对18所开展较好的学校调查统计,共有专(兼)职教练84人,带训学生1700人左右,均为有管理措施、有奖惩制度、有计划教案、有较好场地器材;坚持常年系统地正规训练。其中部分学校已办出特色,市二中的田径、篮球:衡东一中的田径;耒阳一中的女排;冶金中学、小学的男子足球;市六中的女子足球;铁一中的网球;祁东归阳中学的赛艇等项目,均能代表我市参加省级比赛,并取得好成绩。
  4.3.1教育体制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学校领导对体育有新的认识;
  4.3.2学生减负使课余训练:得到时间上的保证;
  4.3.3市场竞争机制使学校感到“不创品牌特色就被市场淘汰”的压力。
  4.3.4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近年出台的一系列有力政策,使学校舍得为体育场地没施投巨资。
  4.3.5家长“望子成龙”有了新的认识。
  4.3.6体育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5.结论与建议
  5.1目前的经济、社会形势是开展业余训练的有利时机;
  5.2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师资力量和最广大的人才资源是开展业余训练巨大的潜在力量;
  5.3 “教体结合”是发展业余训练的唯一出路; 
  5.4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促进课余训练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更优惠的政策,为学校课余训练营造更宽松的环简易,提供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