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员后送的原则和程序(一)-现场应急救援


 一、伤员后送原则
 
    重大性灾难事故伤员数量大,伤情复杂,重伤、轻伤混在一起,易造成现场混乱。因此,要提 高伤员的救治效果,必须做好伤员分类与后送工作。伤员后送是向上级救治机构运输伤员的程序和措施,是完成分级救治的重要手段。能否及时、安全后送伤员,直接关系到救治工作的有效 进行。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伤员后送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协调,维持现场秩序
 
    在重大性灾难事故现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现场秩序混乱,秩序混乱必然影响到整个医 疗急救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指定专人组织领导,协调公安和消防人员维持秩序、疏散人员、指 挥交通。
 
    (二)现场急救与后送相结合
 
    对因创伤发生休克者、活动性出血者予以止血、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液体等;对剧痛者先止 痛;对可能发生窒息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平卧位或头略低位;尽快优先转运;伤口、创面要清 洁包扎;对烧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干净,不要随便在伤口上涂洒药物;对挤压伤伤员,在解除压 迫后,伤肢不要抬高、不要活动、不要热敷或按摩。
 
    (三)搬运中注意制动
 
    地震伤时容易引起包括颈椎在内的脊柱损伤,搬动、转运不当极容易引起截瘫,故必须用颈 托固定,用脊柱板、硬板担架(或用平整的木板、门板)转运伤员。在转运途中必须由医疗、急救人 员或经过救护培训的人员护送,途中严密观察伤情。
 
    (四)加强力量,采取灵活多样的转送方式
 
    积极吸纳参与现场抢险救援的公安、消防人员参加转送工作,让他们负责抬担架、填写分类 标志牌等简单工作。可利用飞机、卫生列车、普通客车等多种方式后送。
 
    (五)把握轻重缓急,突出转送重点
 
    伤员运送时依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顺序。安排伤员转送、救治的先后顺序:①伤情严重 有生命危险者,需要立即施行手术抢救的伤员。如活动性大出血、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窒 息、呼吸道阻塞者。②伤情较重需要早期手术者,如四肢开放性骨折、腹部穿透伤、颅脑伤、面部 烧伤等。③伤情较稳定,可稍后进行手术者。如一般软组织损伤、四肢骨折、烧伤等。④伤情较 轻,不需要手术治疗者,如小面积浅部烧伤、不需要手术的挫伤、扭伤等。
 
 二、伤员后送程序
 
    (一)后送组织
 
    1.地面后送的组织领导
 
    1)各级应急急救领导机关:要派专人负责伤员后送组织和协调工作,根据伤员人数,从多方 面筹划足够的运输力量,做到专用运力与回程运力相结合,军内运力与地方运力相结合;做好后 送的组织计划,规定伤员后送的程序和要求,确定后送指征,明确后送方式;要及时了解伤员后送 情况,与运输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组织伤员的前接后转,紧急情况下,请求相关部门抽派人员 和车辆协助。此外,当伤员数量多,后送任务重时,还可建议上级领导建立伤员后送指挥机构,加 强对后送工作的组织领导。
 
    2)各级医院:应有专人负责并编设专门负责后送伤员的组织(后送组或分类后送组),负责 安排分配运力,办理后送手续,指派护送人员,组织伤员登车等。各救治科、组、室主要协助后送 组共同做好伤员后送准备,严格掌握后送指征,落实后送复查制度。
 
    3)专人领导伤员抢救和后送。各级救治机构的伤员后送工作,必须在各级救灾机构的统一领导 下,将伤员后送纳人运输保障和后勤保计划内实施,并积极争取军内外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支拨。
 
    2.海上后送组织领导
 
    根据未来海上意外事故伤员的特点和我国海上救治力量现状,事发海区伤员的医疗后送组织有三级保障机构,包括舰艇救护所、医院船和岛岸救治机构。舰艇救护所按其等级实施救护, 执行海上编队作战任务时.上级应加强海上医疗队或外科手术组;医院船设200~300张床位,接 收舰艇救护所用救护艇、卫生运输船、舰载直升机等后转的伤病员,实施早期治疗,并向岛岸救治 机构后送伤病员;岛岸救治机构主要指基地医院,其次还有水警区或支队展开的码头救护所。三 级保障的医疗后送组织体系是指近岸和近海作战的基本体系,其他诲域和海上各种作战样式下 伤员医疗后送的组织体系将有不同的变化。
 
    3.空运后送组织领导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伤病员的空运和后送巳经成为现代伤员救护和后送 的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平时和战时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战时军队伤员空运后送的组织形式按 使用的地域范围通常可以分为战术、战役和战略3种形式。其基本任务是:完成伤病员从前一级 救治机构到后一级救治机构的逐级或越级后送;完成伤病员的连续性救护和治疗。战术后方空运 后送,一般由集团军卫勤部门协调陆航部门在作战部队统一指挥下组织实施,由陆军航空兵直升 机和集团军建制内的卫生人员执行。战役后方空运后送通常是以战区、战区空军为组织实施。战 略后方空运后送通常在大批伤员向战略后方转移时实施,由总参作战部统一组织协调军队和地方 运力,空军组织飞行实施,总后卫生部负责提供伤员情况和负责租住伤员接送。平时伤员空运后 送,依靠空运后送医疗队。空运后送医疗队现阶段采取“预编”的形式,它是一个专职机构,首先保 证执行空运后送任务;无空运后送任务时,组织仍然存在,但人员参加正常业务工作,飞机执行正 常训练和各种任务。空运后送医疗队的业务受军区空军卫生处指导。平战时执行空运后送任务 时,根据情况确定临时指挥关系。
 
    (二)后送伤员的分类和依据
 
    1.后送伤员的分类
 
    伤员分类是根据伤员收容、医疗和后送的需要与可能,将伤员分为若干不同处置类型的活 动。在战争或各种意外灾害事故发生时,当成批伤员到达救治机构之后,若不首先对他们进行分 类,则无法实施有效的救治。通过分类,可使有限的卫勤力量优先投人到最需要救治的伤员身 上,较好地解决轻重伤员之间、个体伤员与群体伤员之间、对周围有危害的伤员(传染、沾染、染毒 伤病员)与普通伤员之间的救治矛盾,把握好救治的轻重缓急,措施的针对性,后送的先后次序、 体位和适应证。通过分类,保证重危伤员优先得到救治;传染性伤员得到及时隔离治疗;轻伤病 员得以留治;有放射性沾染、化学染毒和生物战剂污染的伤病员得到洗消;需后送的伤员得以安 全及时的后送。总之,通过实施正确的分类,使救治机构在伤员众多的情况下,每个伤员都能得 到必需的救治措施,从而发挥卫勤人力物力的最大效益。
 
    (1)分类的基本形式
 
    1)收容分类:收容分类是伤员到达救治机构,由负责分类的人员(分类组)在分类场进行,主 要通过询问伤员或护送人员,查阅伤票、伤标,观察伤员表情、姿势;触摸伤员皮肤、脉搏和伤部;用 探测仪器探测伤员服装、体表有无放射性沾染及沾染程度等方法,确定伤员应由救治机构的哪个 职能组室接受和处置以及先后顺序,一般不打开绷带。收容分类应注意“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 则,尽快把危急伤员直接分出来,以便尽快抢救,必要时可在分类场临时采取简单的救命措施。
 
    2)救治分类:是收容分类的继续和补充,救治分类由收容伤病员的组(室)或病房的卫生人 员分散进行。通过对伤员进行较详细的检查,明确伤员的伤部、伤类、伤情,判断伤势和预后,确 定初步诊断和采取的相应地救治措施。救治分类关系到伤病员的救治质量和预后,并为后送分 类打下基础。
 
    3)后送分类:后送分类由后送组(或分类后送组)的卫生人员在经治医师密切配合下进行。 主要根据伤员的诊断、对预后的判断和下一步救治的需要,确定伤员后送的先后次序、地点;根据伤员情况和可能条件确定伤员采用何种后送工具和伤员后送姿势;并根据需要派出护送人员,做 好伤员后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伤员分类与创伤救治质量关系极大,及时有效的救治和后送,有利于发挥卫勤人力、物力的 整体作用。伤员的分类贯穿医疗后送工作的全过程,首先是伤员在医疗后送线上通过各级救治 机构时要反复进行分类;其次是伤员从进人救治机构到离开救治机构的全过程要反复进行分类。 二种分类形式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有机结合进行的。如收容分类有时可分出直接后送的伤员 及时进行后送;救治分类包含纠正收容分类的错误或确定可以后送的伤员。伤员在医疗后送线 上由前到后分级通过各级救治机构,分类也由简单到复杂。
 
    (2)分类的基本要求 战创时伤员分类做为提高救治工作效率的一种手段,必须要做到迅 速准确,不能因分类耽误救治时机,也不能因分类的失误造成伤员救治措施的失误。欲达到迅速 准确的要求,必须采取以下的有效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各级卫勤领导都要重视分类工作,加强对分类工作的领导。战时, 我军要求团及以后各级救治机构,都要建立专门的分类组织,负责组织实施伤员的分类工作。根 据救治机构的规模和需要,可设立分类哨、分类组、分类医院等。当大批伤员到达救治机构时,卫 勤领导要亲临现场组织指挥,并适时调整分类力量。
 
    2)加强训练,提高工作效率:要求分类人员除学习野战外科和野战内科知识,熟悉战时伤病 员主要症状、体征和检查方法外,还要学习有关分类知讯,战时救治机构编组、伤员救治后送原则 及本级救治范围,并通过演练和分类实践,正确掌握分类标准,增强认真操作熟练程度,提高分类 准确性和工作效事。
 
    3)突出分类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当大批伤病员到达救治机构时,应按“先重后轻、先急后 缓”的原则,首先把有生命危险和严重功能障碍的伤病员分出来,及时进行救治;对复合伤和多处 伤,必须全面考虑伤员损伤程度,确定其主要伤害并根据主要伤害进行处置。
 
    4)正确使用分类标志,避免重合复和遗漏:正确使用分类标志可把伤员情况准确地传递到 各级救治机构和各组室(科),避免分类重复和遗漏。
 
    2.后送伤员分类的依据
 
    伤员分类以医学诊断为基础。对于战伤,我军通常采用伤部、伤类、伤型、伤情、伤势五项结 合的诊断方法,既可明确诊断,也能表明损伤的严重程度。
 
    (1)伤部(负伤部位) 是按照解剖生理的关系划分的负伤部位。区分伤部,便于战伤的诊 断和组织救治。各国军队划分方法不一。我军现行的划分方法是按照颅脑、颌面、颈、胸(背)、腹 (腰)、骨盆(会阴)、脊柱、上肢、下肢、内脏10个部分进行区分。以上多个部位受伤称为多部位 伤,在一个部位多处受伤称为多处伤。
 
    根据我军既往作战资料和中东战争,越南战争统计,下肢伤在伤部分析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 是上肢伤、头颈部伤。值得重视的是现代高技术战争多部位伤、多处伤、复合伤呈明显增多趋势。
 
    (2)伤类 是指按致伤武器及致伤因素区分的战伤种类。按致伤武器分,有常规武器伤、核 武器伤、化学武器伤、物物武器伤四大类;按致伤因素分,可分为弹片伤、地雷伤、枪弹伤、刃器伤、 烧伤、挤压伤、冲击伤、毒剂伤、核放射伤、冻伤等。多种因素致伤称为复合伤。由于武器类型的 增多和性能的发展,现代战争中伤类变化的趋势是:炸伤(弹片伤、地雷伤)、烧伤、复合伤增多, 枪伤相对减少。燃料空气炸弹以及反坦克导弹引起的复合伤和烧伤综合征值得重视。
 
    (3)伤型 是指武器或杀伤因素作用于机体的类型。我军伤票中提出的类型:①贯通伤,指 伤道既有人口又有出口的创伤;②盲管伤,指伤道只有人门没有出口的创伤;③切线伤,指弹丸、 弹片等投射物沿体表切线方向擦过所致的沟槽状刨伤;④闭合伤,指体表无开放性伤口的创伤; ⑤其他。伤型的确定对广全面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4)伤情 是指战伤特征及由战伤直接引起的伤后并发症的情况。我军现行伤票列人的伤 情分为:大出血、窒息、休克、昏迷、骨折、气胸、截瘫、抽搐和其他。不同的伤情,所需要的处置亦 各不相同。正确把握伤情对于针对性救治和提高救治效果有重要意义。
 
    (5)伤势 根据所需治疗时间和愈合后能否归队来区分战伤轻重程度。通常根据机体组织 损伤状况;对伤者生命及战斗、生活能力受影响程度;冶疗后有否残废及其程度综合判定。伤势 分为轻伤、中等伤、重伤三类。
 
    1)轻伤:主要是局部软组织伤,20%以下的II度烧伤。5%以下的III度烧伤,1~2Gy辐射剂量 的放射性损伤等。暂时失去作战能力,或仍能坚持战斗,无生命危险,一般在30d内可治愈归队。
 
    2)中等伤:指广泛软组织伤、上肢开放性骨折、机械性呼吸道阻塞、肢体挤压伤、创伤性截 肢、一般的腹腔脏器伤等。因伤丧失作战能力和生活能力,一般无生命危险,但治愈时间较长(两 个月内);愈后可能留有功能障碍,影响归队服役。
 
    3)重伤;旨有生命危险或严重并发症;冶愈时间需要两个月以上;冶愈后可能有严重残废,不能归队者。
 
    根据既往作战统计分析,常规武器条件下作战,轻伤占伤员总数的30%~40%,中等伤 30%~35%,重伤占20%~25 %。救治时区分伤员伤势,可为掌握救治重点,决定是否留治,安排 后送次序、体位和选择后送工具提供直接依据。战后统计分析伤势规律,可用于卫勤预测。未来 高技术战争,由于武器命中精度和杀伤威力提高,重伤比例将会增加。
 
    3.伤员分类标志
 
    分类标志是显示伤病员分类结果,用于传递分类信息,避免分类本身及救治、后送各工作环 节中的重复,遗漏。各种分类标志之间主要靠颜色或形状的不同而相互区别。每种分类标志分 别表示一种分类结果。我军现行的分类标志包括分类牌及伤标两类。
 
    (1)伤标以特定颜色的布条或塑料条制作的,规格为15~35 cm,表示几种特殊伤病情况, 以便各级救治、后送人员的注意,给予这些伤病员以优先的救治、后送,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我军现行的伤标分5种,红色表示出血(伤员扎有止血带时,伤标上须注明扎带时间),白色表示 骨折,黑色表示传染病,蓝色表示放射损伤,黄色表示毒剂中毒。伤标从连抢救组开始使用。
 
    (2)分类牌由救治机构根据本级救治范围,内部科、组、室的编设和实际需要自行制作,是 战时在救治机构内部使用的,表示伤病员分类结果的标志。其种类、样式要求醒目适用,容易辨 认,能在夜暗中触知和佩挂方便。通常依不同颜色、形状、孔洞和文字注记表示伤病员收容的去 向、救治措施、后送次序和处置的急缓等。一般在分类场根据收容分类的结果,将分类牌挂在伤 员左胸前,待各科、室、组完成分类牌指示的处置后,取下或根据需要另换分类牌,伤员离开救治 机构及时回收。正确使用分类牌可避免分类重复和遗漏,减少不必要的询问,便于工作人员迅速 识别和及时处置各类伤病员,避免工作秩序混乱,节省时间提高救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