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灾难实例-化学武器恐怖袭击


    近年来,不断加剧的国际恐怖主义成为国际和平与发展的一大公害。由于有毒、有害的危险 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等各个领域,其获得、运输和使用不易引起警觉,易于被恐怖分子利用。 化学武器恐怖袭击事件(chemical terrorist attack)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化学战剂或化学毒物,针 对社会公众,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国家财产损失和产生重大政治影响的恐怖活动。另外,随着 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化学事故的规模和频率也在逐年上升。像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那样的突 发城市化学事故,巳在全球突发灾害中占相当比重。灾难性化学事故是指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在 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突然发生泄漏、燃烧或爆炸,造成众多人员的急性中毒及较大的 社会危害,需要组织社会性救援的化学事故。化学武器恐怖袭击和灾难性化学事故所产生的灾 难性特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等后果是相似的,在现场应急处置方面也基本相似,二者统称为突发化学事件,突发化学事件巳经成为影响全球安全的现实威胁。
 
    1915年4月22日,在欧洲战场的比利时伊泊尔地区,德军用1 600只大号吹放钢瓶和4 130 只小号吹放钢瓶施放了 180吨氯气,使毫无防护的英、法联军伤亡惨重,造成15000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5 000人被俘,损失火炮60门。这是化学武器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于战场,从此揭开 人类战争史上化学战的序幕。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使用的毒剂达45种 之多,毒剂量为12万5千吨,约有130万人受害。一战中在欧洲战场上广泛使用的毒气战,虽然 并未改变整个战争形势,但其产生的巨大杀伤力及对敌方士气造成的恐慌,无疑使各国军方对这类新式武器产生了浓厚兴趣。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时首次用空军使用芥子气和光气,仅在 1936年的1月至4月,中毒伤亡人数即达到1. 5万人,占作战伤亡人数的1/3。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交战双方在欧洲战场都加强了化学战的准备,化学武器贮备达到了很高水平。各大国除加 速生产和贮备原有毒剂及其弹药外,还加强了新毒剂的研制。其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是神经性 毒剂。法西斯德国曾使用新型神经性毒剂杀害数百万战俘。在亚洲战场,1937—1945年,日本 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先后在我国13个省81个地区使用毒剂2 000多次,使中国军民中毒伤 亡8万多人。据战后清查,仅分散在东北三省尚未使用的日军各种毒剂弹就有270余万发,还有大量毒剂钢瓶。2003年8月4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某工地挖出5个破旧金属桶,桶内液体泄露引发中毒事件,殃及50余人,多人严重中毒,1人死亡。调查证实这些金属桶为侵华日军投降时遗弃的芥子气毒气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两国争先接收德国生产化学武器的设施和专家,积极研制和 储存各种新型毒剂。20世纪50年代,苏、美等国巳经研制出毒性更大的V类毒剂和失能剂。 1950—1953年,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曾多次使用化学武器。1951年5月6日,美军出动B-29飞 机4次轰炸平壤西南70千米的南浦市,先后对三和、后浦里、龙井里、筑洞里、涌水里等地投下了 大批光气炸弹和少量含磷毒剂弹,造成1 379人中毒,其中480人死亡。1962—1970年,美国在 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化学武器。据不完全统计,在越南南方44个省,使用了西埃斯7 000吨,植物杀伤剂12万吨,用毒700多次,染毒面积占越南南方总面积的30%以上。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两伊战争,伊拉克多次在进攻失利、失去主动权的紧急时刻使用化 学武器,对扭转被动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更是严重笼罩了化学战的阴 影。在作战计划、兵力部署和作战保障方面,多国部队必须考虑化学条件的影响,耗巨资研制、生 产和购买防护器材,战争准备的难度加大。化学威慑也给后勤保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各类物资 都必须采取防化学措施。虽然海湾战争最终没有使用化学武器,但是化学战效应贯穿了整个战争。
 
    近年来,世界各地连续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根据以色列国际恐怖主义研究所的统计,从 1970年到1998年,共发生化学恐怖袭击35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化学毒剂费用低易生 产,成为恐怖分子常用的武器。1995年3月20日上午8点,东京地下铁道内发生了乘客和车站 工作人员中毒事件。先后共有11人死亡,4 700余人被送往医院急救治疗。事后有人反映说,曾看见有人戴着口罩,拿着雨伞,将装有液体的尼龙袋遗弃在车厢内。尼龙袋中的液体流出,随后 就发生了中毒事件。日本警方很快查明,这次事件是日本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利用神经性毒剂 沙林发动的恐怖袭击。
 
    1997年4月,《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简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正式生效,提供了化学武器的消除和控制扩散的政治基础。据禁止化学武器 组织通报,截至2010年7月8日,全球巳宣布的储备化学武器销毁量超过60%。目前有3个化学武器拥有国——阿尔巴尼亚、印度和韩国巳完成销毁全部化学武器。两个化学武器拥有量最大的缔约国——俄罗斯和美国巳分别销毁储备化学武器的48%和75%。而伊拉克(2009年加入公约)和利比亚(2004年加人公约)尚未开始其化学武器销毁。
 
    在和平建设时期,随着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化学事故的规模和频率也在逐年上升。1984 年12月3日,位于印度博帕尔市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的化学品储存钢罐发生爆炸, 40吨异氰酸甲酯很快泄漏,造成3 500人死亡,5万人失明,32万人中毒。迄今博帕尔毒气泄 漏事件陆续致使超过55万人死于和化学中毒有关的肺癌、肾衰竭、肝病等疾病,20多万博帕尔 居民永久残废,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也远比印度其他城市高。博帕尔毒气泄漏巳 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之一,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自然界生态平衡带来了极大 威胁。
 
    1993年8月5日13时26分,深圳市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爆炸引起大火,1个小时后,着火区又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和火灾。大火燃烧约16个小时,于8月6日凌晨5时被基本扑灭。此次特大爆炸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化学危险品存放 严重违章,仓库内混存氧化剂与还原剂。据深圳市初步统计,在这次事故中共有15人死亡,截止8月12日仍有101人住院治疗,其中重伤员25人。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
 
    2010年4月20日深夜,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公里处海面上的“深水地平线” 钻井平台发生爆炸,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4月24日起漏油不止,在事故后共漏了 490万桶的原 油,总量达2亿580万加仑。漏油蒸发的毒气、油渍、焦油球以及受污染的海产品等将会对人体 造成直接和长远的危害,严重威胁着油污清理人员、志愿者、渔民以及墨西哥湾沿岸居民的健康。 油类进人海洋后,对自然环境、水产养殖、浅水岸线、码头工业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石油 污染造成的生态负担非常严重,在原油泄漏后的40多天内,墨西哥湾沿岸发现491只鸟、227只 乌龟及27只包括海豚在内的哺乳动物等死亡。泄漏原油还可能对环境以及海洋食物链带来“看 不见的”及“未知的”影响。
 
    美国蒙特利国际研究所防扩散研究中心专家Jonathan B. Tucker认为化学恐怖主义可以分 为3类场景:①生产并输送军用级毒剂,如沙林或芥子气;②故意施放有毒工业气体,如氯气、光气等;③破坏化工厂和化学品运输系统,对居民施放有毒物质。目前看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履行是一个十分复杂艰巨的过程,它并没有完全消除化学武器和化学恐怖对我国的现实威胁, 如美、俄宣称在公约规定的期限前无法完成化学武器的销毁;一些拥有化学武器的国家仍未签署 公约;中东地区秘密研制或任意扩散化学武器的活动时有发生。目前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 期,东南沿海一带散布着六千多所化工企业,有毒有害工业原料的泄露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生 活和自然环境带来极大威胁,并很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攻击的目标。化学武器袭击事件和灾难 性化学事故对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国家声誉有极大影响,防范化学武器、化学恐怖袭击和化学 灾害事故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