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意义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新世纪以来,各类灾难,特别是“911”恐怖事件、急性严重呼吸综合征(SARS)、特大地震、海啸和泥石流灾难频发,冰雪、干旱和洪水等巳成为多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每年常态化多发的 自然灾难,凸显了灾难医学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面对近年来突发的各种灾难,众多学者从不 同层面、角度对灾难医学教育的改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灾难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大意义
 
    数百年来,医学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灾难医学的发展和灾难医学的教育始终未能得 到足够的重视。一次一次灾难的发生,吞噬了千万人的生命,一次一次的救援,留下了许许多多 的遗憾、经验和教训。为跟上国际灾难医学发展的趋势,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灾难医学救援体系, 普及灾难医学基本知识,提高专业力量的综合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 失,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灾难,发展我国的灾难医学教育实为当务之急。
 
    (一)灾难医学及其特点要求开展灾难医学教育
 
    虽然各类灾难的发生、发展规律不同,但应急管理医学本身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需要在平 时加强灾难医学教育。
 
    1.应急管理的应急性
 
    灾难随时可能突发,灾难救治的成效取决于灾民的自救互救能力、救援机构的组织指挥能 力、专业力量的快速机动能力、对各类伤病员的救治能力和救援力量的环境适应能力等关键要 素。灾难发生后,救援机构和人员仓促应战,面对大批量伤病员突发的现场,即是灾区巳经建立 了各种应对灾难的机制和预案,社区可用的卫生资源也会显得明显不足,外援力量将成为进人灾 区的主要救援资源,灾区的总体救援水平直接影响到紧急救治和后送的速度效率。灾难医学救 援是在应急条件下实施的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受灾群众和参与应急救援全过程的各 类人员与机构,普及灾难医学的基本知识、强化专业救援力量的能力建设则成为平时灾难医学教 育的中心工作。
 
    2.灾难伤病员救治的多样性
 
    由于灾难成因的多样性,灾难发生地域与灾区的特殊性,灾难等级的不确定性,灾区伤病 员可呈现不同的伤情特点,如:地震伤员,多发建筑物倒塌时引起的砸伤、挤压伤和土埋窒息, 烧伤、复合伤增加,重伤率高,休克率高;海难伤员,多发淹溺(尤其是低温溺水),海水浸泡伤;空难伤员,幸存者多为烧伤、脊柱截断、大血管撕裂伤和颅骨多发性粉碎性骨折等重症伤员。 总体伤情的特点是大批量伤员集中收治,新型伤类不断出现,早期征兆凶险,重伤比例大幅增 加,感染并发症更加严重,休克、多脏器衰竭等并发症增多,应激反应病员大量同时涌现等;灾 难伤员的伤类、伤情、伤部、伤势特点与一般创伤完全不同,这对医务人员的正确处置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灾难医学教育则为完善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无论是模拟场景 的体验,还是对各种伤病救治经验的获得,都是非常重要的。
 
    3.灾难联合救援的复杂性
 
    在一般思维定势中,人们较为习惯的是实施单种灾难、单个任务分队遂行单一行动的救援模 式,而对于各系统、各专业在指挥部的统一协同下如何发挥整体资源配置优势,军、警、民实施联 合救援,时效防治,高效救援,机动处置,灵活救援,实时监控,精确救援等涉及全局救治效益的问 题考虑较少,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行动预案不完善,这是联合救援中的弱项,也是历次救援行动 后期总结教训最多的内容。据此专家们认为,联合协同是应急管理组织形式中的一种高级类型, 是组织工作的一种目标模式。联合救援的目标是试图将各种组织系统、指挥系统、技术系统和装 备系统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和综合实力,以取得未来灾难联合救援的主 动权。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开设灾难医学专题研修内容,是对应急管理的组织领导者(军地卫生行 政领导)实施高层面的专门训练,模拟演习的最好训练方法。
 
    4.应急管理现场的危险性
 
    重大灾难发生后,不仅灾民的生存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灾区生态环境也呈现明显恶化态 势。外援救援力量进人灾区后,工作与生活环境将面临严重的困难:卫生资源匮乏,公共设施无 法运行,救援现场缺乏大型医疗设备和基本的工作条件;整个灾区断水、断粮、断电,缺医少药,道 路不通,信息不灵,生存条件极差;继发性灾难随时可能发生,抢险救灾工作一般与灾难的发生、 发展同步进行,从而加剧了现场救灾环境的危险性。灾区人员卫生防护防疫和防伤害知识的普 及同样是灾难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5.灾难医学的社会性
 
    当今,国际救灾机构巳基本建成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以及各种人道主义救灾组织在内的3个 庞大救灾系统网络。我国通过政府、专业部门、各群众协会和企业之间的相互配合,统一管理全社 会的共同行动。以国家级、省级和城市级三级减灾管理为准则,实施全国范围内的救灾公共管理 计划。应急管理的对象是大规模的受灾人群,主要工作偏重于院外的紧急救治、院外院内的连续 性救治和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除医学问题外,还包含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灾难 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必须对救援人员进行灾难医学教育培训。
 
    (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国应尽快实施灾难医学教育
 
    迄今,中国政府为减灾事业付出了巨大努力,但中国的减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加强的薄 弱环节,如: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健全、减灾综合性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灾害 监测体系还有待健全、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社会公众减灾意识仍需提高。我国政府 提出,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全社会的综合减灾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城乡基层社 区的综合减灾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全社会民众的应急管理意识和避灾自救水平为基础,全面提高 综合防范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政府率先组织制 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开始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为了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 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总结以往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 新的形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2008年5月,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 纲要》。《纲要》提出,今天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中国巳经进人必须加强风险管理的社会发展阶段。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管理,全面、有效地应对各种生产性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安 全问题,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纲要》在“保障措施”中特别提出,要积极发展各级各 类教育,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素 质。在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教材中增加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成思危认为,必须通过发展 教育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和道德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认识到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 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但只有教育才能保证我们后天的可持续发展。这里所说的教 育,包括了灾难医学的普及与专业教育。
 
    (三)面对灾难的严重威胁和挑战要求进行灾难医学教育
 
    张业成等统计了 20世纪中国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的时代变化与阶段差异(见表1-4 ) 后得出了以下结论:20世纪,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自然灾害呈现显著的时代变化与阶 段差异,1900—1949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减灾近于空白,多种巨灾频发,造成巨大人口伤 亡和严重饥荒,加剧人民贫困和社会动荡;950—1979年,新中国建立初期,减灾能力较低,自然 灾害频繁,巨灾仍常有发生,不仅造成严重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 影响;1980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减灾能力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自然灾害出 现新的特点:受灾人口增加,但死亡人口显著减少,且基本杜绝了饥荒;自然灾害的破坏作用与 影响范围越来越广,造成的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越来越大,但相对损失越来越小。自然灾害与资 源、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远。然而,我国目前尚 无相应的灾难医学学术组织,灾难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处于空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历教育 和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大多未涉及灾难医学内容,更缺少大批对灾难医学有所研究的优秀人才,显 然,我国灾难医学救援体系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各种灾难的严重 威胁和挑战,进行全民灾难医学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灾难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灾难医学是研究为受灾伤病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科学,是介于灾难学和医学之间的边缘 学科。灾难医学主要研究在灾难前、灾难中和灾难后阶段各种灾难对人体损伤的规律、救治理论 与技术装备、疾病控制、防病防疫策略、重建实施等卫生保障措施,以充分发挥医学科学技术能 力,保护灾区居民健康。
 
    灾难医学涉及几乎所有临床医学各专业,尤其是与外科、急救医学、预防医学等关系密切,但 又有显著区别。灾难医学更加侧重院外的救护及管理,大部分工作是在灾难现场进行,在多数情 况下常常需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统一协调才能有效应对。
 
    1.与公共卫生学的关系
 
    公共卫生学以群体为主要研究和服务对象,着重研究各种环境、作业和其他有关因素(生活 方式、卫生服务、生物遗传等)对人员健康的影响和所致的伤害及其防护,预防和控制伤病的发生 和流行,增进身心健康,维护和提高人员劳动生产能力、生存适应能力和工作效能,以保障各种任 务的完成。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各种伤害因素及其防护,特殊环境的卫生学保障,特殊工种(如军 事作业)的卫生学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学应急反应对策,平时和特殊时期重要疾病与 损伤防治,重要活动(军事行动、救灾等)的综合卫生学保障以及对民众的健康教育等。现代公共 卫生学强调为民众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不仅要关注威胁人类健康的传统传染病,同时要关注 新发的特殊疾病、各种慢性病和民众的精神卫生,强调社会对民众生活方式的决定作用,致力于 创造引导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环境,提倡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多部门合作的实施战略。
 
    灾难医学包含了许多公共卫生学的内容,无论是原发性疫病的灾难还是灾后传染病的预防 和控制都离不开公共卫生学,而公共卫生学的许多理论和技术也是在疫病灾难的斗争中建立和 发展起来的。灾难医学面临的不仅是突发性灾难的医学救援问题,而且也包括了渐变灾难,如: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所造成的慢性健康危害和远期效应(如遗传毒性、染色体突变等)问题,又 属于公共卫生学的研究范畴。灾难医学的服务对象是大规模的受灾人群,要解决的是相对较短 时间内的救命和生存问题,而公共卫生学要解决的是平时或灾难后人群疾病预防、健康维护和健 康促进三项主要任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与急诊医学的关系
 
    急诊医学是研究所有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灾难医学与急诊医 学密不可分,它是在近20~30年内由急诊医学分化并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各自的任务不同, 急诊医学并不包含灾难医学的全部,更不能代替灾难医学。
 
    灾难医学偏重于院前大批量伤病员的救护与管理,大部分工作在灾难现场进行,基本不具备 现代医院急诊部门所占有的良好卫生资源和救护条件,故其工作策略、方式和方法与急诊医学有 所不同,灾难医学的现场救援需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率。
 
    急诊医学有其特定的学科范畴和任务。 急诊医学医疗体系服务的对象主要针对个别、小 批量突发创伤或罹患重症疾病的人群,救治效率主要取决于分队的救治技术和救治流程。近 20多年来,现代急诊医学巳有了飞跃的发展,我国大中城市很多综合性医院的急救科功能得到 了加强,发展成为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门诊、急诊手术、重症监护、急诊病房为一体的急救服 务单位,一改以往把急诊科仅作为迅速分诊疏散患者的通道,以内科为主的功能变成急诊内外 科共同发展的功能,真正把急诊中心变成了急危重症患者的确定性治疗中心。
 
    急诊医学的范畴涉及院前院内急救学、复苏学、危重病医学、灾害医学、创伤学、急性中毒、法 医学、急诊管理学等专业。参照先进国家的经验,目前我国巳采取社会公益性医疗急救管理的模 式,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消防、司警和医疗急救联动救援系统,统一实施联动救助服务。
 
    3.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由于灾难的分类各异,灾难医学救援的应对策略和手段各不相同,因而与灾难医学有关联的 学科也非常广泛,它们既高度分化,又综合集成,如:地质学、气象学、环境保护和生态学、化学、 物理学、建筑学、机械工程学、心理学、管理科学和无线通讯、交通运输等,这些学科的发展为提高 灾难医学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救援效率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