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措施


  一、现场处置的基本程序

  (一)组织人员救治病人

  (二)了解事件情况

  (三)确定污染种类

  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

  (四)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1、污染源调查

  ——根据水系排查污染源
  ——根据原料、生产工艺和排污成份(特征污染物)寻找污染源
  ——对事发地周围环境初步调查

  2、环境监测

  ——请水利部门提供水流、库容、流量等水文资料

  ——根据毒污量、流速、断面积,计算污染范围? (污染带长度、峰值)

  ——确定监测点位: 污染源下游、水源地附近、对照监测点等

  3、生物性指标检测

  ——病人、正常人血、尿
  ——微生物、可疑治病菌
  ——急性毒性试验
  ——水源、饮食、农作物、土壤、鱼类等

  4、做好照相、摄像、录音、监督文书等取证准备

  5、调查分析结论和处置方案

  ——调查分析结论
  ——污染源、污染物、污染途径、波及范围、健康危害特点
  ——事故的原因、经过、性质
  ——污染处置方案
     ——对污染范围内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以减少污染

  二、几种类型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

  (一)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

  1、基本处置原则

  ——确认污染物危害与毒性
  ——确定饮用水源取水基本情况
  ——确定地下水源情况
  ——立即通知
  ——监测与扩散规律分析

  2、处置措施

  ——削减、阻隔、稀释
  ——启动自来水应急工程和备用水源
  ——召开现场处置工作会议,部署有关工作
  ——成立专家组
  ——污染源调查组
  ——环境监测专家组
  ——供水工程专家组
  ——渔业生态调查组
  ——信息发布组
  ——召开专家组会议,制定工作方案

  (二)交通事故引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1、处置原则

  (1)划定紧急隔离带:由交警部门对道路进行戒严,在未判明危险化学品种类、性状、危害程度时,严禁半幅通车;
  (2)判明危险化学品种类:通过向当事人询问、查看运载记录、利用应急监测设备等方法迅速判明危险化学品种类、危害程度、扩散方式。
  (3)迅速查明敏感目标:迅速查明事故点的周围敏感目标,包括:1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区(村庄)、公共场所、河流、水库、水源、交通要道等。以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次生污染,并为群众转移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4)应急监测:制定应急布点方案,通过应急监测数据,确定污染范围;
  (5)群众转移:根据危险化学品泄漏量、扩散方式、危害程度,决定是否进行群众转移工作;
  (6)生态修复
  根据污染事故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确定生态修复方案。

  2、处置措施

  (1)气态污染物
  修筑围堰后,由消防部门在消防水中加入适当比例的洗消药剂,在下风向喷水雾洗消,消防水收集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2)液态污染物
  修筑围堰,防止进入水体和下水管道,利用消防泡沫覆盖或就近取用黄土覆盖,收集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防爆泵进行倒罐处理。

  (3)固态污染物
  易爆品:水浸湿后,用不产生火花的木质工具小心扫起,进行无害化处理。
  剧毒品:着全密闭防化服并配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后做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