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人名


缅甸全称缅甸联邦(The Union of Myanmar)。国土面积67.65万平方公里。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马来半岛之间。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东北与中国为邻,东南与老挝、泰国毗邻,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位于北部靠近中国边境的开加博峰(Hkakabo Razi)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座山峰,海拔5881米,是境内最高峰。发源于中国的伊洛瓦底江(Irrawaddy River)全长2714公里,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是缅甸的第一大河。截至2005年7月,人口为4290.95万。缅甸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全国8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其他人信奉伊斯兰教等。缅甸语为官方语言,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已的语言,其中缅、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

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缅甸,中国古称掸国,唐时称骠国。宋代称缅甸为蒲甘,同时也始称缅甸。1106年,缅使随大理使节到宋,宋鉴于缅甸山川遥远,因此称“缅”,中缅边区一带称山间谷地为“甸”,于是将此地合称为“缅甸”。1824至1885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37年,缅脱离英属印度,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1945年,全国总起义,光复缅甸。英国后又重新控制缅甸。1947年10月,英国被迫公布缅独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建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9月23日,改称“缅甸联邦”。

缅甸人有名无姓,一般要在人名前加上称呼,以区别性别、长幼、尊卑。对长辈或有地位的男子常用的冠词有“吴”(U,意为“叔”、“伯”或“先生”);对平辈男子或青年人,冠词为“郭”(Ko,意思类似中国的“兄弟”或“哥儿们”);对幼辈或少年,则用“貌”(Maung,意为“年轻人”、“弟弟”)等。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女子常用的冠词有“杜”(Daw,意为“姑”、“婶”或“夫人”、“女士”);对平辈女子或青年女子,一律称“玛”(Ma,意为“小姐”或“小妹”)。男子一般自称“貌”(Maung),女子则自称“玛”(Ma)。如贡榜王朝后期剧作家吴金吴(U Kyin U,1773?~1838?)、文学家和教育家吴佩貌丁(U Pe Mang Tin,1888~1973)、女作家加尼觉玛玛礼(Gya Ne Kyaw Ma Ma Lay,1917~1982,原名杜丁莱)等。

克伦族对男子的称呼有“苏”(Saw)和“曼”(Mahn);对女子的称呼是“诺”(Naw)。掸族称呼土司为“苏巴”(Sawbwa),而克钦族对土司的称呼则是“杜瓦”(Duwa),如第三任总统曼运貌(Mahn Win Maung,1916~1989,1957~1962在任)等。

缅甸人取名所用的字总共不到100个,用这些字互相拼凑,取其声韵顺口悦耳即可。因而缅甸人重名的很多。为表示区别,往往在名字前或名字后加上籍贯或工作单位、职业名称等,如当过军官或在军队中任要职者,可自称或被称为“波”(Bo,意为“军官”或“首领”);二次世界大战前有一部分缅甸人为了反对英国的统治,组织了“我缅人协会”,其成员一概称为“德钦”(Thakin,意为“主人”);有一部分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喜欢在自己的名字前加“耶博”(Yebaw,意为“同志”)。如作家德钦哥都迈(Thakhin Kou Taw Hmain,1875~1964)等。

缅甸人非常重视给孩子起名字。从小孩出出生的14天內,家长会挑选良辰吉日举行孩子的命名仪式。缅甸人的名字一般都和星期有关。取名时,将孩子出生那天的星期日期的字母放在首位,出生后第五天的星期日期的字母放在末尾。所以,只要一看名字,就能猜到这个人是星期几出生的。缅甸人的星期有7天8个名称,其中星期三被分成两份,上半天称为星期三,下半天称为“罗侯”。缅甸人将星期于生肖对应,星期日出生的人属妙翅鸟,星期一属老虎,星期二属狮子,星期三上半天属双牙象,下半天属无牙象,星期四属老鼠,星期五属天竺鼠,星期六属龙。因此,因此,从名字上也能推知这个人的生肖属相。

由于冠词的含义不同,一个人的名字在被不同的人称呼时,就可能加上不同的冠词。比如一个男孩,出生以后,取名“××”,未成年时人们叫他“貌××”,成年以后叫他“哥××”,年长或取得一定社会地位时人们就叫他“吴××”。同样,女性的取名也是这样,年轻的时候人们叫她“玛××”,年长时就叫“杜××”。

缅甸人只有名而没有姓,其名字至少一个字,多的有六七个字。从名字上是无法判断一个人的家族或家庭归属的。缅甸人很重视男女、长幼、尊卑的区分。为此,在每个人的名字前面都附加一个表示性别、辈份或社会地位的“前缀”——尊称。不同年龄,所用的尊称也不一样,如一个男人的名字叫“丁伦”,小时候大人和小孩儿都称他为“貌丁伦”;长大以后,与他年龄相仿和比他年轻的人称他“郭丁伦”,长辈可以叫他“郭丁伦”,也可以叫“貌丁伦”;上了年纪或有社会地位以后,一般人都称他“吴丁伦”,与他年岁相仿的人也可称他“郭丁伦”,他本人仍自谦地称“貌丁伦”或“郭丁伦”。女性也是一样,随着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尊称也会有所变化,如一女子名“丹”,年轻时称其为“玛丹”;此后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则称为“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