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能力与教学效果


参与、能力与教学效果

——对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几点尝试的实验研究

 

一、            摘要:                                                                              

新一阶段的教育改革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要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能力、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而树立新的发展目标。那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呢?本实验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力图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加大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改变学生以往的被动学习的状况,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只有不断地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进入最优化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            关键词:

三、            引言:

    新一阶段的教育改革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要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能力、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而树立新的发展目标;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高度来审视我国传统的体育课程;要建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变运动为中心的体育课为以健身为中心的体育课。

    虽然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在理论上早已确立了增强体质的地位,但教学手段过于追求片面的高效和一律,缺乏学生向往的乐趣和情感,使学生感到艰深繁难,望而生畏。所以一旦教师停止教,学生也就停止学,这显然谈不上增强体质和发展身心。

    本实验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力图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加大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改变学生以往的被动学习的状况,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            研究方法:

实验法

1、  实验对象:

    初二4班全体学生(对照班)、初二6班全体学生(实验班)。在实验前对两者进行的统计测试表明,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均值基本相似。(见对照表1)

2、  实验时间:

    2001年11月1日——2002年5月25日。

3、  实验设计与实施:

实验操作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课的引导准备部分,教师以生动简明的讲解、准确优美、高难度的示范动作,给学生良好的认知和直观影响,激发他们对健与美的追求和参与意识。以有序的课堂和竞争活动,让每个学生获得显示自己运动能力的机会。同时,注重科学地安排教学活动,内容新颖,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实践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运动能力。

2、掌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在新知识点的传授方面,我们采用分层教学和递进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从掌握、领悟、运用、创新四个层面展开教学。同时,我们注重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互相示范、互相辅导、互相纠正、互相评价;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配合,参与课堂教学的组织,如参与编写准备操、领操、参与评分。通过这些使学生充分了解运动技能的组成、练习方法、实践作用,以达到新的认知水平,并对自己提出更高一层的参与要求。

3、采用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参与

在技术教学和测验过程中,我们尽可能详细地讲解动作要求,并进行试评分。学生则以此为依据,进行练习,通过互评和自评,发现同学和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这样一来,学生学到了知识、学到了如何改进和弥补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同时还学会了如何帮助别人学习。从实验结果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提供必要的自主时间、空间

例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采用游戏教学法,鼓励学生编写或改编游戏。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游戏要为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服务;此后,又提出:要将学习过的内容运用到游戏中去......。这样,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去,又使参与教学延伸到了预习和复习环节。

5、  检验指标:

(1)身体素质:50米跑、立定跳远、800/1000米跑

(2)运动技能:双杠、篮球项目技术评定

(3)体育基础理论:体育理论试卷

6、  检测指标时间:

    2001年11月1日前对两个班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共五项指标进行测试;2002年5月25日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基础理论共六项指标进行测试。

7、  评价方法:

(1)对照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对照。

(2)对照班和对照班部分指标实验前后自身对照。

(3)对照班和对照班实验后对照。

五、            实验结果:

    根据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男女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基础理论共六项指标的均值均大于对照班,且呈明显差异。[T>t(0.025,39)  T>t(0.025,48)]

 

六、            讨论与分析:

1、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习动因就其心理成份来说,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志向,二是学习兴趣。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正当的兴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对知识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当他们取得成功时,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2、    每个学生由于生理素质的差异,及后天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的不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他们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活性、意志力和认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如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手段,往往会打消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抑制了运动能力的发展。掌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能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参与的积极性。

3、    教师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它总是和恰当的评价在一起。评价是强化学生的正确动机,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积极适度的诸如“不错”、“好样的”、“努力下去一定会成功”等鼓励性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这对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制订锻炼目标,进行自我监督。学生只有具备了自我评价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寻找解决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获取知识,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极大程度调动参与积极性。

4、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虽然表面上使学生掌握了运动技术技能,却不能够实际运用。我们提倡给学生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并使他们广泛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亲自体验。这样,既保持了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又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七、            结论:

“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展只有在学生全身心投入教育过程中才能实现,发展必须是学生主动去追求的,主动去获得的。只有在不断地参与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进入最优化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知过程,建立任何教学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本次实验把研究角度放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方面,重点研究两个问题: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行为与认知过程的关系。②教学中的认知过程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受行为、情感、知识基础、环境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

实施课题研究计划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

 我们还将在次基础上,进行课型研究,即参与教学在各体育项目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对主要的体育项目进行针对参与教学的系统化、具体化的课题研究。寻找一条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和学校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的道路。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体育能力。

 

 

参考资料:

  1、《体育统计》

  2、《教育学》

  3、《教育心理学》

  4、《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