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爆发(二)-灾难的自救及互救原则及操作方法


 二、灾中应对措施及救援
 
    (一)火山灰应对救治措施
 
    遇到火山爆发出大量的火山灰时,若此时距爆发地点较远并在家中,应紧闭门窗,若家中有哮喘患者,要高度重视。若此时待 在室外,要尽量穿着不易燃烧的衣服,尽快寻找有遮掩物的地方, 同时要闭紧双眼,最好戴上口罩或用浸湿的纱布捂住口鼻。在到 达庇护场所后,要尽快脱去衣I艮,彻底洗净暴露在外的皮肤,并用 干净水冲洗眼睛。若此时在驾车行驶中,千万不要继续开车逃跑,因为此时汽车的发动机常常会因为吸人火山灰而遭到损坏。救援 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要尽快到达并及时为灾区居民发放口罩、防护服和护目镜。
 
    在火山爆发结束后,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清理,尤其是房顶上的火山灰,以阻止厚层火山灰的形成,导致房屋坍塌 造成不必要损失。在有活火山活动的地区,政府可以统一规划设 计屋顶的方向和坡度,同时可以考虑为机器设备等设计过滤器,尽 量将火山灰的影响降至最低。
 
    (二)吸入性损伤应对救助措施
 
    吸人性损伤的治疗原则是根据其病程的阶段性变化,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吸人性损伤因为组织、黏膜水肿、分泌物堵塞、支 气管痉挛等原因,早期即可出现梗阻,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切 开术,以解除梗阻,保持气道通畅。同时保证血容量,应根据尿量、 血压及生命体征等变化,进行正确的体液复苏,维持足够的血容 量,避免因不能维持有效循环量,导致组织灌输不良,进一步加重 组织损害,最重要的是维持气体交换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吸人性 损伤后患者往往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不全,若治疗不及时, 可出现呼吸功能衰减而危及生命。
 
    吸人性损伤后,还要高度重视防治感染。由于引起肺部损伤,纤毛功能破坏、气道分泌物及异物不能及时#卩除、局部及全身抵抗 力下降等,常导致气道及肺部感染。彻底清除气道异物内的异物 和脱落的坏死黏膜组织,引流通畅是防治感染的基本措施,其次是 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控制“创面-肺-创面”细菌交叉感 染;定期做气道分泌物涂片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另外,加强全 身支持疗法,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对防治感染有重要意义。
 
    (三)火山气体应对救助措施
 
    火山爆发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若不幸吸人,应尽快寻找空气 畅通场所,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吸人较少时,中毒症状轻者离开有毒场所即可慢慢恢复。若吸人较多,中毒较深,应需及时供氧, 应用高压氧舱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使患者处于2~2. 5个大气压 的高压氧舱内,30~60分钟,血内碳氧血红蛋白可降至0,并且不 会发生心脏损害。中毒后36小时再用高压氧舱治疗,收效不大, 急性中毒后2~4小时,患者可呈现脑水肿,24~48小时达高峰, 并可持续多日,故应及时应用脱水剂如甘露醇与高渗葡糖糖等交 替静脉滴注,同时并用利尿剂及地塞米松。
 
    (四)火山泥石流、熔岩流、碎屑流应对救助措施
 
    一旦发生泥石流,要马上与泥石流呈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并尽可能防止被压埋,绝对不 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跑。但是事实证明:一旦发生火山泥石流,很难逃脱,只有及早预断并撤离危险区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三、灾后重建
 
    (一)群众疏散
 
    对于生活在活火山周围地区的人们,面临火山爆发时要有明确的撤离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提高认识,做好防护工作,掌握一些简易的防毒方法,定期进行警报演习,明确报警方式。平时应定期组织居民进行演练,以保证火山爆发时撤离工作的顺利进行。
 
    2)政府部门应对参与疏散群众和救援的人们进行有效的培训,以增加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
 
    3)灾害发生后政府部门要做好疏散工作,对于居民需要撤离的地区,要确定临时的居民疏散和撤离道路。
 
    4)在临时居民疏散集合点附近要设立救护医院和其他相关的医疗部门,如疾病控制中心等。
 
    (二)群众安置
 
    在灾后幸存的人民群众的安置问题上,可采用多种过渡性、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安置。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受灾群众最方 便、成本最低的安置方式。过渡性安置点选址的基本原则是便利 和安全。保证安全的基本操作方法有:检测,及时发现,及时安置;预防,整治环境卫生。
 
    另外,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 要做到及时疏导,组织社区工作者在灾后救援和心理援助方面扮 演重要角色,有针对性地为灾民开展安置服务、情绪安抚,帮助生活重建、关怀弱势、心理重建以及建立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