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一次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2l世纪的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意义。今天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青少年学生,将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21世纪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健康的体魄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根据农村的实际条件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和卫生工作。”这充分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关怀,深刻地阐明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同时也给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为明确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了明显增长。据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水平和速度、力量素质与十年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部分常见病有所下降,城市学生保健水平有所提高。但也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呈停滞和下降趋势,肺活量有所下降。肥胖儿童及超体重儿童比率增长较快,近视率居高不下。另外,我国学生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一些明显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及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学铰体育卫生工作的宣传力度
使各级领导、学校校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摆正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改变目前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在学校教育中一直是薄弱环节的现状。实践证明,一个地方、一个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搞得好与不好,在整体上虽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但最重要的还取决于领导、学校校长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认识与重视程度。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教育观和人才观的问题;因此,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做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前提。
二、要牢固树立和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体质、身心健康与综合体育素质如何,应该是衡量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志。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对活跃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展部分学生特长,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但绝不能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来代替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工作。
三、认真落实《园丁工程》,建设一支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根据目前师资队伍的现状,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上。要按照实施《园丁工程》的总体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研员、卫生保健人员的分级培训计划。做到各级培训责任清楚、目标明确、要求具体。体卫艺司要认真组织好一级培训,取得经验,推动和指导全国体育卫生师资的培训工作。要加强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认真执行新的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方案,把培养目标确立在培养中等学校的体育教师上,教学改革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要加大体育教育专科专业的改革力度,积极推行体育与健康教育主辅修制,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广大农村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对师资的需要。要重视学校卫生人员队伍建设,认真研究解决学校卫生人员在工作、业务提高、待遇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加大体育课程改革力度,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研究制定大、中、小学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组织力量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课题的应用性研究。新课程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应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家喜欢的、有利于全体学生参加的、适合于群体性锻炼的体育项目,避免过分竞技化、成人化。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强调基础性和针对性。教学计划的制定,要根据有限的教学时效,合理地安排教学容量,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创造生动活拔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质量。
另外,要根据新的形势,在现有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和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针对学校和学生个体的体质健康评价标准,标准的内容和测试项目要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五、积极试验,尽快改进和完善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内容和方法经过多年的大面积试验,原国家教委决定,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逐步实行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这一措施的出台,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出现了“应试教育”的现象,考试的形式和方法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积极试验,尽快对考试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使之不断完善。改革体育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平时的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有利于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方便学生考试。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证。要积极推广广东湛江“学校体育快乐园地”的经验和辽宁、天津、北京等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经验。要认真研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比赛活动,要重点推动班级之间形式多样的经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今后,学校运动会的设项,要充分考虑广大学生的参与性,避免过分竞技化和少数人参加的现象。要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坚强毅力。针对我国学生体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去年共同发起了“为祖国而锻炼,健康地奔向2l世纪”学生象征性冬季长跑活动。各地和学校要认真组织学生参加。通过长期活动,使学生的耐力素质和肺活量有所提高。
七、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学核体育卫生工作
我国85%的中小学校、75%的中小学生在农村。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应该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搞不好,中国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就谈不上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尽管这些年来,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就全局而言,现状不容乐观。据调查仍有13%左右的完全中学和中心小学、18%左右的初级中学和乡村小学尚未开设体育课。健康教育课的开课情况问题更多。没有体育课,谈何体育,又谈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开课问题。为此,体卫艺司决定启动“农村学生人人享有体育”项目,重点是促进农村学校体育课开课率的提高。要解决开课问题,必然涉及到师资、场地、器材等,这又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不无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各级领导和学校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只要重视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就能生机勃勃地开展起来。广东湛江、四川岳池、甘肃临泽、辽宁宽甸等地的成功经验,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八、大力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我国学生营养科学知识的贫乏以及学生营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强营养科学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要尽快研究制定针对学校食堂,尤其是寄宿制学校食堂的学生营养配餐方案。继续抓好试点,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广营养午餐。认真实施大豆行动计划,积极倡导学生饮用牛奶。为有效防止学生集体用餐中的中毒事件的发生,应尽快研究制定《学校卫生饮食管理规程》。根据《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的要求,加强常见病防治工作和管理,切实落实各项防病措施,特别要注意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在继续做好全国大规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经常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与此同时,建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公告制度,使各级领导、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我国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九、加大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各级政府和数育行政部门,要将对学校体育卫生的投入纳入政府财政拨款中,保证每年有适当比例的经费来源,为学校开展体育卫生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另外,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筹措学校体育卫生发展经费。各地要按照《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目录》和《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的要求,积极进行场馆建设和器材、器械配备。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改善学校教学与环境卫生条件,使之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要求。
十、加强科研工作,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科学化进程
面向21世纪,深化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改革,使之上一个新的台阶,是—项既紧迫又艰巨的任务。学校体育卫生科研,对于科学的学校体育卫生观念的形成,保证改革的正确导向,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提高工作的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领导要重视和支持学校体育卫生的科研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在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时,要进一步关心和过问学校体育卫生的科研工作。在科研的选题、经费的使用、人员的配备、成果的推广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另外,要结合师资队伍的培养,大力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当前形势下,积极提倡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紧密围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深化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改革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