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防疫-重建疾病监测系统


    由于重大自然灾害冲击,抗灾工作的繁重以及人员的流动,平 时建立起来的疾病监测和报告系统在灾后早期常常陷于瘫痪,因 而,卫生管理部门及机动防疫队伍所要进行的第一项工作,应是整 顿,并根据灾民聚居的情况重新建立疫情报告系统,以便及时发现 疫情予以正确处理。监测的内容不仅应包括法定报告的传染病, 还应包括人口的暂时居住和流动情况,主要疾病的发生情况,以及 居民临时住地及其附近的啮齿动物和媒介生物的数量。
 
    应当注意的是,在灾害冲击下,疾病监测工作的精确性是无法 与正常时候相比的,因而,要特别注意对病情及其他有关情况的核 实,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督促。如果在疾病形成大规模暴发之前就发现其端倪并进行有效控制则会事半功倍。
 
     一、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用途
 
    (一)监测预警系统的定义
 
    为了能在疾病暴发前尽早发现疫情征兆,需要建立一套能感 应疫情来临信号的系统,即监测预警系统。灾难后建立疾病预警 系统,一方面能够早期发现疫情,及时促发应急反应和最大限度减 少疫情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也能帮助灾区卫生主管部门明确灾 区当前的主要卫生问题,对灾区的卫生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此外, 通过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的某些监测指标,监测预警系统还能 用于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二)监测预警系统的构成
 
    监测预警系统一般由信息收集、信息加工、预警决策和发出警 报四个连续的过程组成。
 
    1.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主要是对风险因素及疫情征兆等信息进行收集,例 如,地震灾难后对虫媒密度的监测,收集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信息等。
 
    21信息
 
    信息加工主要指对上报信息的整理归类、识别以及转化这三 个过程。即:首先要对直接上报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之后,对 整理后的信息进行识别,以确保信息真实可靠;最后,将识别后的 信息转化成一些简单、直观的信号或指标,为系统决策作好准备。
 
    3.预警决策
 
    预警决策就是根据信息加工的结果,来决定是否发出疫情警 报和警报级别的过程,同时向警报发送系统传输指令。预警决策 一旦完成就要进行警报发送。
 
    4.警报发送
 
    警报发送的作用就是向疫情应急反应者及潜在的疫情受害者 发出警报!让他彳I'I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建立灾区疾病监测预警系统
 
    灾害发生后,一方面当地的疾病监测体系往往遭到严重破坏, 另一方面与灾前相比,随着灾后环境因素的恶化对所监测的病种 也出现了新要求,下面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一)设立灾区疾病监测的首脑机关
 
    在前线救灾防病指挥中心设立疾病监测组,并作为灾区疾病 监测的首脑机关。其主要责任是:负责应急疾病监测方案的设 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解释和监测报告的撰写等任务,向上级指 挥部报送并向各灾区指挥分中心反馈监测信息,组织监测数据分 析会议,研究判断疫情形势,研究控制措施建议。
 
    (二)确定监测病种和(或)临床症候群
 
    灾难发生后,某些传染病发生风险会升高,有些以灾难事件为 原因而有些以灾难事件为助因。发现和确认受灾地区既往存在的 疾病非常重要,这些疾病有可能因灾难事件本身及其衍生的因素 而产生暴发流行,因此,需通过受灾区域的卫生部门了解当地曾经 流行过的疾病的信息及其现状,并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
 
    在灾区建立每一种传染病的监测系统是不可能的,应结合灾 害发生时的季节特,存、地理区域特,存、灾害程度、灾民数量及年龄 结构特征、灾民安置方式以及当地既往传染性疾病谱和流行水平 等因素,确定优先监测的传染性疾病。值得一提的是,大量灾难后 防疫实践提示:腹泻、霍乱、下呼吸道感染、麻疹和流脑等传染病 在许多灾难中都应该给予重视。同时,监测病种和(或)临床症候 群可根据救灾工作的发展进程和需要适时调整。
 
    (三)监测病例定义的确定
 
    在收集病例资料之前,必须确定所监测疾病中每一种疾病的 病例定义。传染病患者的准确诊断往往需有病原学证据,或具备 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这样的患者可以成为确诊病例;但是,在 许多应急情况下,传染病发生后不一定都能及时获得病原学证据, 进行实验室确诊,为了迅速开展疾病监测工作,往往引用症状标准 来筛选监测病例。
 
    (四)建立数据收集平台
 
    1.报告人和报告方式
 
    报告人一般应包括尚在运转的医疗机构、灾民安置,存的固定 和流动医疗点、医疗队的医生、现场疾控专业人员。对于未设固定 医疗点的安置点,应指定人员每天询问疾病症状和发生人数等并 向指定信息收集点报告。至于报告方式,在灾害初期,可采用手机 短信和电话报告等方式。通信系统恢复后,可填报报表,用传真或 电子邮件向指定的信,良收集单位报告。
 
    2.报告内容和报告收集方式
 
    根据监测人员或机构的差异,报告内容分两类:一类是尚在 运转的医疗机构,要求按传染病报告规范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例和 聚集性传染病事件)一类是各灾民安置点及固定、流动医疗队, 主要进行传染病症状及死亡报告。一旦发现鼠疫、霍乱、炭疽,或 疑似传染病相关死亡及疑似传染病聚集性病例时,应立即进行报 告;一般情况下的传染病或症状报告,可每日报告或每半天向指定 疫情收报点报告。
 
    3.各指定疫情信息收报点
 
    应确定联络人、联络电话、电子邮件地址,通报给各报告单位 和报告人。各疫情收报点还要及时掌握各灾民安置点的灾民人 数、年龄性别结构数据、医疗和防疫队伍的基本信息。各疫情信息 收报点收到疫情报告后,要随时向指挥中心的应急监测组报告。
 
    4.选择有卫生数据收集和分析经验的人员来做监测相关工作
 
    参与应急反应的卫生队伍应该做好医疗记录,最好每天进行 收集和归纳,尽量收集所有提供卫生服务部门的同类型数据,以便 确定疾病的变化趋势和疾病的粗发病率。
 
    (五)分析和解释监测资料
 
    指挥中心监测组收到鼠疫、霍乱、炭疽、疑似传染病相关死亡 及疑似传染病聚集性病例信息时,应即刻分析讨论,并向上级部门 汇报。对于其他疫情报告数据应每半天和全天汇总分析一次。数 据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分病种和症候群统计新发患者数、死亡人 数、罹患率和死亡率,分年龄组的发病数、死亡数、罹患率和死亡 率,发生地点、变化趋势等。
 
    根据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专业人员要对监测疾病当前的发 展趋势、是否舰警戒水平、采取的干预措施等是否有效等作出判断。
 
    (六)建立适时疾病调査机制
 
    当监测系统发现任何异常模式时,为了证实是否存在疫情和避 免盲目启动大规模应急反应,应该配备由少数人组成的现场调查和 实验室检测队伍。这支队伍的行动是随着监测预警结果而启动的。
 
    (七)确定信息反馈机制
 
    疾病监测信息的透明化是避免疫情信息以讹传讹的重要策略。疾病监测信息应及时反馈给相关政府部门、上级卫生部门、基 层卫生人员、灾区及非灾区民众等。向上级部门反馈时可采用正 式的书面报告,而向基层人员和民众反馈时可采用报纸、广播、网络等传播。