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忘记的传统农耕老物件:鸡毛掸子


鸡毛掸子,一种用以掸去器物上灰尘的器具。用许多鸡毛粘扎在藤条或细竹竿上而成。鸡毛掸子主要是用来清扫室内或物品上的灰尘的,它柔软有韧性,不损伤物品。特别是家庭里的一些细软和怕碰怕磕之物体,落上灰尘后,又不好擦拭,用鸡毛掸子掸去灰尘是最好的工具。

鸡毛掸在中华民俗史中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过去连皇家都用,给皇家专门做的鸡毛掸叫贡掸。极品贡掸所取的羽毛,来自一至四龄的成年公鸡,每只公鸡可选羽毛不超过10根,一把掸子约用8000根这样的羽毛,必须在1000只公鸡中进行筛选,这样制作出来的鸡毛掸成为稀罕物。

被忘记的传统农耕老物件:鸡毛掸子

半个世纪前,鸡毛掸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大户人家中堂上必须摆放一对胆瓶,里面要插一把鸡毛掸子,寓意“平(瓶)安吉(鸡)祥”,装饰家居的工艺品。鸡毛掸主要用雄鸡羽毛制成,雄鸡自古就被人们所喜爱。雄鸡作为吉祥物,有辟邪之作用。

扎鸡毛掸子先是要收集公鸡的鸡毛,而鸡毛的种类分为尾毛、颈毛、背毛等样式。尾毛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多的,扎成的鸡毛掸子最为洒脱和大气。颈毛扎成的鸡毛掸子显得比较敦实和稳重。泳毛的则比较柔软、也不乏尊贵。鸡毛的颜色有白、红、黄、黑、紫色、芦花等几十种。其中天然的一级白尖、芦花尖最为稀少。

被忘记的传统农耕老物件:鸡毛掸子

扎鸡毛掸子是手艺活,全部是手工串线,基本不使用粘胶的方法。一是防止虫咬;二是方便水洗;三是方便人为破坏两侧歪断线可以拆开修复。鸡毛采用多部天然一级平拔的鸡毛,那就是在大公鸡被宰杀之前,从活体上把又长又亮的羽毛取下来的。平拔鸡毛柔韧度高,不易折,光泽度好,比较油润,手感好。最为主要是平拔的鸡毛最为活灵活现,有那种精气神儿,赋予了公鸡大气守信的习性在里面。并且,再就是掸子的长度和毛的厚度。毛的长短、重量都是严格按照比例来做的,里面不能掺杂短毛和不同类型、不同颜色的鸡毛在里面。还有就是排毛的过程要相当细,从长毛到短毛不能疏忽。手工串线的鸡毛无论从上面看还是从下面看都是平齐的,成品鸡毛掸子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死一条直线,及其美观。

被忘记的传统农耕老物件:鸡毛掸子

历史

鸡毛掸子源于我国。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帚。这亦是鸡毛掸子的由来。

由于使用的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换上竹条、草等为原料,把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帚。

今天,欧洲、亚洲以及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广泛应用一种用高粱秆做的扫帚。美国总统富兰克林为了发展农业提倡种高粱,于是,高粱的栽植遍及美国。有一天,哈得里的一个老农夫需要一把新扫帚,他砍些高粱秆,用绳子扎了一个,既耐用又好用,于是大家争先效仿,开始用高粱扫帚,从而使美国出现了高粱扫帚制造业。直到现在,扫帚仍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