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未来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体育教学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有独到的作用,作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它具体体现在教学中的“高”、“严”、“细”、“新”四个环节中。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21世纪是个高科技信息时代,谁不更新观念,没有掌握先进的技术,谁就随时被时代所淘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一名教师,今后将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是“次品”、“废品”还是“精品”?当然是出“精品”。那么,怎样才能出“精品”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基层教育教学实践,认为要高标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用“四字”概括就是“高、严、细、新”。

“高”就是创新教育目标定位要高。

    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人才,而人才的标准和观念总是随时代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当今时代的不断迅速变化和发展的确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多种机会,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我们习惯地把培养人才理解为学校按照自己的标准培养出来的人,出去就是人才,且往往把学习成绩作为能否成才的重要标准,而学习成绩以考试分数为依据,为此,把人才培养重点放在知识的记忆和应试能力上。其实这样的人才标准与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不相符的。为此,我们应把培养人才定位在对新思想和新机遇能迅速做出反应,并有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体育学科就具备比其他学科的优势,如跳绳练习,以“取长补短”一词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要求学生创造系列动作来体现“取长补短”之词义,当学生接受这个教学任务后,立刻积极思考,并且将各式各样的动作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如:“高矮双脚跳”“高矮单脚跳”“高矮双脚行进跳”等等。在高矮跳的过程中,高个同学持绳必须关照矮个同学的小跳幅和快频率的特点,反之,矮个同学持绳必须关照高个同学慢节奏和用绳长的特点。这样,同学们不仅边跳边体会要领,很快步调就一致了,而且从跳绳练习中,领悟到关心他人和取长补短的道理,这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

“严”就是创新教育对教师本身的要求要比对学生们的要求严格。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此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将这个概念推向极端。学生需要严师,但更需要慈祥和宽容。教师的言行,切实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的生理特征以及行为水平,多考虑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人把创新教育与严谨教学当作矛盾的一对,其实,两者是互助存在,相辅相成的,比如每一堂生动的教学活动都体现教师将自己的价值观通过知识的传播对学生产生影响,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是学生在情感的升华中更深刻地理解了知识。可见,从教育价值观看,具有调节主体能动性方向的功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示范动作既要规范而且要优美,以人格的魅力去影响学生,要求学生。例如,体操教学中学习双杠动作:支撑摆动前摆下,教师先创设一个创新氛围,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在杠上摆动几次后,可以做双腿摆动过杠前跳下、双腿摆成45度下、双腿摆成90度下,甚至可以做屈腿前摆下等都可以,最终目标是只要使学生能在杠上经过摆动后前摆下即可。而在完成动作的整个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但适时地做好优美的示范动作,而且要用爱心去关心和要求每个同学。因为,学生体育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体育素质好的同学需要老师表扬和鼓励,对他们要提出更高要求。而体育素质较差,特别是手臂力量差、胆子小的同学,更需要老师多给予关爱、鼓励和帮助,对他们的要求可降低标准,但不能提出过低标准。总之,对老师对同学都要做到严中有章,严而有度。

“细”就是创新教育实践过程要细。

    学生的每一步成长需要激励。当学生受到挫折或失败时,最需要的是老师和同学的安慰和鼓励,学生也最期待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为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能减少学生受挫后的灰心,能增加学生成功的信心。所以,在创新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即尽可能地运用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无论如何,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而是提供成功和创造机会,不断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比如:男生纵箱分腿腾跃练习,对于个子矮、力量小或个子高、体质较重的同学来说是不容易掌握和完成的动作。为此,在练习过程中,对这类学生要特别的关注,如在他们能在起跳后坐到纵箱上的第一步起,就应暗示小组同学予以掌声鼓励,此时如果老师再能及时的点拨起跳与腾空动作的关键所在,并以肯定的口吻予以表扬和鼓励,那么,无形中学生就树立了成功的信心,认为有人在赏识自己,因为有了赏识,就会有成功,就更有自信,希望就会很大。而对由第一跳就遇到失败的同学,老师要即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原因,比如可能是踏跳不够有力或者起跳后没有完成第一腾空动作双手就撑箱了等等,这是跳箱易犯的错误动作之一,要及时加以纠正,并运用“你会成功”“我能闯关”等语言鼓励同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在诸多创造机会中,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细心的关心帮助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时是非常的荣幸,因此,再大的困难也要努力去克服,争取优异的成绩,这就是创新教育要过细的最好体现。

  “新”就是创新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要新。

    俗话说“炒旧饭”没人愿吃。此话引喻到教学过程也不无道理,因为事物总是不断的变化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要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从根本上说必须树立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即要有学生的主体地位。旧的传统教学观念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只是把学生当成接受教育的客体和承受知识的对象,这是违背教学发展规律,与时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的,为此,我们必须把学生当成具有高度能动性的人,承认和相信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精神并且能够主动学好的,应把学生的主动性看作学生的主流、本质,即使暂时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学习被动甚至不想学习等,这也不过是暂时的表面现象,是非本质的、非主流性的东西。作为教师,应不为现象所干扰而动摇对本质的信心,更应从这些现象的出现,想到自己所负的责任,想到自己在帮助学生克服这些缺点上做得还不够,从而千方百计改进教学方法,把学生的主动性诱发出来,创设一个能让学生自主地施展才华、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不仅动脑而且能亲自动手完成教学任务。笔者曾为立定跳远练习犯过愁,因为立定跳远是个原地双脚跳练习,如果没有多种练习方法,而反复地做立定跳远练习,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因此,笔者想办法除了备好教材以外,还要备好人,即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出发,设置几个动作,如“蛙跳”、“向高处跳”、“向低处跳”做为任选项目练习外,还为学生提供可创造性和发扬创新精神的舞台,如提供折叠体操垫、篮球、排球、跳绳等,结果课堂学习氛围和效果大大超过预期目标,比如有的同学利用体操垫做“跨鸿沟”“越山羊”练习,有的利用篮球做空中跳起传接球练习,有的同学利用排球做空中传球、扣球练习,有的利用跳绳做单人跳、双人跳、集体跳等。结果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练习兴趣意犹未尽,可见,该课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这样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要求,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更体现出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效应。

 

    综上所述,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并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爱,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因为,作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与组织实施者,是学生学习走向社会、学习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中介或桥梁,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保障力量。创造新的教育,创造有助于学生全面、主动、多样发展的、宽松的、民主的教育,要靠教师来完成。因此,体育教学改革要以创新为先导,只有这样,教育才不再是知识灌输的机器,而是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