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事件的心理救援(一)-灾难心理援救


    每当灾难事件发生后,政府或有关机构立即组织心理治疗和咨询人员前往出事地点进行心 理救援或在事发当地开展心理干预工作。灾难过后开展心理救援工作非常重要,这项工作在国 外巳有很大发展,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在灾难事件心理救援方面有较完善的系统和丰富的经验。
 
 一、心理救援前的准备
 
    了解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道路、天气和受灾情况、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确定如下内容:
 
    1)确定干预地点。
 
    2)确定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3)制定救援工作的实施方案。
 
    4)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工具和相关宣传资料。
 
    5)根据所要干预的社区、医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家属等的分布和安置情况,制定具体的干 预流程和路线。
 
    6)准备心理救援人员的食宿、自用物品常用药品。
 
 二、行动计划的制定
 
    (一)心理救援的目的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影响;足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隹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心 理健康。
 
    (二)心理救援的原则
 
    1)及时调整心理救援的重点,配合整个救灾工作的进行。
 
    2)以社会稳定为前提,不给整体救援工作增加负担,减少次级伤害。
 
    3)综合应用干预技术,个体化提供帮助。
 
    4)保护被干预者的隐私。
 
    5)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的一部分,心理救援并非万能。
 
    (三)心理救援的方法
 
    评估、干预、教育、宣传相结合,提供灾难心理救援服务;尽量进行灾难社会心理监测和预报, 为救援组织者提供处理紧急群体心理事件的预警及解决方法;足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干预 支持网络。
 
    (四)确定目标人群及数量
 
    以地震为例,灾难后需进行心理救援的人群大致分为五级:第一级人群为直接卷人本次灾 难的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第二级人群为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他们可能 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其继发的应激反应,如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等现场 救护人员和灾难幸存者。这些人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第三级人群是从事救援或搜寻 的非现场工作人员以及帮助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第四级人群是受灾地区以 外的社区成员,主要是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对灾难的救援可能负有一定责任的组织;第五 级人群: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易感性高,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
 
    (五)时间表
 
    根据目标人群和干预队成员人数,排出工作日程表。
 
    (六)确定干预技术
 
    干预技术可归纳为ABC法:A.心理急救,稳定情绪;B.行为调整,放松训练,晤谈技术; C.认知调整,晤谈技术+眼动脱敏信息再加工技术。具体实施步骤为:①取得受灾人员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②提供疏泄机会,鼓励他们将内心情感表达出来;③为受灾者提供心理知 识的宣教,使他们理解目前的处境,建立自信,提高对生理和心理应激的应对能力;④根据不同个体的创伤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⑤除上述常规心理干预技术外,可引人规范的程式化心 理干预方法,如眼动脱敏信息再加工技术;⑥调动和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鼓励多与家人、亲 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隔离。
 
    (七)干预技术要点
 
    1.心理急救
 
    (1)接触和参与 以倾听与理解的心态应答幸存者,或者以非强迫性的、富于同情心的、助 人为乐的方式开始与幸存者接触。
 
    (2)安全确认 增进当前的和今后的安全感,提供实际的和情绪的放松。
 
    (3)稳定情绪 使在情绪上被压垮或定向力失调的幸存者得到心理平静、恢复定向。可使 用愤怒处理技术和哀伤干预技术。
 
    (4)释疑解惑 识别出立即需要给予关切和解释的问题,立即给予可能的解释和确认。
 
    (5)实际协助 提供实际的帮助给幸存者,比如询问目前实际生活中还有什么困难,协助幸 存者调整和接受因地震改变了的生活环境及状态,以处理现实的需要和关切。
 
    (6)联系支持 帮助幸存者与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来源,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社区 的帮助资源等等建立短暂的或长期的联系。
 
    (7)提供信息 关于应激反应的信息、关于正确应对减少苦恼和促进适应性功能的信息。
 
    (8)联系其他服务部门 帮助幸存者联系目前需要的或者即将需要的那些可得到的服务。
 
    2.心理晤谈
 
    通过系统的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个别或者集体进行,自愿参加。
 
    1)心理晤谈的目标: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 上和感情上)消化创伤体验。集体晤谈时限:灾难发生后24~48h是理想的帮助时间,6周后效 果甚微。正规集体晤谈,通常由合格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事件发生后24~48h实施,指导 者必需对小组帮助有广泛了解,指导者必需对应激反应综合征有广泛了解,在事件发生后24小 时内不进行集体晤谈。事件中涉及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参加集体晤谈。
 
    2)晤谈过程:正规分6期,非常场合操作时可以把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合并进行。
 
    第一期介绍期:指导者进行自我介绍,介绍集体晤谈的规则,仔细解释保密问题。
 
    第二期事实期:请参加者描述灾难事件发生过程中他们自己及事件本身的实际情况;询 问参加者在这些严重事件过程中的所在、所闻、所见、所嗅和所为;每一参加者都必需发言,最终 使参加者感到整个事件由此而真相大白。
 
    第三期感受期:询问有关感受的问题,如事件发生时您有何感受?您目前有何感受?以 前您有过类似感受吗?
 
    第四期症状期:请参加者描述自己的应激反应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下降、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退、易发脾气、易受惊吓等;询问地震事件过程中参加者有 何不寻常的体验,目前有何不寻常体验?事件发生后,生活有何改变?请参加者讨论其体验对家 庭、工作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和改变?
 
    第五期辅导期:介绍正常的反应;是供准确的信息,讲解事件、应激反应模式;应激反应的 常态化;虽调适应能力;寸论积极的适应与应付方式;是供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是醒可能的并 存问题(如饮酒);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自我识别症状。
 
    第六期恢复期:拾遗收尾;总结晤谈过程;回答问题;讨论行动计划;重申共同反应;强调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可利用的资源;主持人总结。
 
    整个过程需2 h左右完成全部过程。严重事件后数周或数月内进行随访。
 
    晤谈注意事项:对那些处于抑郁状态或以消极方式看待晤谈的人,则可能使其他参加者产生负面影响;有时文化仪式可以替代晤谈;对于急性悲伤的人,如家中亲人去世者,不适宜参加集 体晤谈。因为受到高度创伤者可能为同一会谈中的其他人带来更具灾难性的创伤;WHO不支 持只在受害者中单次实施;受害者晤谈结束后,干预团队要组织队员进行团队晤谈,缓解干预人 员的压力;不要强迫叙述灾难细节。
 
    3.松弛技术
 
    除那些分离反应明显者,教会所有被干预者一种放松技术: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