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术(二)-现场急救基本技术


    (二)创伤性心搏骤停的高级生命支持
 
    高级生命支持(ALS)又称进一步生命支持,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决定性 的诊疗措施,尽快恢复心跳和呼吸,重建心肺功能。此期多是在医院内或由专职医务人员到达急 救现场进行的,有机会应用一些辅助设备和特殊技术。
 
    1.进一步明确诊断
 
    有条件者可迅速进行心电监护,尽可能明确引起心脏骤停的病因和心律失常的类型,以便采 取相应的措施。
 
    2.进一步维持有效通气和气道控制
 
    CPR中只要有氧气就应尽快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可供给病人16%~17%的氧,按理想动脉血氧分压(Pa〇2)可达80 mmHg。但在胸外心脏按压时,心排量很低,同时又有肺内分流和通 气/血流比例异常,因而有低氧血症。因此,在ALS时尽可能给予高浓度的氧。有条件者可用面 罩或气管插管供氧,接人工球囊或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气管内插管是保持气道通畅、保证 有效人工通气的方法,为首要的复苏措施。气管内插管要由受过训练的医护人员施行。不能为 了气管插管而长时间中断CPR,一般不要超过30 s。
 
    CPR时,病人口腔分泌物较多,胃液也可能大量反流,要保持气道通畅必须及时清除,故要 有较好的吸引装置。
 
    创伤患者需要立即气管插管的指征:
 
    1)无呼吸或呼吸暂停。
 
    2)呼吸衰竭,包括经过吸氧治疗不能纠正的通气不足和低氧血症。
 
    3)严重的头部损伤(例如Glasgow昏迷等级评分小于8 )。
 
    4)不能保持上呼吸道通畅(例如咽反射消失,深度昏迷)。
 
    5)胸部损伤(例如连枷胸,肺挫伤,胸腔穿通伤)。
 
    6)与创伤相关的潜在性气道阻塞(面部的压榨伤,颈部创伤)。
 
    气管内插管时要保持颈椎固定。如果需要野外气管内插管则应该在运输中进行。通常是采 取经口气管内插管。在颌面部严重损伤的患者要避免经鼻气管内插管。插管成功后立即通过临 床和仪器(例如呼气末C〇2检测)检查确定气管位置是否恰当,在运输中和转运中同样应该注意 这个问题(例如从救护车移到医院的担架上)。严重的面部损伤和肿胀进行气管内插管失败是环 甲膜切开术的手术指征,但必须由熟练者操作。
 
    3.进一步维持有效的人工血液循环
 
    (1)心肺复苏机(thumper机) 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对抢救者来说体力消耗较大,在人员少 的情况下,如复苏时间较长,胸外按压的可靠性就降低。心肺复苏机可按程序提供标准的CPR, 按压/通气比例为5 : 1,按压幅度、频率、通气量均可调,多为高压气体驱动,无需电源,使用方便 其血流动力可与标准的人工CPR媲美。心肺复苏机不宜用于婴幼儿。
 
    (2)紧急心肺转流(CCPB) 通过股静脉和股动脉插管,将静脉血通过一机械装置进行充分 氧合并以一定的压力送至动脉产生动脉血压,进行血液循环的方法。实验研究巳证实CCPB能 改善心搏骤停时的血流动力及存活率,但技术复杂,临床应用受限。
 
    (3)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CPR) 此法是采用闭式心肺复苏仪-心脏栗进行主动 按压-减压CPR。AC&CPR系统在每一次按压后增加一主动的“提升”以扩张病人的胸部,此种 “提升”减压能增加静脉回流和心室充盈,产生的动力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胸部按压术。
 
    (4)开胸心肺复苏(OCCPR) 能使脑和心脏的灌注接近正常,其复苏成功率远比闭式胸外 按压为高。因此有人主张在常规CPR 20 min无效时,应积极进行OCCPR。OCCPR要由心脏外 科医生施行,技术要求高,故目前适应证掌握仍较严。
 
    A.开胸心肺复苏适应证
 
    1)胸部穿透伤。
 
    2)心脏压塞。
 
    3)腹腔内出血、腹部穿透伤并病情恶化者。
 
    4)常规CPR20min无效者。
 
    B 开胸心肺复苏的方法
 
    1)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
 
    2)迅速消毒,快速作左前胸第四或第五肋间切口进胸,切开心包,剖胸时应尽可能注意无菌 技术,感染为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3)按压方法:单手按压心脏,拇指在前(右室部),其余四指在后(左室部),应避免用手指尖 按压心脏。
 
    4)按压频率:为80次/分,按压间歇时,术者手应尽量放松,可以暂时阻断胸主动脉,使血流 导向脑和冠状动脉,可改善复苏效果。按压时随时观察和体会心肌的色泽和张力。
 
    5)按压有效,则心肌色泽转红,张力增加,由细颤转为粗颤。
 
    6)注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为一天然的儿茶酚胺,具有兴奋a和|3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 其心血管效应为:全身血管阻力增高,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心肌的电活动增高,冠状血管和脑 血流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氧需增加。a受体兴奋乃心脏复跳的关键性机制。肾上腺素的 用量,目前建议的剂量仍为1 mg静脉内注射,每3~5 min—次。
 
    7)除颤:经直接心脏按压后,心肌色泽转红、张力改善、室颤变粗时,立即除颤,两电极分别 置于左、右心室壁,电极板外敷一层盐水纱布,以利导电并减少对心肌的灼伤,胸内除颤宜用低 能量,可先用10 J,必要时增至20~40 J。
 
    4.药物治疗
 
    (1)给药途径
 
    1)静脉给药:为首选的给药途径,优选上腔静脉系统,最好是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给药,若心 搏骤停前没有深静脉插管,首选肘前静脉,不要为了放置颈内或锁骨下静脉导管而中断CPR。抬 高静脉给药一侧的肢体以及给药后快速液体输人,能加快药物到达中心循环。
 
    2)气管内给药:如巳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而静脉通道尚未建立时,肾上腺素、利多卡 因、阿托品、纳络酮等也可气管内给药。肺泡面积大,吸收力强,药物易到达心脏。气管内给药 时,药物剂量应比静脉内用量大2~2. 5倍,并用10 ml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给药时应停止胸 部按压,药物溶液应迅速地沿气管内导管喷人,并快速地向肺内吹5次气,使药物雾化而加快 吸收。
 
    3)心内注射给药:心内注射给药以前在CPR中作为常规给药途径。研究表明,中心静脉和 气管内给药与心内注射给药比较,其复苏成功率、血药浓度均无明显差别,而心内注射有导致冠 状血管撕裂、心包填塞、气胸的危险,给复苏后期处理增加困难,且心内注射时要中断胸外按压和 通气。因此,目前认为心内注射给药只能用于开胸心脏按摩或无其他给药途径时。
 
    (2)静脉输注的液体建立静脉通道后应维持,以备给药。目前主张用生理盐水或林格氏 液。有血容量不足(如烧伤病人),补液速度可快一些,也可适当补充白蛋白、706代血浆等胶体 液。无血容量不足,补液不宜过快或过多,以防发生急性肺水肿。
 
    (3) 一线复苏用药
 
    1)肾上腺素:CPR时首选药物为肾上腺素,主要作用是兴奋肾上腺素能的a受体,增加 CPR时主动脉内压,从而增加心肌和大脑血流。目前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药剂1 mg,每3~5min再静注1 mg,也有学者的意见:首次剂量为1~5 mg静注,3~5 min给一次,以后每5~10min给1次。如经周围静脉给药,每次应用20 ml的液体冲洗,保证药液尽快进人中央循环。
 
    多年来对肾上腺素用量问题争论较多,因为“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mg)剂量偏小,尤其是 首剂标准剂量无效时,因此临床一度广泛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新近的有对照组的前瞻性研究 显示大剂量肾上腺素与“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比较,虽然提高了自主循环的复苏率,但存活及出院 率相差不显著。国内也有资料显示大剂量的肾上腺素虽然暂时提高了心脏复跳率,但可使心脏 处于痉挛性收缩状态,且复苏后易出现严重高血压,总的存活率并未提高。因此目前不主张使用 大剂量肾上腺素。
 
    2)利多卡因:能抑制心脏异位节律及其应激性,故用于室颤和复跳后的室性心律失常。首 剂成人可给予50~100 mg静注,以后可重复给药50 mg/次,见效后静脉点滴维持2~4 mg/min。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应减量。
 
    3)阿托品:是迷走神经阻断剂,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 而使心率增快,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尤其使用于锑剂中毒所致的 心跳骤停,一般先给予0. 5~1 mg静注,无效时可每3~5 min—次,至总剂量0. 04 mg/kg。
 
    4)溴苄胺:阻滞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具有除颤、复律、起搏等作用,当利多卡因治疗无效时可 应用溴苄胺提高心肌的致颤阈值,利于除颤。急诊临床心肺复苏应用125~250 mg/次静注,然 后按1~2 m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使用。
 
    (4)碳酸氢钠 对心搏呼吸骤停时间较短的病人,主要是CO2潴留导致的呼吸性酸中毒,纠 正酸中毒的关键是保持气道通畅,维持足够的肺泡通气量,维持一定血压恢复组织灌流,使CO2 尽快排出体外。如碳酸氢钠使用不当,反而会加重CO2潴留,并使氧离曲线左移,加重组织缺 氧,导致高钠血症、高渗状态。故CPR时,心脏复跳前不宜使用大剂量碳酸氢钠,心脏复跳后首 剂可给1 mmol/kg(成人一般给5%碳酸氢钠60~100 ml),以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酌情使用。对 心搏骤停或CPR大于10 min时,在充分通气的前提下也可少量使用碳酸氢钠。
 
    (5)自主循环恢复后药物的应用 对心脏复跳后低血压者,一般可选用多巴胺、间羟胺以提 高血压,效果不佳时可选用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疑心功能不全时,可加用多巴酚丁胺。异 丙基肾上腺素仅用于严重心动过缓和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s de points,TDP)时,对心室停顿 和低血压者禁用。
 
    目前有研究认为CPR时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对心肌细胞和脑细胞均有保护作用,因此在心搏 骤停后可立即给予西比灵或尼莫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
 
    5.电除颤和起搏治疗
 
    迅速恢复有效心律是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一旦心电监护或心电图发现室颤,就应立即予以 除颤。除颤的早晚是决定能否存活的主要因素,因此早期除颤极为重要。目前治疗室颤最有效的 方法是用除颤器进行非同步电除颤,室颤时除颤推荐的能量是300~360 J,只除颤1次,之后继续 CPR,避免为除颤浪费时间,导致胸外有效按压中断。如室颤未能转复,可给予利多卡因75~100 mg静注,必要时5~10 min重复一次,或静脉滴注1~3 mg/min,但第1小时内总量不应超过300 mg。如室颤波细小,应给予肾上腺素静注,室颤波增大后再行电除颤。对心室停顿、完全性或高度 房室传导阻滞、电机械分离以及室速、室颤经药物、除颤等治疗措施无效时,可以电起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